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情依旧在高位盘整,有的品种热度持续,不但没有盘整的迹象,并且其精美好品还在不断创新高,好一派景象,只可怜了一批囊中羞涩,又无处可淘币的末端玩家,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却不能得到,买东西嘛,无非就是,要么你有眼力,哪里都能淘敢淘,要么你有固定的渠道,要么就是口袋里有米米,认贵买,否则,就只能买别人挑剩下的垃圾,或者从垃圾里面翻垃圾。
4月份来了,本年度第四枚币,还是惬意舒服。我就喜欢安安静静地,远离喧嚣之处,四处闲逛,看到了适合我口味的,并且各方面都“合适”的,就买下,别人看不准摆在那儿要漏给我的,不捡都不行,不捡都觉得对不起自己。广东光绪,近代机制币的先河之作,两广总督张之洞主持下1890年正式开铸机制币银元,还是很有意义的。此后再推广到湖北等其他片区省份。都说广东龙泥鳅,有什么关系?找好的就是,在我观察,广东龙完全无戳及无洗的好品是很少很少的,各大平台搜索最常见最容易买到的两种龙其实是北洋34和江南甲辰,反而广东龙不易买到各方面符合出分要求的。虽然甲辰也会戳多,但还是可以较为轻易遇到完整出分品相的,而广东龙,不但数量不易见,且大多数见到的必然是戳记币。甚至买到一条有分过得去的光绪川龙都要比得到一枚广东要容易太多。广东龙不多的另一个原因是广东地区当时的小洋是最流通广的,一角不耐磨,所以广东的二角银币是最多的,不光是龙角,双毫也是,至于是什么原因,爱读书翻资料的朋友应该去翻书看资料了解一下这个原因和这段历史,并且,据我从现实中有过那段经历的老人口中也得到过这个印证,广州用小洋,长沙用大洋,小洋含银低,而广东人又喜欢大洋,那么从长沙带大洋(一般指大头)去广州,一个大洋可以换12枚小洋1角或者6枚2角,那么把这些小洋带到长沙使用,可以标准的10进制使用,那么,这就是最早那段历史时期的“投机倒把”生意吧,呵呵。这也就是为什么我总是会多去关注广东龙,因为它不易得到原味好品,且它在机制币历史上地位有其意义!我是很喜欢的,有的人说因为地域原因不喜欢广东就不喜欢广东龙,我倒是觉得大可不必,毕竟也是条龙嘛,呵呵。
此枚广东龙来自西北,典型的西北银元味及银色色浆,温温润润的银色,显白但实则粉中泛黄,点缀丁点绿锈,没有洗过,原汁原味,洗过的币或者养护出分的币,一般来说在没有色浆的情况下,必定是雪白亮的,大家可以多去留意比对,哪怕是带转光,所以有不少的币就会自行化妆上浆了,因为白亮亮的东西真的少点味,但速成永远是速成,有些自然而然慢慢形成的“淡浆”反而是不容易模仿出来的。这枚龙洋完全不同于南方龙洋的味道,南方龙洋,湖广,江浙地区的的龙洋,大多数在流通过程中会在币面字体图案中留下黑色的污垢或者墨迹残留或黑锈等等,且包浆在钱币用旧的情况下会生成得较为偏暗,而看不出老银子的纯正银色。反观这枚银元的字体及图案中却找不出任何以上的特点特征,也没有去除及清理所留下的痕迹,银色与西北味的大头极其类似的同种感觉,且最重要的一点是它没有戳记,南方流通币上那满币戳看着实在难受。而北方流通银元本来就没有打戳的习惯,因为憨厚些,老实些,而不像江浙,湖广的人,歪脑筋多些,鬼杂些,不得不打戳标记验银。所以北洋,四川,云南等主流龙洋上基本上不会见到戳,有戳也是被带到打戳地区使用而被传染的,包括甘肃大头也是,没有打戳的习惯。所以我推论,此枚龙洋应该是完整的被带到北方去,而在当地较为少见便被有心的人妥善保存了下来。虽然它依然是流通过,就是标准的45分品相,但依然很精美,特别是龙面太传神,龙鳞太犀利而又质感强烈,配合纯正的银色,让我们可以从一枚小小的钱币上体会感受到其魅力与味道,推断其当时流通过程与环境,是一枚非常有参考比对价值与意义的银元,与我手里那枚相对较为难得的原浆带彩的南方流通无戳广东龙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我很喜欢,很满意。其他方面也没有什么太多可说的,除了元字一撇有个流通小磕和2字弱打,其他都正常,底板平整光滑,币面无大面积难看厚重污染,边也没磕,边齿完整,整体而言没有太多可挑剔,P45妥妥的,试问一下,挑一枚P45“正经点”的广东龙现在得掏多少米米换回呢?欢迎大家都去淘淘看。
又入册一枚银元啦,看着一点一滴慢慢积累起来,丰富起来的钱币册,心中无比惬意高兴,继续随缘,看到就买,哈哈哈!同时也告诫普通玩家千万不要吝啬你口袋里的米米哟,明年还会再创新高的,也许快一点的话,下半年都会不一样的,不然会更浑身难受的。
最后:广东湖北龙的赝品实在是太多了,并且还做得相当的好,注意要留神哦,包括各种盒子里面的,确保别傻乎乎地买个盒子回去里面装的却是条“新”龙。最近就看到公 博新评的一枚湖宣“新”货流出去了,公 博也不是万能的,还是得靠自己,但也千万别找我,因为我这里从来都没有漏,还要特别特别地小心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