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把“忠、恕”二字比喻为孔子思想的皇冠,那么,“六言六弊”就是孔子思想皇冠上的明珠。
人类的冷战时代已经结束,已进入多元化社会合作时期。我们的中国社会,也已进入了这个时期,多种经济组织并存,多种文化思想并存,文化界的百花空前艳丽。在这个时期,批判地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在传统文化中寻找构建和谐社会的理论依据。此乃是我国民“创新文化思想”义不容辞的责任与义务。在这个多元化社会中,人们更多的不是怀疑和欺诈,而是忠信与宽恕,是沟通与理解。这就要求理论工作者,赋予“忠、恕”以时代的新内涵。“忠”已不是孔子所崇拜的周公对天子的“忠”,不是忠于那个人,而是要忠于国家、忠于人民、忠于所在的团队、忠于自己的事业、忠于自己的家庭、忠诚于社会赋予你的权利与义务,对于自己、他人及整个人类社会要有责任感。
所谓“恕”就是对人类社会错综复杂的种种矛盾,要用理解的心态进行沟通,本着求大同存小异的原则相互信任,互相包容。既然是多元化社会,因为人的本性是“索取”(不是“善”也不是“恶”),竞争就是不可能不发生的事实。有竞争就有争斗。要解决争斗,就要以构建和谐社会为纲,以“和为贵”为目的,就要以包容的心态、宽恕的胸怀、“己所欲,施于人”的心境、双赢的公平,融入到这个社会当中,使这个社会变成和谐的社会。就要“养富济贫”。面对贫富的差距,要让富人知道,你们的富是从贫者那里获得的,引导他们以“仁德”之心帮助穷人。美国总统里根有句名言“富人们,请你们帮助穷人,他们是你财富的源泉”。这就把富者与穷者通过利益关系链接在一起,不至于使贫富矛盾激化走向杀富济贫的以阶级斗争为刚的老路,使社会和谐。只有社会和谐,每个人才能从中获取最大的利益。从这个意义上说“忠恕”二字不可不谓孔子思想的皇冠。
什么是“六言六弊”呢?《论语》中阳货第十七章的第八节,子曰:“由也,女闻六言六蔽亦呼?”对曰:“未也”。“居,吾语女。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
这段《论语》,吴树平和赖长杨主编的《白话四书五经》是这样解释的,孔子说:“仲由啊!你听说过六种品德会带来六种蔽病吗?”子路(仲由)回答说:“没有”。孔子说:“坐下我告诉你,爱好仁德,却不喜好学问,它的蔽病是容易被愚弄;爱耍聪明,却不喜好学问,它的蔽病是放荡不羁;喜好诚实,却不喜好学问,它的弊病是(被人利用)害了自己;喜好直率,却不喜好学问,它的蔽病是说话尖刻伤人;喜好勇敢,却不喜好学问,它的蔽病是捣乱闯祸;喜爱刚强,却不喜爱学问,他的蔽病是胆大妄为。”
从孔子的“六言六蔽”中,我们不难看出,这正是孔子完整道德思想的阐述。这与《论语》中尧曰第二十章的第六节说的“尊重五种美德,排出四种恶政”也是一脉相承的。今天,有人竟然说是他人把“六言六蔽”写入《论语》中的。我真为这种无凭无据的怀疑感到无可奈何!请问?在你思想中,孔子是不是假的?简直是一派糊言,无可救药。
我国从改革开放以来,已经从计划经济社会转入到完全市场经济社会之中。这已经被一些资本主义国家所承认。进入市场经济社会以后,人们的传统的道德观念(仁、义、礼、智、信),受到了西方的“自由、平等、博爱”等道德观念的冲击。特别是“儒家”的“利他主义”价值观(这里要把孔子思想和后来的儒家思想区别开来),受到了西方“利己主义”价值观的严重挑战。在这一冲击和挑战中,我们不能用传统的道德观,去抵御西方的道德观,更不能用利他主义去对抗利己主义。而是要用“忠、恕”的思想,积极的态度,用“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态度,用与时俱进的思维,勇敢地丢掉自己的短处,吸纳他人的长处,把东西方思想文化有机的结合在一起,为我所用。这里所说的“忠”,就是要忠于、忠信我国传统道德积极的一面,我们要相信“仁、义、礼、智、信”,在现实社会中的积极作用,再过几万年也是人类需要的道德观。这里所说的“恕”,面对已经进入或溶入我国的西方的道德观和价值观,要以宽恕和包容之心,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为我们现代社会所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