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前阶段 1935-1939

1935年,新组建的国防军建立了一套针对全部大型军用装备(包括车辆和大件武器)的伪装色体系。颜色采用的是深灰色和深棕色,按照2/3深灰1/3深棕 色混色比例以大块云朵形样式不规则的在车辆和大型装备上进行涂装。这些颜色比旧式的要更加深,因为战场上车辆和大型装备会被隐藏在树木或者村庄里建筑物的影子下。这样深颜色隐蔽的效果会更好。小型装备和个人装备(例如无线电,望远镜,防毒面具,头盔)一般都被涂成原野灰。
深灰色和深棕色的组合被认为是相对最完美的。但是使用后却发现尘土会很快把相对比较亮的灰色部分覆盖掉,从而使得车辆能够更加完美的和周围环境融合。很多法国战役以及苏联战役的照片上我们都可以看到,厚厚的尘土几乎完全遮蔽了灰色部分。由于尘土的颜色和周围环境更协调,所以覆盖了尘土以后的伪装色比原本的 伪装色效果更好。
到了1939年陆军提出一份新计划,所有军方车辆全部换上深灰色涂装,这主要是出于成本上的考虑。但是这个命令在1939年9月1日入侵波兰的时候并没有来得及完全执行。波兰战役结束后的冬天(1939-1940)德国需要修理战役中损坏的车辆、改编新的装甲师以及忙着用新型的坦克替换那些淘汰货。到了 1940年的春天,德国绝大多数的车辆终于使用了单一的深灰色涂装。1940年7月31日正式颁布的HM1940 nr.864命令要求所有车辆和重型装备都需要按要求进行涂装。(译注:即深灰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