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最开始高低配是以内存和存储容量差别来区分的,其他配置均一致。最明显的,一开始苹果的手机,16G版,64G版,128G版,价格差距非常大。然后国内纷纷效仿,只不过差价不多而已。三星早期策略也是这样。
之后出现了双版本战略,标准版(标准版内也分高低配),高配版(pro,管他什么命名呢,内部也分高低配),
比如三星s系列,原先只有s,后来都是s和s+双旗舰同时出现,此时已经不是仅仅以内存和存储作区分了。屏幕、摄像、设计、做工等等一系列进行拔高。苹果从iphone6开始,双版本战略。华为mate和p系列也早已进行了双版本战略。昨天的reno
反观小米,只有一个版本,无论是米系列还是mix系列,不要说小区别版本(比如透明尊享,这不能算pro版,在拍照、性能、续航、音质等各方面还是和普通版一样的),是真正走量的大版本。双拳难敌四手,所以小米接下来也会进行双版本战略,但很明显,米9这代已经赶不上了。
不要说9和9se是双版本战略,9se是下探,别人的都是上扬,pro版,不一样的。
智能机早期发展很迅速,大部分人2年就进行一次换机,还有一年一换的,所以对价格、配置什么的,也就是性价比很在意。反正都是用1、2年,买高配的意愿不强。但随着技术的发展以及app、游戏的发展,现在的智能机大部分生来就是高配,9系列最低配已经是128G存储了。而且骁龙6系7系代表的中端机配置也很够用了,128G存储的版本都不到2000元。用户的换机周期开始延长了,如果说原来花1999买个米系列用2年,现在花2999用3年成本是一样的,随着换机周期的延长,用户购买高配的意愿更强烈。再加上居民收入增加,米pro上吧
之后出现了双版本战略,标准版(标准版内也分高低配),高配版(pro,管他什么命名呢,内部也分高低配),
比如三星s系列,原先只有s,后来都是s和s+双旗舰同时出现,此时已经不是仅仅以内存和存储作区分了。屏幕、摄像、设计、做工等等一系列进行拔高。苹果从iphone6开始,双版本战略。华为mate和p系列也早已进行了双版本战略。昨天的reno
反观小米,只有一个版本,无论是米系列还是mix系列,不要说小区别版本(比如透明尊享,这不能算pro版,在拍照、性能、续航、音质等各方面还是和普通版一样的),是真正走量的大版本。双拳难敌四手,所以小米接下来也会进行双版本战略,但很明显,米9这代已经赶不上了。
不要说9和9se是双版本战略,9se是下探,别人的都是上扬,pro版,不一样的。
智能机早期发展很迅速,大部分人2年就进行一次换机,还有一年一换的,所以对价格、配置什么的,也就是性价比很在意。反正都是用1、2年,买高配的意愿不强。但随着技术的发展以及app、游戏的发展,现在的智能机大部分生来就是高配,9系列最低配已经是128G存储了。而且骁龙6系7系代表的中端机配置也很够用了,128G存储的版本都不到2000元。用户的换机周期开始延长了,如果说原来花1999买个米系列用2年,现在花2999用3年成本是一样的,随着换机周期的延长,用户购买高配的意愿更强烈。再加上居民收入增加,米pro上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