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子
那头巨大的水生动物缓缓抬起了头。
禹听见身后的伯益拉满了弓,他没有回头,伸手摁在弓臂和箭杆交接的地方,沉稳地向后推去,正在瞄准巨兽左眼的伯益侧过头,看向禹。
“不要激怒它。”禹压低声音说。
“我要防备它突然袭击。”伯益没有松手。
“你回头看看我们离岸有多远。”禹不动声色地说道。
伯益和弃转过头,洪水茫茫,远远望去,岸边的森林如同低矮的苔藓。伯益又看向脚下起伏的木筏,他明白了禹的意思,如果眼前这头巨大的生物发动攻击,即便自己的箭射中了目标,他们也只会命丧水中。这头巨兽只需一掌挥下,他们身下的这只木筏就会断成几根零散的烂木头。
在巨兽的凝视下,伯益缓缓收起了弓。
禹看着巨兽的眼睛,他相信,如果这头巨兽真如传言说的那样聪明,那一定能从它的眼中看到些什么。
禹渴望和这种生物交流很久了。三个月前,在积石河清理河道的劳工不时报告说他们见到了一种巨大壮丽的水生动物。有人说它是巨大的鲤鱼,反驳的人说身形不对,鲤鱼身体中间最宽,而这种巨兽身体像蛇,它应该是一种巨大的蛇;这同样遭到了另一些人的反驳,因为有人看到了它有着鹿一样的角和巨大的爪子,这些都是蛇没有的。没有人能说服别人,直到有一天,从西方高原来的牧民说他们曾在家乡的冰原上见过这种生物,他们称之为龙。牧民说龙有着奇异的本领:它们不是鱼,却能像鱼一样在水中潜行;它们没有翅膀,却能飞越山巅;它们有着可怕的力量,有牧民见到龙攀爬悬崖,利爪刺入青黑色的岩石,攀爬过的地方留下一簇簇深深的五孔窟窿。这些牧民对积石河出现的龙有着独特的解释:天下所有的河都发源于西方高原上的山,那些山被冰雪覆盖,形成所有河流的源头,龙是沿着河从西方的冰原来到了这里。
对牧民们的话,积石河的劳工们将信将疑,但他们有更重要的事情:洪水从尧的时代开始泛滥,没人见过这样的洪水,高原和山脉变成孤岛,成为人们最后的避难所。人们在贫瘠的土地上广种薄收,用节约和饥饿延续着脆弱的文明。这片土地上的人们从未停止抗争,在洪水初期,尧派出鲧,启动了雄心勃勃的治水工程。鲧调遣天下劳力,筑造高大的堤坝,要将洪水囚禁在巨堤中。大自然教训了文明初期的人类,溃堤的消息不断传来。九年来,鲧疲于奔命,对这个沮丧的失败者而言,流放羽山是最好的解脱。如同家族的诅咒一般,治水的任务交到了鲧的儿子——禹的手里。禹改变了父亲的策略,他放弃了囚禁洪水的幻想,他要打通河道,引天下之水东渐于海。禹的工程是从冀州的平原开始的,最初的三年里,工程在缓慢笨拙地推进,已有的河道被挖宽挖深,新的河道被开拓,渺茫的希望随着平原的终尽而结束,山脉是天然的堤坝,禹被这座不知名的山脉拦住很久了,劳工们如同徒劳的蝼蚁,坚硬的岩石让铁锹和镐头卷了刃,三个月下来,山体仿佛经历了一场没有意义的微雕,看不出变化。这只是他们遇到的第一座山脉,从冀州到大海有多少山脉?禹在重蹈父亲的覆辙。就在这人心惶惶的时刻,龙突然出现得频繁起来,每天都有人见到龙在山下的汪洋中潜行,巨大的身躯掠起强劲的水波,山上的劳工们感到惊恐。最近这几天,龙更加肆无忌惮,它们掀起巨浪,用身躯撞击山脉,这些不寻常的举动引发了新的猜测,有人说山底是龙的巢穴,它们不想被打扰。甚至有人建议停止挖掘,说如果激怒了龙,这些可怕的生物必然会疯狂地报复人类,到时候,人类的劫难就不仅仅是水灾了。禹听到了这些传言,他同样对这些生物的举动不解,但他坚定地要求工程不能停止。
那头巨大的水生动物缓缓抬起了头。
禹听见身后的伯益拉满了弓,他没有回头,伸手摁在弓臂和箭杆交接的地方,沉稳地向后推去,正在瞄准巨兽左眼的伯益侧过头,看向禹。
“不要激怒它。”禹压低声音说。
“我要防备它突然袭击。”伯益没有松手。
“你回头看看我们离岸有多远。”禹不动声色地说道。
伯益和弃转过头,洪水茫茫,远远望去,岸边的森林如同低矮的苔藓。伯益又看向脚下起伏的木筏,他明白了禹的意思,如果眼前这头巨大的生物发动攻击,即便自己的箭射中了目标,他们也只会命丧水中。这头巨兽只需一掌挥下,他们身下的这只木筏就会断成几根零散的烂木头。
在巨兽的凝视下,伯益缓缓收起了弓。
禹看着巨兽的眼睛,他相信,如果这头巨兽真如传言说的那样聪明,那一定能从它的眼中看到些什么。
禹渴望和这种生物交流很久了。三个月前,在积石河清理河道的劳工不时报告说他们见到了一种巨大壮丽的水生动物。有人说它是巨大的鲤鱼,反驳的人说身形不对,鲤鱼身体中间最宽,而这种巨兽身体像蛇,它应该是一种巨大的蛇;这同样遭到了另一些人的反驳,因为有人看到了它有着鹿一样的角和巨大的爪子,这些都是蛇没有的。没有人能说服别人,直到有一天,从西方高原来的牧民说他们曾在家乡的冰原上见过这种生物,他们称之为龙。牧民说龙有着奇异的本领:它们不是鱼,却能像鱼一样在水中潜行;它们没有翅膀,却能飞越山巅;它们有着可怕的力量,有牧民见到龙攀爬悬崖,利爪刺入青黑色的岩石,攀爬过的地方留下一簇簇深深的五孔窟窿。这些牧民对积石河出现的龙有着独特的解释:天下所有的河都发源于西方高原上的山,那些山被冰雪覆盖,形成所有河流的源头,龙是沿着河从西方的冰原来到了这里。
对牧民们的话,积石河的劳工们将信将疑,但他们有更重要的事情:洪水从尧的时代开始泛滥,没人见过这样的洪水,高原和山脉变成孤岛,成为人们最后的避难所。人们在贫瘠的土地上广种薄收,用节约和饥饿延续着脆弱的文明。这片土地上的人们从未停止抗争,在洪水初期,尧派出鲧,启动了雄心勃勃的治水工程。鲧调遣天下劳力,筑造高大的堤坝,要将洪水囚禁在巨堤中。大自然教训了文明初期的人类,溃堤的消息不断传来。九年来,鲧疲于奔命,对这个沮丧的失败者而言,流放羽山是最好的解脱。如同家族的诅咒一般,治水的任务交到了鲧的儿子——禹的手里。禹改变了父亲的策略,他放弃了囚禁洪水的幻想,他要打通河道,引天下之水东渐于海。禹的工程是从冀州的平原开始的,最初的三年里,工程在缓慢笨拙地推进,已有的河道被挖宽挖深,新的河道被开拓,渺茫的希望随着平原的终尽而结束,山脉是天然的堤坝,禹被这座不知名的山脉拦住很久了,劳工们如同徒劳的蝼蚁,坚硬的岩石让铁锹和镐头卷了刃,三个月下来,山体仿佛经历了一场没有意义的微雕,看不出变化。这只是他们遇到的第一座山脉,从冀州到大海有多少山脉?禹在重蹈父亲的覆辙。就在这人心惶惶的时刻,龙突然出现得频繁起来,每天都有人见到龙在山下的汪洋中潜行,巨大的身躯掠起强劲的水波,山上的劳工们感到惊恐。最近这几天,龙更加肆无忌惮,它们掀起巨浪,用身躯撞击山脉,这些不寻常的举动引发了新的猜测,有人说山底是龙的巢穴,它们不想被打扰。甚至有人建议停止挖掘,说如果激怒了龙,这些可怕的生物必然会疯狂地报复人类,到时候,人类的劫难就不仅仅是水灾了。禹听到了这些传言,他同样对这些生物的举动不解,但他坚定地要求工程不能停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