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来吧 关注:826,008贴子:19,527,157
  • 0回复贴,共1

剑来行纪-大观王朝的飞钱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船家指点我说江边这个客栈的烧饼很出名,比接云轩的荷叶香要好吃多了。我去买了两个回来尝尝,果然不同凡响,皮酥馅软,脂香四溢。我吃得着急,差点把舌头都吞了进去,含含糊糊地问船家这是什么烧饼。船家嘿嘿笑着说绿莺国龙头渡的蟹壳黄当然好吃了。我吃了一惊,原来已经到了龙头渡。   芙蕖国到龙头渡陆路要走三天,坐船下来竟然只走了大半天。我知道下水的船快,也没想到是这样快法。船家说下水七十里,上水七百里,所谓“七十里扬帆”不是说风快,说的是水快。我想起一个事情来:“那江心石不远了吧?”船家点头称是,过了山弯就能看见。他说着拍拍我的肩膀说:“小伙子好好瞧着,呆会儿过江心石最过瘾了。”我茫茫然哦了一声,压根没有听进去,眼前尽是金灿灿的颜色。五年前江心石畔,销金炉和铜钱范沉入江中。铸币炉损毁是以前从来没有发生过的事情,眼下才不过五年,要做总结未免还早,不过说这是北俱芦洲钱法变革的一大步也不为过。   北俱芦洲流弊纷杂,其中一桩就是没有官币,各地私铸货币,标准不一形制不同,弄得市面上金钱的价格比稻米变得还快。大观王朝开国的一个大动作就废私炉,立钱法局,统一铸币规格。除了芙蕖国设两司,另外几国都各设钱法司一路。以后绿莺国发达,又增设钱法司一路。每一路都由赐销金炉一尊,铜钿范十台,整个大观王超流通的官家货币都是由销金炉里铸出来的。   各地钱法司直属钱法局,虽然是文官系统,编制里却有一千五百名金吾卫兵,统领称销金都尉,那是不受各地国君而直接听命于钱法司的。钱法司的用地房宅,包括卫兵的装备粮饷都由大观王朝承担。每一年,从属国需要铸币多少都要上报钱法局,由钱法局根据诸侯交纳的税费判定修正,皇帝批准以后才下发各地钱法司执行。胤朝的货币系统原来只有白银铜钱两档,胤佳明帝的时候接纳楚卫的建议增设黄金。一两黄金等同于十两白银,也等同于一万文铜钱。当年设十台铜钿范的时候根本就用不上,一年的需要的货币有三五个月就铸出来了。到了现在就显得捉襟见肘,因为持平数百年,人口增长的着实不少。货币的价值也总在变化。风炎皇帝北伐的时候,一两白银就可以让一户农家过两个个月了(见《三史校义 货殖篇》),到了喜帝年间,一两白银只够买一个成年男子半个月的粮食,    统一铸币的本意只是为了便利贸易税收和统计,实际操作起来却是非常有利可图的一件事情。因为铸币的价值并不取决于金属价值。比如一锭黄金,并不是纯金的重量。纯金会磨损,也容易变形,所以铸金比例大致是六分半金,两分铜,一分锡,半分银;则是七分银,三分铜;银锭是七分银,两分锡,一分铁。官币与纯金纯银纯铜的这个差价,有人叫铸币税的。铸币管理严格,投放方式又少,官铸货币必然不能满足民间流通的需求,所以各地私铸货币还是无法避免。北俱芦洲南部多金,北部多银,各地流通的私币也就不同。无论金银,私币的纯度一定比官币要高,否则没了标准,就很少有人愿意收。所以官家铸币在铸币税上就挣了一笔。若是库中空虚,钱法司只要多铸十万两白银,就能净收两万回来。所以各地诸侯都有滥铸货币的。每年铸币都比大观王朝批准的多了一两倍,净得的这两成铸币税按理应该交给皇帝,其实都拨去购买战马甲刃了。一来二去,老百姓忽然发现钱不值钱了,这也是乱世乱源之一。   大观王朝商业一向发达,区区钱法司不敷重任,市面上流通的私钱比官币多得多。更何况王朝商会金额来往巨大,若用实钱很是累赘,所以大额交易往往用契据代钱,比如粮商常用的远契就是最常用的一种。几个规模大的商会还发明了飞钱,以凭单在各城商会出换实钱,这比铸币要便利的多。只是飞钱受的限制也大,即使在大观王朝,也只有三两个实力信誉卓著的商会可发飞钱。北俱芦洲的北部和东部都是飞钱走不通的地方。沉炉对王朝的打击不小,商会趁机陈以利弊,说明铸币种种不利之处,以期让皇帝撤销钱法司。不料皇帝固然听的顺耳,居然在试行大观宝钞,以观后效,那是官方飞钱了。四年下来,大观宝钞虽然没有取代铸币,但在北俱芦洲都可以通行无阻。商会虽然没有能把飞钱推出去,毕竟也得了交易便捷的好处。现在我的行囊中就有一张三十银锭的宝钞。不过心中总是有些警惕。印刷飞钱需要极高明的技术,但是本钱要比铸币低得多啦!要是一日本钱贬值,那可怎么办


IP属地:云南1楼2019-04-25 15:32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