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杏花村位于南京城西南隅新桥西信府河、凤凰台一带,此处岗峦叠翠,绿色环绕,前临大江,下为秦淮,历来是风景名胜之地, “村中人家多植杏树,间竹成林,春来花开,青旗红树,掩映如画”,故名“杏花村”。 明朝焦竑《重建凤游寺碑记》、清初诗人余宾硕《金陵览古》里都有记载。历史上不仅记载着南京有杏花村这个地方,同样记录着这个地方是“喝酒雅处”。明代顾起元的《园居杂咏》诗云:“杏花村外酒旗斜,墙里春深树树花。”而且,南京杏花村一直有酒卖,也是有史料为证的。宋代乐史《太平寰宇记》在江宁条中记载:“杏花村在县理西,相传杜牧沽酒处。”这是目前最早的相关文献记载。 清嘉庆年间,陈文述编篡的《金陵历代名胜志》明白地记载:“杏花村,杜牧沽酒处,牧之诗‘南朝四百八十寺’‘夜泊秦淮近酒家’,皆在金陵……”并附了一首诗:“江南春雨梦无垠,沽酒旗亭白下门,一自樊川题句后,至今人说杏花村。”樊川就是杜牧的号,这首诗的意思是,正因为杜牧在南京写了这首诗,后人才有可能争相传诵杏花村这个地方,显然认可了南京杏花村才是正宗的出处。清人陈作霖在《凤麓小志》中也记载:“谓杜牧之沽酒处,信然。”
杜牧的行踪表明,他曾经几次到南京游玩,其中有明确记载是公元833年。当时31岁的杜牧从宣州到扬州去赴任,在江南江北之间往返,途中经过南京。第二年杜牧送弟弟到镇江当官,特别写了一首送别诗:“若到上元怀古去,谢安坟下与沉吟。”“上元”就是指当时的南京。诗中流露出杜牧还在留恋上一年到金陵时游览过的美景,包括谢安墓。在那段时间,杜牧几次游览南京,先后留下了多首名作,包括《泊秦淮》、《江南怀古》、《江南春》等,留下了“烟笼寒水月笼纱,夜泊秦淮近酒家”等千古名句。《清明》和《泊秦淮》、《江南春》三首诗诗意一脉相传,都是一个系列、同一时期所作,所以可以推断《清明》这首诗,也是杜牧在同一次游览南京时所作,诗中的“杏花村”应该就在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