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桩吧 关注:50,371贴子:574,423
  • 35回复贴,共1

话说站桩这东西,核心是气和势,但很少有人讲清楚。。。贫道简单说一点。
图一,是「起势」其实就是垫脚。
但凡起足,必然要把重心前移,压往脚尖。
其要领,头顶,背拔,胯翻,扣足。方能稳定。
「扣足」虽然是向下用力,但整体看作为根其用力是上顶。
「翻胯」胯作为上身之基,得端平。
「拔背&头顶」则是作为引领,这就像是从下向上顶一个东西,东西偏重垂直向上顶就歪了,若是东西本身有东西向上拎着,这样上领下顶,东西即便偏重也是竖直向上走的。
图二,为「落势」其实就是蹲。
其要领,沉气,坐臀,足扣。方能稳定。
「坐蹲&扣足」应该好很理解,放松一坐就是,很是舒适。。。
「沉气」,与起势类似,可以注意到,上身由前侧沉,下半身由后侧沉,如果只沉下半身,那就会向后倒,所以前侧要「沉气」,也是放松不要挺身就好,劲力未整合也沉不下气。而若不「沉气」则必然躬身前倾。
「落势」与「起势」的差别
足跟本身不会发力扣,坐臀也不是主动发力,同样沉气为放松松也非主动发力。而起势则可以感受到明显的发力的,但你要是主动发力,就是拙力,拙力过则僵会使劲气不通。
图三,「均势」
这个就是重点,「均势」其前提就是重心平衡,而「重心平衡」前提是劲力均衡,「劲力均衡」前提是筋骨正外加放松,而「正筋骨和放松」的前提又是重心平衡和劲力通畅。有点像一个循环!
再说说「松」,松是啥?不用力就是松(名词),减少用力也是松(动词),相对用力少也是松(形容词)。其含义非常直白!注意这里的「用力」是指主动的发力。
「劲」是啥?不用力而有力便是「劲」。(当然这么说不严禁,但可以暂时这么理解)
「懈」是啥?不用力也无力,便是懈了!
「通」是啥?筋骨联系处皆有发力。
「通劲」便是不用力,筋骨联系处皆有发力。(事实上,用点力引导可以使「劲」联通)
「僵」是啥?局部用力不联通。
「拙力」是啥?主动发力使无法联通。
写了这些自问自答,其实就一个意思,要发力,但要顺势,使劲能通,通过强化筋骨以及通气来强化劲力,松掉主动的发力!
练习
正常站立,放松微蹲,体会一下是否是「均势」?(肯定不是均势,否则就不用练桩了!)
想要「均势」得先整体的粗调!
========================================
重点:「足」为先,「头」为后,通劲以正其「胯」!
========================================
先体会「足」放松下来,重心压的足跟多,说明是「落势」,头上顶引其势起。
随着「势起」前脚趾会自发的抓地,这就是含劲。「红线」所画皆要含劲。
注意,不要「主动发力」前后调重心!!!有「向前」用力,其「借力」处必然「向后」。这个学过「牛顿定律」的应该可以理解!
起落势弱,不足以调重心如何?
「主动发力」!此「主动发力」为「上下撑起」。此为「顺势」。
即「顺势」身体的「劲力」「筋骨」必与之相随。随一分便「松」一分。
故「上下撑起」以「通劲」为主要原则。「筋骨」「劲力」若不通,便用力「撑」之是其通,若通则「松」之。
久练筋骨可易,身形可正。
调重心就是按上面顺势主动发力的调!注意前面的重点!先正胯!其主要劲力表现在「提前跨」和「敛臀」或「坐胯」,其主要的筋骨改变表现在「竖腰」。当然,如果你脚上筋骨弱便会先体会到「扣不住」足,驼背耸肩仰头等这些「毛病」也会带来明显的感受。这些毛病最简单直接的方法就是「硬抗」(不伤为前提,撑住),最效率的方法是「顺势」但不容易掌握,通常「硬抗」有经验了,逐渐就能感受到了。
以贫道看吧里的站桩图片,多数都是「落势」,且大部分人就算把吃奶的劲都用出来也无法摆正筋骨竖起劲力。。。
具体练习时也不用一下就摆正筋骨,筋骨不活,练「多」了会伤。着急就以「不伤」为界线努力点站,改善筋骨和劲力。为了治病或者不急,就以「气血」为界线(不疲劳),逐渐改善内「气血」,待有「能力」再练「筋骨」「劲力」,总之随缘一些,太努力是坚持不下去的。。。
该说的都差不多了,慢慢练吧!
最后,再说说,「内练」,筋骨不正劲力不通,「气血」微弱,根本不足以全面的感受到「气血」。那些,所谓「气感」「病灶」忽略不计就行了,有这些感受主要是因为「气血不均衡」!要是以此为荣且作为「练功成果」实在是很无聊。。。


IP属地:黑龙江1楼2019-04-09 16:58回复
    好高深啊,学习领教了,感觉自己还是幼儿园水平都不足
    楼主方便发个侧面的桩照给众多吧友们学习吗?


    IP属地:广东2楼2019-04-09 17:14
    收起回复
      2025-08-03 23:46:50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楼主能不能顺便谈下蹲墙功,感觉效果上比站桩来的快多了,就是超级累,虽然都是太极拳的核心基本功


      IP属地:广西来自iPhone客户端4楼2019-04-09 18:01
      收起回复


        5楼2019-04-09 19:03
        回复
          站桩三个月,看来N多视频文章,各种理论吵来吵去,都没有楼主所说的让人感觉茅塞顿开


          IP属地:北京来自Android客户端10楼2019-04-10 12:36
          回复
            我觉得还是蹲墙和站桩合起来练效果大


            IP属地:广西来自iPhone客户端11楼2019-04-10 14:27
            回复
              看不懂


              来自Android客户端13楼2019-04-10 20:02
              回复
                一上来就想练的这么好不行的,肯定是先易后难慢慢来的


                来自Android客户端14楼2019-04-11 05:05
                回复
                  2025-08-03 23:40:50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扯淡的文章。


                  来自Android客户端17楼2019-04-11 20:13
                  收起回复
                    楼主你有联系方式吗?


                    IP属地:辽宁来自Android客户端19楼2019-09-09 20:50
                    回复
                      均势。看来很重要!


                      来自iPhone客户端20楼2019-09-13 20:28
                      回复
                        嗯,松静中求,感悟桩势。
                        势者,自然之力和美之体现矣。


                        来自Android客户端21楼2019-09-13 20:38
                        回复
                          中国的东西讲个传承,没老师盯着的话搞不好就练废了,因为我们大多数人的身体都有问题,练功的时候还会再出问题,本身的问题和练出来的问题不能得到及时的解决,就回出事。


                          来自Android客户端23楼2019-12-16 15:56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