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新闻网4月30日讯(记者 崔文静)今天上午,青岛新闻网记者从市政府新闻办举行的发布会上获悉,今年以来,全市认真贯彻中央、省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按照推动高质量发展要求,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学深圳、赶深圳”,放大坐标找不足,提高标准找差距,紧抓经济更好更快发展中投资这个关键因素,扎实推进新旧动能转换,经济运行实现平稳开局,经济结构稳中有进,发展质效提升,社会民生持续改善。
初步核算,一季度全市实现生产总值3190.10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6.9%。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0.98亿元,增长2.5%;第二产业增加值1237.33亿元,增长3.5%;第三产业增加值1921.79亿元,增长9.5%。
三大产业:总体运行平稳,结构稳中有进
农业生产保持平稳。一季度,全市蔬菜及食用菌总产量31.9万吨,增长0.3%;瓜果类产量2.4万吨,增长22.6%;肉蛋奶总产量25.4万吨,增长1.7%。其中,牛出栏1.3万头,增长0.4%;羊出栏7.5万只,增长6.6%;生猪出栏76.2万头,下降2.0%;活鸡出栏4203.7万只,增长5.2%;奶类产量5.9万吨,增长8.8%;禽蛋产量5.6万吨,增长0.3%;水产品产量9.8万吨,增长2.3%。今年以来我市降水充足,春耕春播进展顺利,苗情较好。
工业生产保持增长。一季度,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2%,3月增长3.2%。从增长面看,规模以上工业涉及的36个行业中,有19个行业实现正增长,行业增长面为52.8%。从经济类型看,占比较大的股份制企业增长0.9%,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增长4.3%。从主要行业增加值看,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燃气生产和供应业、医药制造业等行业增速较快,分别增长38.1%、15.5%、18.4%、15.3%和8.8%。
服务业发展较好。一季度,全市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增长6.3%,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增长5.7%,住宿和餐饮业增加值增长4.1%,金融业增加值增长9.3%,营利性服务业增加值增长13.9%,非营利性服务业增加值增长17.9%。从财务指标看,全市规模以上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长11%,其中租赁和商务服务业、教育、信息传输软件信息技术服务业、文化体育娱乐业营业收入增长较快,分别增长28.7%、19.9%、17%和12.1%。
三大需求:消费升级明显,出口增长加快
消费市场稳中有升。一季度,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99.6亿元,增长8.1%。其中,限额以上单位零售额383.3亿元,增长1.6%。网络零售保持较快增长,一季度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业法人企业通过公共网络实现的零售额82.4亿元,增长8.6%。消费升级亮点突出,智能和高能效商品销售增长显著,限上单位化妆品类商品销售同比增长14.3%,能效等级为1级和2级的家用电器类商品销售同比增长17.6%,体育娱乐用品类商品销售同比增长11.9%,智能手机类商品销售同比增长38.3%。
投资实现平稳增长。一季度,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增长6.3%,同比提升1.3个百分点。从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下降85.2%,第二产业投资增长3.3%,第三产业投资增长7.8%。从行业看,制造业投资增长4.5%,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投资分别增长57.6%、27.1%和356.2%。从投资主体看,民间投资增势较快,一季度增长11.7%,高于全市投资增速5.4个百分点,占全市投资总额的46.5%,同比提升2.2个百分点。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3.3%,全市商品房销售面积249.4万平方米,下降11.8%。3月末全市商品房待售面积410.9万平米,下降6%。
外贸实现较快增长。一季度全市货物进出口1364.6亿元,增长14.7%。其中,出口760.6亿元,增长12.3%,进口604.1亿元,增长17.9%。全市服务进出口307亿元,增长10.2%。其中出口157.9亿元,增长12.7%,进口149.1亿元,增长7.6%。
发展质效:新旧动能接续转换,社会民生持续改善
经济效益总体较好。我市全面落实减税降费政策的同时,财政收入保持正增长,税比持续提升。一季度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28.2亿元,增长1.8%。其中,税收收入240.5亿元,增长3.6%,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比重为73.3%,同比提升1.2个百分点。增值税增长18.7%,企业所得税增长12.7%,个税减税效果明显,个人所得税下降36%。重点行业盈利能力较高,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合计占比达到31.6%的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通用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橡胶和塑料制品业利润均实现较快增长,分别为410%、133.3%、83.
初步核算,一季度全市实现生产总值3190.10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6.9%。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0.98亿元,增长2.5%;第二产业增加值1237.33亿元,增长3.5%;第三产业增加值1921.79亿元,增长9.5%。
三大产业:总体运行平稳,结构稳中有进
农业生产保持平稳。一季度,全市蔬菜及食用菌总产量31.9万吨,增长0.3%;瓜果类产量2.4万吨,增长22.6%;肉蛋奶总产量25.4万吨,增长1.7%。其中,牛出栏1.3万头,增长0.4%;羊出栏7.5万只,增长6.6%;生猪出栏76.2万头,下降2.0%;活鸡出栏4203.7万只,增长5.2%;奶类产量5.9万吨,增长8.8%;禽蛋产量5.6万吨,增长0.3%;水产品产量9.8万吨,增长2.3%。今年以来我市降水充足,春耕春播进展顺利,苗情较好。
工业生产保持增长。一季度,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2%,3月增长3.2%。从增长面看,规模以上工业涉及的36个行业中,有19个行业实现正增长,行业增长面为52.8%。从经济类型看,占比较大的股份制企业增长0.9%,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增长4.3%。从主要行业增加值看,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燃气生产和供应业、医药制造业等行业增速较快,分别增长38.1%、15.5%、18.4%、15.3%和8.8%。
服务业发展较好。一季度,全市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增长6.3%,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增长5.7%,住宿和餐饮业增加值增长4.1%,金融业增加值增长9.3%,营利性服务业增加值增长13.9%,非营利性服务业增加值增长17.9%。从财务指标看,全市规模以上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长11%,其中租赁和商务服务业、教育、信息传输软件信息技术服务业、文化体育娱乐业营业收入增长较快,分别增长28.7%、19.9%、17%和12.1%。
三大需求:消费升级明显,出口增长加快
消费市场稳中有升。一季度,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99.6亿元,增长8.1%。其中,限额以上单位零售额383.3亿元,增长1.6%。网络零售保持较快增长,一季度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业法人企业通过公共网络实现的零售额82.4亿元,增长8.6%。消费升级亮点突出,智能和高能效商品销售增长显著,限上单位化妆品类商品销售同比增长14.3%,能效等级为1级和2级的家用电器类商品销售同比增长17.6%,体育娱乐用品类商品销售同比增长11.9%,智能手机类商品销售同比增长38.3%。
投资实现平稳增长。一季度,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增长6.3%,同比提升1.3个百分点。从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下降85.2%,第二产业投资增长3.3%,第三产业投资增长7.8%。从行业看,制造业投资增长4.5%,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投资分别增长57.6%、27.1%和356.2%。从投资主体看,民间投资增势较快,一季度增长11.7%,高于全市投资增速5.4个百分点,占全市投资总额的46.5%,同比提升2.2个百分点。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3.3%,全市商品房销售面积249.4万平方米,下降11.8%。3月末全市商品房待售面积410.9万平米,下降6%。
外贸实现较快增长。一季度全市货物进出口1364.6亿元,增长14.7%。其中,出口760.6亿元,增长12.3%,进口604.1亿元,增长17.9%。全市服务进出口307亿元,增长10.2%。其中出口157.9亿元,增长12.7%,进口149.1亿元,增长7.6%。
发展质效:新旧动能接续转换,社会民生持续改善
经济效益总体较好。我市全面落实减税降费政策的同时,财政收入保持正增长,税比持续提升。一季度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28.2亿元,增长1.8%。其中,税收收入240.5亿元,增长3.6%,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比重为73.3%,同比提升1.2个百分点。增值税增长18.7%,企业所得税增长12.7%,个税减税效果明显,个人所得税下降36%。重点行业盈利能力较高,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合计占比达到31.6%的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通用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橡胶和塑料制品业利润均实现较快增长,分别为410%、133.3%、8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