淡淡的歌吧 关注:161贴子:213

回复:大家记的许飞的【那年夏天】吗?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她:我不知道啊。
我:其实所谓行善行恶,也是要分析判断的,可有些事情的善和恶并不明显,是见仁见智的,或者利弊皆有,有的根本说不清对还是错。在佛家理论中,应该是冥冥中有一个裁决机制,给不同的情况做出评断,那这个裁决机构,是如何裁断这些说不清、有争议的事呢?
能保障合理性、正确性和无私性么?
她:规矩已经被佛定好了,按其自然执行,不为天下人的意志所转移。
我:那不是专制么? 而且满天神佛,万一彼此有了不同意见,以谁为主呢?
        
她:谁说满天神佛了?在佛教理论中,千佛万佛,同是一体。
我:我晕了,佛只有一个么?
她:是啊,有不同的化身和分身罢了。
我:那有若干人都修成正果,当了佛啊,怎么变成一个了?
她:我想,应该是类似“盖亚意识”这样的存在吧。
我:即使是“盖亚”结构,那也有主次的等级分别啊,不然不就乱了么?各个佛之间是从属关系,又有个一把手统一管理么?就像皇帝和各部尚书一样?
她:我不知道,或许各个佛的意识融为一体了吧。
我:唉,那不是有些失去本我和自在了么?成佛真地很好么?
她:应该有我们当前无法想象的快乐吧。
我:……
问题九、
我:小时候听诵经,完全不懂,所以感觉很神秘,以为是和咒语一样,有不可思议的效用。长大后才知道,所谓佛经,无非是印度梵文写就的劝世内容,对懂梵文的人来说,就和我们说话一样。然而由于语言的不通,中国僧侣和民众多不解其意,只知死记硬背,喃喃念诵,似乎真地开始当咒语念了。
她:就是这样啊。
我:我感觉,这些僧侣有些舍本逐末,丢弃了经文的本意,而过份强调形式,每日要念诵多少遍,却不明白,只要找懂梵文之人翻译过来,理解其中内涵,照其仁爱普渡的思想去做即可,岂非比单纯地重复无意义的字句更有意义么?
她:或许是没人给翻译吧。
我:至少唐玄奘能啊,也可以去印度请人来翻译,我觉得真想的话是能做到的。
她:那为什么没人给翻译呢?
我:那些所谓的高僧,无非就是对梵语有一定了解,能看懂部分经文,或者由上代僧人将翻译过来的结论告知记下而已,再加上自己的整理,就可以讲经论道了。之所以不翻译成汉文的佛典来念诵,就是佛教希望借故作高深,来烘托自己的神秘和高妙。要都说成汉语,老百姓也听得懂,就没人膜拜,没人进香火了。
她:不是你想得这样吧。
我:猜测而已啦。
问题十、
我:佛典中好像说释迦摩尼是几万年前就有了,可释迦摩尼不是就是阿育王么?那不是3000年内的一个印度王子么?好像有些矛盾呀。
她:我也不太清楚,以前的释迦摩尼是阿育王的前世吧。
我:果报是各世累积计算么?比如我第一世和第二世都做好事,第三世是否一定有好运呢?还是可能第三世倒霉,但第四世享受前两世的功德?
她:这我可不知道。
      
我:有没有可能当世就享受自己前半生的善举带来的好运呢?
      
她:不清楚啊。
      
我:万一我辛苦做好事积累入世功德,此生又享受不了,让来世的那个我享受,实在是不甘心啊。
她:那个人也是你呀,有什么不甘心的?
我:反正感觉不一样,也不亲近。万一下世是个人渣,坏事做尽,我之前几世的行善积累,岂非毁于一旦?这和辛苦积蓄,却被败家子挥霍完一样啊,心里觉得很不舒服。
她:规矩就是如此,也没什么办法,总不能因此就做坏事吧。
我:那倒不至于,只是行善的积极性被降低了而已,要是今世就能享受前半生的行善积累就好了。
她:想得倒美,哪有那么如意的事?
我:是不是我这世礼佛诚心,多行善事,来世就一定会转个好人呢?
       
她:只能说转的这个人运气和福泽会好,但人品和前世功德无关的。
       
我:其实成佛也一样啊,出个败家子,辱慢佛祖,几世苦苦膜拜的积攒就泡汤了。
她:所以成佛才难嘛,从概率上看很小,否则都是佛祖了。
我:我没信心成佛了,太渺茫,而且不为个人努力和意志为转移,随机性太大。
她:那随你了。
我:是否不想成佛,积累“出世的功德”就毫无意义?
      
她:是的
我:那我不想成佛,只想来世有好的归宿,就无须敬重、膜拜佛祖,当然也不会损及辱及佛教的利益,以免因阻碍佛法传播被佛惩罚。只须挺直腰杆行善即可了?
她:哪有你这么现实的啊?
我:做任何事都应该把逻辑搞清楚啊,糊里糊涂瞎付出算什么嘛?
她:随你便了。
尾言:
上面的十个问题,措辞当然是经过了编辑和调整,但里面的疑问和对答,却大多是确实发生过的。佛教能传承几千年不倒,想必有它合理的地方,但上面的疑惑,我却又无法释怀,现在身处徘徊犹豫之中,迫切需要懂佛理的人指点迷津。其中有部分疑问曾提出过,热心回答的朋友也很多,但多数都是不着边际地说一些佛教教理,而没能针对我的问题进行解答,所以现在仍然疑惑不解。还有些朋友觉得我是打着提问的旗号,恶意中伤佛教,但其实清者自清,佛教传承千年,也非我几句话就能否定地,所以心中实在并无此意。
不过我做人确实比较较真,不愿意不求甚解、不懂装懂;或者心中尚存疑惑,就去违心地跪拜叩首、繁文缛节。那样岂非盲从么?那样能真正虔诚么?那样不就浮于形式了?所以我觉得,还是心里把问题都搞清楚了,再去修行比较好。我想,对于许多正在学佛、叩首的朋友来说,上面的问题也是有一定的思考价值地。
若哪位高人能不吝赐教,则学生幸甚。


18楼2009-11-15 21:45
回复
    家中有人信佛,常偱偱相诱,邀我入教,但心中有些困惑始终难解,心存疑虑。然问道于她,又有至少一半说不出令我信服的道理,遂于此请教诸位佛理高人,盼能解疑释惑,因为只有心悦诚服,再无犹疑,才能做到心无旁骛,宁心静神,才能有好的效果。我觉得,不仅是对我,对其它学佛的人,厘清心底那些困惑和不敢宣之于口的疑虑,也是至关重要的事。
    下面是我将心中疑问向她求教时的情景,我想,以对话的形式描述,更容易理解一些。
    问题一、
    我:为何要信佛?
    她:生灵均要转世,信佛则积累果报,来世可转个好身份,否则化身猪犬,至少也是贫寒不幸人生。
    我:除信仰外,还有什么方法累积好果报?
    她:行善
    我:照此说法,今生我的境遇,为前世所影响了?
    她:是的。
    我:但前世的记忆并未带到今生,其实是两个人,今世的坏人恶事做尽,却可能潇洒一生;而让下世的一个好人替前世的恶人遭报应,他虽然日行多善,造福时间,却凄惨不堪;他今世积累了好果报,抵消了前世的恶报还有剩余,则下世又一个恶人,岂非又可以边做坏事边享福?你觉得,这种轮回的规则是否合理呢?
    她:合理与否,既然神佛定好规矩,就按此规条执行,你不服也是枉然。
    我:……
    我:前世若坏事做尽,专门灭佛,今世纵修桥补路,日行多善,也必结局惨淡;而前世若诚心礼佛,则今生抢男霸女,亦可幸福一生。如此一来,善恶与报应并不一致,那些修桥补路的善人,做好事的积极性必然大减,这个规矩岂非起了阻挠行善的效果?
    她:~~~~~~是有一点点消极作用啊。
    问题二、
    我:如此说来,信佛礼拜的目的,就是要赚取好的果报和功德,为自己来世打基础了?
    她:当然了。
    我:那佛教徒也太功利了吧
    她:也不完全是为了自己的好处,也有做善事的本心,有不求回报的成分的。
    我:修佛人认为,行善可以累积好果报,所以也有利益的成分在内。
    她:但本心助人的成分也是有的。
    我:那有些人不信佛,不信果报,完全因为本性善良做好事,一点回报的想法都没有,岂非比部分动机是获取好果报的信佛行善者,要更为无私高尚么?
    她:……
    问题三、
    我:雷锋不信佛,却总做好事,其来世境遇如何?
    她:很好。
    我:那只需要做好事即可,还信佛作甚?不信却做好事还更高尚。又或者我把礼佛跪拜的时间用来帮助孤寡老人,或把买香烛果品的钱捐给失学儿童。再极端一点,若我将功德箱里塞的钱偷走,拿去帮助需要的穷苦人,佛寺佛像虽然修缮经费减少,也不能扩大规模,但穷苦百姓得到了好处,许多本要饿死的人得以全活,那我的功德是正分还是负分呢?
    我:说得过份一点,假设一人坏事做尽,却礼佛甚诚;另一人反感佛教,遇庙则拆,遇佛像则砸,但整日无私做好事。这两人果报分别如何呢?
    她:……我去问问师父。
    翌日
    她:这回我可问清楚了。功德有世间功德和出世功德两种,是两套平行的评分体制,互不干涉。礼佛和对佛不敬影响的是出世功德,这个功德攒得多了,再一顿悟,就能成佛,并享受成佛后的超级快乐。而做善事恶事影响的仅是轮回后的世俗命运。所以说,雷锋这样的人,做好事得到世间功德,但不能累积成佛所需的资本(即出世功德),所以来世必然福泽绵长,但根本无法成佛。而如果不做善事,却礼佛甚诚,则来世日子过得一般,但积累了不少成佛所需的资本。
    我:难怪人们要礼佛敬佛了,原来是可以增长成佛所需的功力。
    她:是啊。
    她:其实,行善和礼佛各有各的价值,可以取其一,当然最好是两者都做。如果把膜拜的时间拿来帮助孤寡老人,或把功德箱里本要修缮金身的钱拿去扶助贫苦人,虽然做了好事,来生有福泽,能过好日子,却对佛不敬,对礼佛进行了负面操作,必然扣除一部分出世功德,也就是说,离成佛更加遥远了。
    


    19楼2009-11-15 23:25
    回复
      2025-09-03 21:24:58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我:他们就不该有不满之心啊,我又没做错。
      她:那倒是,但至少你影响了人家这些意志不坚者的向佛之心啊,影响别人修炼也不好。
      我:那倒是,我不在意志不坚者面前如此就是了。
      我:按你的说法,只要心智虔诚,那磕不磕头,并不影响成佛所需功德的积累数量了?
      她:是啊。
      我:我觉得大部分拜佛的人,都流于形式了,到时间就按程序走,看似磕头有声,其实心里未必有多虔诚,完全是当任务来应付了。
      她:虽然确实有这种成分,但不搞仪式岂非更不虔诚了。
      我:其实未必一定要用仪式来坚定礼佛之心的,只要教化得当,人心里礼佛之心强了,就不需要依赖这些繁文缛节,即使静坐冥想也能达到礼佛的效果了。
      她:我也有这种想法啊。
      我:关键是你现在也没说清,礼佛能积累成佛所需的出世功德,那如何就算“礼佛”一次了呢?心中尊敬佛祖的念头达到某个虔诚程度就算一次么?还是要靠心中思考尊敬佛用时间来计算,也就是说,把不同时刻的“心中想着尊敬佛祖时间”*“心中尊敬佛祖程度”的乘积相加,就是累积的出世功德的总值?
      她:我不知道啊,我想我师父也不知道这个问题的答案。
      我:我越想越觉得奇怪啊,靠跪拜礼敬来赚取成佛资本,也太功利了嘛,好像给神佛打工,然后要报酬一样。干活后索酬是用汗水换取回报,可跪拜礼佛后,不付出劳动就凭讨好佛祖来获得出世功德,不和乞丐讨赏一样么?
      她:……
      问题六、
      我:我曾看过一个真实的故事,一个居士带着七岁的孩子定居英国,这个孩子认识了一个外国孩子,一天两人在外玩耍,都热得无法忍受,便各自回家向父亲诉苦。居士说:”心静自然凉“,于是这个孩子便静静坐着,一会儿过去,似乎确实凉了许多;而英国孩子的父亲却说:”如果你觉得热,就自己努力,将来发明一个能让自己凉快的机器。“,于是这个孩子便在炎热的夏日开始读书。二十年后,中国孩子也成为了一名居士,靠静心敛神的方法,已经能抵挡一定程度的炎热。而那个英国孩子,发明出了人类历史上第一台空调,哈维兰德这个名字,被后人永远称颂。
      从这个故事,我感觉佛教有些消极,不发挥主观能动性,过多强调”忍“,对提高科技,用科技来改变世界很轻视,甚至是阻挠。可真正想得到好处,还是空调这样的科学发明效果好啊。这是不是说明,在许多方面,佛祖不如科学做得好?求佛拜神,不如靠自己去努力呢?
      她:……也许吧。
      我:还有就是,中国信佛的人,有太多“等、靠、要”的想法,总想通过上香礼拜,求佛祖保佑赐福,让自己少灾少病。难道我们的收获和幸福,不该靠自己的双手来获得么?不该靠努力工作去换取么?怎么能把希望寄托在索要和祈求上呢?
              
      她:……
      我:而且,既然礼佛只能决定出世功德,并不能影响入世功德和轮回,那拜佛求赐福,求佛满足心愿的行为,是不是毫无意义呢?
      她:……其实我觉得,拜佛的人的行为,确实没有任何好处和效果可得。今世日子过得好不好,只能由前世的入世功德决定,也就是说,由前世做善事的量决定。今世和今世的礼佛(进献香火,一步一叩首等行为)只能积累成佛需要的出世功德而已,完全不能影响富贵和健康。至于今生提要求让佛满足,更是不可能的事儿。
      我:我也觉得嘛,佛祖每天听这个要官,那个要富贵,这个要儿子,烦也烦死了,更别说满足他们的要求了,又不是保姆。进点香火钱、磕几个头,就想长保富贵安康,天下哪有那么便宜的事儿啊?
      问题七、
      我:如果一个孝女,为了给重病的父母筹措治疗费用,她靠其它手段都无法获得,于是不得不去卖淫,那这个女子的功德如何呢?
      


      21楼2009-11-15 23:25
      回复

        她:还是一分为二的观点拉,卖淫扣掉入世功德,孝顺获得部分入世功德。
        我:那孰轻孰重呢?
        她:我也不知道。
        我:如果前者扣分多于后者,这个本来已经很可怜的孝女,自身就受到道德和尊严的折磨,来世又要倒霉,真令人同情啊。我真地想知道,这个冥冥中存在的裁决机制的详细情况,这样便可以趋利避害了啊。
        她:没人知道的,只能碰运气了。
        问题八:
        我:放下屠刀的恶人,佛教宣扬要宽恕原谅,而不惩罚,你觉得合理么?
        她:只要确定是真心悔过,就该原谅啊。
        我:那岂非对被他害死的人不公平?岂非践踏了法律的尊严?我认为,判决应该按法律来走,是否真心悔过,与受到的处罚是没有任何关系的。如果够死刑,就算悔过,也要处死。当然了,对于真心悔过的人,和死不悔改的人,还是应该区分对待的,不过只是在心底原谅前者,其法律责任还是不能减免的。
              
        她:也对吧。
        我:那佛教宣传的“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其实并不是这个意思啊,好像悔改了就不用被惩罚了的感觉,这不是误导世人,淡化他们的法律意识么?
        她:这不过是佛教在中国的变形而已,和印度原版宗教没关系
        我:也不能把责任都推给中国佛教吧,再说我们千百年来,不正信奉的是中国佛教么?
             
        她:这不重要。
        我:还有就是,既然世间刑法已经做出惩罚,为何轮回中还要有果报?如果说是对法律不足之处的补充和调整,那是否现实中惩罚足够,就没有果报了,现实中靠关系逃避惩罚,来世果报惩罚就重,始终让两者的和与所犯罪行一致?
        她:我不知道啊。
        我:其实所谓行善行恶,也是要分析判断的,可有些事情的善和恶并不明显,是见仁见智的,或者利弊皆有,有的根本说不清对还是错。在佛家理论中,应该是冥冥中有一个裁决机制,给不同的情况做出评断,那这个裁决机构,是如何裁断这些说不清、有争议的事呢?
        能保障合理性、正确性和无私性么?
        她:规矩已经被佛定好了,按其自然执行,不为天下人的意志所转移。
        我:那不是专制么? 而且满天神佛,万一彼此有了不同意见,以谁为主呢?
                
        她:谁说满天神佛了?在佛教理论中,千佛万佛,同是一体。
        我:我晕了,佛只有一个么?
        她:是啊,有不同的化身和分身罢了。
        我:那有若干人都修成正果,当了佛啊,怎么变成一个了?
        她:我想,应该是类似“盖亚意识”这样的存在吧。
        我:即使是“盖亚”结构,那也有主次的等级分别啊,不然不就乱了么?各个佛之间是从属关系,又有个一把手统一管理么?就像皇帝和各部尚书一样?
        她:我不知道,或许各个佛的意识融为一体了吧。
        我:唉,那不是有些失去本我和自在了么?成佛真地很好么?
        她:应该有我们当前无法想象的快乐吧。
        我:……
        问题九、
        我:小时候听诵经,完全不懂,所以感觉很神秘,以为是和咒语一样,有不可思议的效用。长大后才知道,所谓佛经,无非是印度梵文写就的劝世内容,对懂梵文的人来说,就和我们说话一样。然而由于语言的不通,中国僧侣和民众多不解其意,只知死记硬背,喃喃念诵,似乎真地开始当咒语念了。
        她:就是这样啊。
        我:我感觉,这些僧侣有些舍本逐末,丢弃了经文的本意,而过份强调形式,每日要念诵多少遍,却不明白,只要找懂梵文之人翻译过来,理解其中内涵,照其仁爱普渡的思想去做即可,岂非比单纯地重复无意义的字句更有意义么?
        她:或许是没人给翻译吧。
        


        22楼2009-11-15 23:25
        回复

          我:至少唐玄奘能啊,也可以去印度请人来翻译,我觉得真想的话是能做到的。
          她:那为什么没人给翻译呢?
          我:那些所谓的高僧,无非就是对梵语有一定了解,能看懂部分经文,或者由上代僧人将翻译过来的结论告知记下而已,再加上自己的整理,就可以讲经论道了。之所以不翻译成汉文的佛典来念诵,就是佛教希望借故作高深,来烘托自己的神秘和高妙。要都说成汉语,老百姓也听得懂,就没人膜拜,没人进香火了。
          她:不是你想得这样吧。
          我:猜测而已啦。
          问题十、
          我:佛典中好像说释迦摩尼是几万年前就有了,可释迦摩尼不是就是阿育王么?那不是3000年内的一个印度王子么?好像有些矛盾呀。
          她:我也不太清楚,以前的释迦摩尼是阿育王的前世吧。
          我:果报是各世累积计算么?比如我第一世和第二世都做好事,第三世是否一定有好运呢?还是可能第三世倒霉,但第四世享受前两世的功德?
          她:这我可不知道。
                
          我:有没有可能当世就享受自己前半生的善举带来的好运呢?
                
          她:不清楚啊。
                
          我:万一我辛苦做好事积累入世功德,此生又享受不了,让来世的那个我享受,实在是不甘心啊。
          她:那个人也是你呀,有什么不甘心的?
          我:反正感觉不一样,也不亲近。万一下世是个人渣,坏事做尽,我之前几世的行善积累,岂非毁于一旦?这和辛苦积蓄,却被败家子挥霍完一样啊,心里觉得很不舒服。
          她:规矩就是如此,也没什么办法,总不能因此就做坏事吧。
          我:那倒不至于,只是行善的积极性被降低了而已,要是今世就能享受前半生的行善积累就好了。
          她:想得倒美,哪有那么如意的事?
          我:是不是我这世礼佛诚心,多行善事,来世就一定会转个好人呢?
                 
          她:只能说转的这个人运气和福泽会好,但人品和前世功德无关的。
                 
          我:其实成佛也一样啊,出个败家子,辱慢佛祖,几世苦苦膜拜的积攒就泡汤了。
          她:所以成佛才难嘛,从概率上看很小,否则都是佛祖了。
          我:我没信心成佛了,太渺茫,而且不为个人努力和意志为转移,随机性太大。
          她:那随你了。
          我:是否不想成佛,积累“出世的功德”就毫无意义?
                
          她:是的
          我:那我不想成佛,只想来世有好的归宿,就无须敬重、膜拜佛祖,当然也不会损及辱及佛教的利益,以免因阻碍佛法传播被佛惩罚。只须挺直腰杆行善即可了?
          她:哪有你这么现实的啊?
          我:做任何事都应该把逻辑搞清楚啊,糊里糊涂瞎付出算什么嘛?
          她:随你便了。
          尾言:
          上面的十个问题,措辞当然是经过了编辑和调整,但里面的疑问和对答,却大多是确实发生过的。佛教能传承几千年不倒,想必有它合理的地方,但上面的疑惑,我却又无法释怀,现在身处徘徊犹豫之中,迫切需要懂佛理的人指点迷津。其中有部分疑问曾提出过,热心回答的朋友也很多,但多数都是不着边际地说一些佛教教理,而没能针对我的问题进行解答,所以现在仍然疑惑不解。还有些朋友觉得我是打着提问的旗号,恶意中伤佛教,但其实清者自清,佛教传承千年,也非我几句话就能否定地,所以心中实在并无此意。
          不过我做人确实比较较真,不愿意不求甚解、不懂装懂;或者心中尚存疑惑,就去违心地跪拜叩首、繁文缛节。那样岂非盲从么?那样能真正虔诚么?那样不就浮于形式了?所以我觉得,还是心里把问题都搞清楚了,再去修行比较好。我想,对于许多正在学佛、叩首的朋友来说,上面的问题也是有一定的思考价值地。
          若哪位高人能不吝赐教,则学生幸甚。


          23楼2009-11-15 23:25
          回复
            问题六、
            我:我曾看过一个真实的故事,一个居士带着七岁的孩子定居英国,这个孩子认识了一个外国孩子,一天两人在外玩耍,都热得无法忍受,便各自回家向父亲诉苦。居士说:”心静自然凉“,于是这个孩子便静静坐着,一会儿过去,似乎确实凉了许多;而英国孩子的父亲却说:”如果你觉得热,就自己努力,将来发明一个能让自己凉快的机器。“,于是这个孩子便在炎热的夏日开始读书。二十年后,中国孩


            24楼2009-11-16 02:00
            回复
              问题六、
              我:我曾看过一个真实的故事,一个居士带着七岁的孩子定居英国,这个孩子认识了一个外国孩子,一天两人在外玩耍,都热得无法忍受,便各自回家向父亲诉苦。居士说:”心静自然凉“,于是这个孩子便静静坐着,一会儿过去,似乎确实凉了许多;而英国孩子的父亲却说:”如果你觉得热,就自己努力,将来发明一个能让自己凉快的机器。“,于是这个孩子便在炎热的夏日开始读书。二十年后,中国孩子也成为了一名居士,靠静心敛神的方法,已经能抵挡一定程度的炎热。而那个英国孩子,发明出了人类历史上第一台空调,哈维兰德这个名字,被后人永远称颂。
              从这个故事,我感觉佛教有些消极,不发挥主观能动性,过多强调”“,对提高科技,用科技来改变世界很轻视,甚至是阻挠。可真正想得到好处,还是空调这样的科学发明效果好啊。这是不是说明,在许多方面,佛祖不如科学做得好?求佛拜神,不如靠自己去努力呢?
              她:……也许吧


              25楼2009-11-16 02:00
              回复
                她:我也有这种想法啊。
                我:关键是你现在也没说清,礼佛能积累成佛所需的出世功德,那如何就算“礼佛”一次了呢?心中尊敬佛祖的念头达到某个虔诚程度就算一次么?还是要靠心中思考尊敬佛用时间来计算,也就是说,把不同时刻的“心中想着尊敬佛祖时间”*“心中尊敬佛祖程度”的乘积相加,就是累积的出世功德的总值?
                她:我不知道啊,我想我师父也不知道这个问题的答案。
                我:我越想越觉得奇怪啊,靠跪拜礼敬来赚取成佛资本,也太功利了嘛,好像给神佛打工,然后要报酬一样。干活后索酬是用汗水换取回报,可跪拜礼佛后,不付出劳动就凭讨好佛祖来获得出世功德,不和乞丐讨赏一样么?
                她:……
                问题六、
                我:我曾看过一个真实的故事,一个居士带着七岁的孩子定居英国,这个孩子认识了一个外国孩子,一天两人在外玩耍,都热得无法忍受,便各自回家向父亲诉苦。居士说:”心静自然凉“,于是这个孩子便静静坐着,一会儿过去,似乎确实凉了许多;而英国孩子的父亲却说:”如果你觉得热,就自己努力,将来发明一个能让自己凉快的机器。“,于是这个孩子便在炎热的夏日开始读书。二十年后,中国孩子也成为了一名居士,靠静心敛神的方法,已经能抵挡一定程度的炎热。而那个英国孩子,发明出了人类历史上第一台空调,哈维兰德这个名字,被后人永远称颂。
                从这个故事,我感觉佛教有些消极,不发挥主观能动性,过多强调”忍“,对提高科技,用科技来改变世界很轻视,甚至是阻挠。可真正想得到好处,还是空调这样的科学发明效果好啊。这是不是说明,在许多方面,佛祖不如科学做得好?求佛拜神,不如靠自己去努力呢?
                她:……也许吧。


                26楼2009-11-16 02:00
                回复
                  2025-09-03 21:18:58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她:我也有这种想法啊。
                  我:关键是你现在也没说清,礼佛能积累成佛所需的出世功德,那如何就算“礼佛”一次了呢?心中尊敬佛祖的念头达到某个虔诚程度就算一次么?还是要靠心中思考尊敬佛用时间来计算,也就是说,把不同时刻的“心中想着尊敬佛祖时间”*“心中尊敬佛祖程度”的乘积相加,就是累积的出世功德的总值?
                  她:我不知道啊,我想我师父也不知道这个问题的答案。
                  我:我越想越觉得奇怪啊,靠跪拜礼敬来赚取成佛资本,也太功利了嘛,好像给神佛打工,然后要报酬一样。干活后索酬是用汗水换取回报,可跪拜礼佛后,不付出劳动就凭讨好佛祖来获得出世功德,不和乞丐讨赏一样么?
                  她:……
                  问题六、
                  我:我曾看过一个真实的故事,一个居士带着七岁的孩子定居英国,这个孩子认识了一个外国孩子,一天两人在外玩耍,都热得无法忍受,便各自回家向父亲诉苦。居士说:”心静自然凉“,于是这个孩子便静静坐着,一会儿过去,似乎确实凉了许多;而英国孩子的父亲却说:”如果你觉得热,就自己努力,将来发明一个能让自己凉快的机器。“,于是这个孩子便在炎热的夏日开始读书。二十年后,中国孩子也成为了一名居士,靠静心敛神的方法,已经能抵挡一定程度的炎热。而那个英国孩子,发明出了人类历史上第一台空调,哈维兰德这个名字,被后人永远称颂。
                  从这个故事,我感觉佛教有些消极,不发挥主观能动性,过多强调”忍“,对提高科技,用科技来改变世界很轻视,甚至是阻挠。可真正想得到好处,还是空调这样的科学发明效果好啊。这是不是说明,在许多方面,佛祖不如科学做得好?求佛拜神,不如靠自己去努力呢?
                  她:……也许吧。
                  我:还有就是,中国信佛的人,有太多“等、靠、要”的想法,总想通过上香礼拜,求佛祖保佑赐福,让自己少灾少病。难道我们的收获和幸福,不该靠自己的双手来获得么?不该靠努力工作去换取么?怎么能把希望寄托在索要和祈求上呢?
                          
                  她:……
                  我:而且,既然礼佛只能决定出世功德,并不能影响入世功德和轮回,那拜佛求赐福,求佛满足心愿的行为,是不是毫无意义呢?
                  她:……其实我觉得,拜佛的人的行为,确实没有任何好处和效果可得。今世日子过得好不好,只能由前世的入世功德决定,也就是说,由前世做善事的量决定。今世和今世的礼佛(进献香火,一步一叩首等行为)只能积累成佛需要的出世功德而已,完全不能影响富贵和健康。至于今生提要求让佛满足,更是不可能的事儿。
                  我:我也觉得嘛,佛祖每天听这个要官,那个要富贵,这个要儿子,烦也烦死了,更别说满足他们的要求了,又不是保姆。进点香火钱、磕几个头,就想长保富贵安康,天下哪有那么便宜的事儿啊?
                  问题七、
                  我:如果一个孝女,为了给重病的父母筹措治疗费用,她靠其它手段都无法获得,于是不得不去,那这个女子的功德如何呢?
                  她:还是一分为二的观点拉,扣掉入世功德,孝顺获得部分入世功德。
                  我:那孰轻孰重呢?
                  她:我也不知道。


                  27楼2009-11-16 02:00
                  回复
                    她:我也有这种想法啊。
                    我:关键是你现在也没说清,礼佛能积累成佛所需的出世功德,那如何就算“礼佛”一次了呢?心中尊敬佛祖的念头达到某个虔诚程度就算一次么?还是要靠心中思考尊敬佛用时间来计算,也就是说,把不同时刻的“心中想着尊敬佛祖时间”*“心中尊敬佛祖程度”的乘积相加,就是累积的出世功德的总值?
                    她:我不知道啊,我想我师父也不知道这个问题的答案。
                    我:我越想越觉得奇怪啊,靠跪拜礼敬来赚取成佛资本,也太功利了嘛,好像给神佛打工,然后要报酬一样。干活后索酬是用汗水换取回报,可跪拜礼佛后,不付出劳动就凭讨好佛祖来获得出世功德,不和乞丐讨赏一样么?
                    她:……
                    问题六、
                    我:我曾看过一个真实的故事,一个居士带着七岁的孩子定居英国,这个孩子认识了一个外国孩子,一天两人在外玩耍,都热得无法忍受,便各自回家向父亲诉苦。居士说:”心静自然凉“,于是这个孩子便静静坐着,一会儿过去,似乎确实凉了许多;而英国孩子的父亲却说:”如果你觉得热,就自己努力,将来发明一个能让自己凉快的机器。“,于是这个孩子便在炎热的夏日开始读书。二十年后,中国孩子也成为了一名居士,靠静心敛神的方法,已经能抵挡一定程度的炎热。而那个英国孩子,发明出了人类历史上第一台空调,哈维兰德这个名字,被后人永远称颂。
                    从这个故事,我感觉佛教有些消极,不发挥主观能动性,过多强调”忍“,对提高科技,用科技来改变世界很轻视,甚至是阻挠。可真正想得到好处,还是空调这样的科学发明效果好啊。这是不是说明,在许多方面,佛祖不如科学做得好?求佛拜神,不如靠自己去努力呢?
                    她:……也许吧。
                    我:还有就是,中国信佛的人,有太多“等、靠、要”的想法,总想通过上香礼拜,求佛祖保佑赐福,让自己少灾少病。难道我们的收获和幸福,不该靠自己的双手来获得么?不该靠努力工作去换取么?怎么能把希望寄托在索要和祈求上呢?
                            
                    她:……
                    我:而且,既然礼佛只能决定出世功德,并不能影响入世功德和轮回,那拜佛求赐福,求佛满足心愿的行为,是不是毫无意义呢?
                    她:……其实我觉得,拜佛的人的行为,确实没有任何好处和效果可得。今世日子过得好不好,只能由前世的入世功德决定,也就是说,由前世做善事的量决定。今世和今世的礼佛(进献香火,一步一叩首等行为)只能积累成佛需要的出世功德而已,完全不能影响富贵和健康。至于今生提要求让佛满足,更是不可能的事儿。
                    我:我也觉得嘛,佛祖每天听这个要官,那个要富贵,这个要儿子,烦也烦死了,更别说满足他们的要求了,又不是保姆。进点香火钱、磕几个头,就想长保富贵安康,天下哪有那么便宜的事儿啊?
                    问题七、
                    我:如果一个孝女,为了给重病的父母筹措治疗费用,她靠其它手段都无法获得,于是不得不去卖淫,那这个女子的功德如何呢?
                    她:还是一分为二的观点拉,卖淫扣掉入世功德,孝顺获得部分入世功德。
                    我:那孰轻孰重呢?
                    她:我也不知道。


                    28楼2009-11-16 02:00
                    回复
                      她:应该可以吧,其实只是为了内心的自律而已,只要内心的自律和感恩不受影响,这些规矩根本不重要,可以随意打破。
                      我:那我也可以在别人礼拜吃素时,在一旁大吃酒肉,翘着二郎腿礼佛了?
                      她:当然可以了,济公不就如此么。不过前提是要能内心实现自律,这需要意志坚定,多数人心智不坚,不得不靠吃素和跪拜这些外在形式来敦促自己的向佛之心,让其保持虔诚,不为外物所诱。当然,即使你够坚定,也不宜于礼拜场喝酒吃肉,因为会影响其它人的心情。
                      我:他们就不该有不满之心啊,我又没做错。
                      她:那倒是,但至少你影响了人家这些意志不坚者的向佛之心啊,影响别人修炼也不好。
                      我:那倒是,我不在意志不坚者面前如此就是了。
                      我:按你的说法,只要心智虔诚,那磕不磕头,并不影响成佛所需功德的积累数量了?
                      她:是啊。
                      我:我觉得大部分拜佛的人,都流于形式了,到时间就按程序走,看似磕头有声,其实心里未必有多虔诚,完全是当任务来应付了。
                      她:虽然确实有这种成分,但不搞仪式岂非更不虔诚了。
                      我:其实未必一定要用仪式来坚定礼佛之心的,只要教化得当,人心里礼佛之心强了,就不需要依赖这些繁文缛节,即使静坐冥想也能达到礼佛的效果了。
                      她:我也有这种想法啊。
                      我:关键是你现在也没说清,礼佛能积累成佛所需的出世功德,那如何就算“礼佛”一次了呢?心中尊敬佛祖的念头达到某个虔诚程度就算一次么?还是要靠心中思考尊敬佛用时间


                      30楼2009-11-16 02:02
                      回复
                        确实有这种成分,但不搞仪式岂非更不虔诚了。
                        我:其实未必一定要用仪式来坚定礼佛之心的,只要教化得当,人心里礼佛之心强了,就不需要依赖这些繁文缛节,即使静坐冥想也能达到礼佛的效果了。


                        31楼2009-11-16 02:03
                        回复
                          确实有这种成分,但不搞仪式岂非更不虔诚了。
                          我:其实未必一定要用仪式来坚定礼佛之心的,只要教化得当,人心里礼佛之心强了,就不需要依赖这些繁文缛节,即使静~坐冥想也能达到礼佛的效果了。


                          32楼2009-11-16 02:03
                          回复
                            静~~坐


                            33楼2009-11-16 02:03
                            回复
                              2025-09-03 21:12:58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静~~%坐


                              34楼2009-11-16 02:03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