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吧 关注:862,599贴子:7,671,042

回复:杏花村在皖南池州在五十年代便有定论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 116.242.228.*
回复:11楼
你那只能说南京也有个杏花村,但没人直接说是杜诗出处!
而直言杜诗写在池州的文词诗句却很多,象:
   --牧童遥指处,杜老旧题诗
清初的江南通志也点名池州是杜诗源头地,但是池州人编的,我且仅作参考,但大半生在南京度过的吴敬梓居然不知杜诗出在南京,而雨林外史中部也明说是贵池的杏花村,这该能说明什么了吧!同样,山西的明朝诗人也直言杜诗出在池州,可见当时在学者中就已形成共识了!


17楼2009-07-08 22:19
回复
    这个东西只有作者知道,安徽的也没山西的宣传的好,不管真真假假,现在知道多的是山西那个


    18楼2009-07-08 22:21
    回复
      2025-11-28 03:30:30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北宋初年编纂的《太平寰宇记》在升州(金陵)江宁条下记载:“杏花村在县城西,相传杜牧之沽酒处。”这个宋朝的至少要比清初要离那个年代近的多


      19楼2009-07-08 22:23
      回复
        “现在地球人都知道山西有个杏花村,没几个人知道安徽的杏花村”
        此话欠妥,有央视为证:


        20楼2009-07-08 22:23
        回复
          不多说了,再看看江苏国际频道的:


          21楼2009-07-08 22:27
          回复
            这个我看了,不过到底是哪个地方的,一直都有争论。各有各的说法


            22楼2009-07-08 22:29
            回复
              除了南京杏花村之外,还有山西汾阳、山东水泊梁山、安徽贵池、湖北麻城和江苏丰县等处的杏花村。


              23楼2009-07-08 22:32
              回复
                主流观点基本上是认同池州杏花村的,有太多的证据可证明!某些地方纯粹就是混水摸鱼!


                24楼2009-07-08 22:35
                回复
                  2025-11-28 03:24:30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 116.242.228.*
                  回复:19楼
                  你说的太平寰宇记是否是那样记载的,我没看,先不否认,你且把哪章哪节说一下,改日有空我且去考证一下!
                  杜牧去过南京,这是无疑的,你所说的也只是沽酒处,而说池州杏花村是杜牧沽酒地的记载池州更多,并不仅限于清朝,明朝初期的《广舆记》,宋元史志都有过提及--我以前看过,手头一时没资料,改日索到定举出,暂不能细说!但我想说,这些记载都直言是杜牧的题诗处!


                  25楼2009-07-08 22:44
                  回复
                    据说全国“杏花村”有19处之多,长期以来,有好几个“杏花村”都说自己就是杜牧诗中所指。它们纷争不断,形成了一个“杏花村”之谜。  
                             一说是山西汾阳杏花村 。有人认为,山西汾阳杏花村是“真正的”杏花村。他们说,这个杏花村位于山西汾阳县城以北,以生产汾酒名扬于世,历代文人墨客曾留许多诗文碑刻于此,咏其酒美景好,而杜牧的《清明》诗更是位列群碑之首,似乎表明这个杏花村的身份确凿无疑了。
                    二说是安徽贵池县杏花村 。有人认为,安徽贵池县杏花村是“真正的”的杏花村。他们说,这个杏花村在贵池县西南,古时也以酿酒著名。关于杜牧这首诗的注解中,多半采用了这个观点。这主要是因为杜牧曾经做过两年池州刺史,明朝《池州府志》中曾经记载:“杏花村,在城西里许,杜牧‘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旧有黄公酒炉,后废。”。
                    三说是江苏南京城西南。许多专家力证“杏花村”就在南京,历史文献上留下了多处记载。


                    26楼2009-07-08 23:15
                    回复
                      南京杏花村位于南京城西南隅新桥西信府河、凤凰台一带,此处岗峦叠翠,绿色环绕,前临大江,下为秦淮,历来是风景名胜之地, “村中人家多植杏树,间竹成林,春来花开,青旗红树,掩映如画”,故名“杏花村”。 明朝焦竑《重建凤游寺碑记》、清初诗人余宾硕《金陵览古》里都有记载。历史上不仅记载着南京有杏花村这个地方,同样记录着这个地方是“喝酒雅处”。明代顾起元的《园居杂咏》诗云:“杏花村外酒旗斜,墙里春深树树花。”而且,南京杏花村一直有酒卖,也是有史料为证的。宋代乐史《太平寰宇记》在江宁条中记载:“杏花村在县理西,相传杜牧沽酒处。”这是目前最早的相关文献记载。 清嘉庆年间,陈文述编篡的《金陵历代名胜志》明白地记载:“杏花村,杜牧沽酒处,牧之诗‘南朝四百八十寺’‘夜泊秦淮近酒家’,皆在金陵……”并附了一首诗:“江南春雨梦无垠,沽酒旗亭白下门,一自樊川题句后,至今人说杏花村。”樊川就是杜牧的号,这首诗的意思是,正因为杜牧在南京写了这首诗,后人才有可能争相传诵杏花村这个地方,显然认可了南京杏花村才是正宗的出处。清人陈作霖在《凤麓小志》中也记载:“谓杜牧之沽酒处,信然。”
                      杜牧的行踪表明,他曾经几次到南京游玩,其中有明确记载是公元833年。当时31岁的杜牧从宣州到扬州去赴任,在江南江北之间往返,途中经过南京。第二年杜牧送弟弟到镇江当官,特别写了一首送别诗:“若到上元怀古去,谢安坟下与沉吟。”“上元”就是指当时的南京。诗中流露出杜牧还在留恋上一年到金陵时游览过的美景,包括谢安墓。在那段时间,杜牧几次游览南京,先后留下了多首名作,包括《泊秦淮》、《江南怀古》、《江南春》等,留下了“烟笼寒水月笼纱,夜泊秦淮近酒家”等千古名句。《清明》和《泊秦淮》、《江南春》三首诗诗意一脉相传,都是一个系列、同一时期所作,所以可以推断《清明》这首诗,也是杜牧在同一次游览南京时所作,诗中的“杏花村”应该就在南京


                      27楼2009-07-08 23:16
                      回复
                        宋代乐史《太平寰宇记》在江宁条中记载:“杏花村在县理西,相传杜牧沽酒处。”这是目前最早的相关文献记载。    太平寰宇记你去查江宁条 回25楼


                        28楼2009-07-08 23:18
                        回复
                          因为在所有的记载中,太平寰宇记只最早的,距离杜牧只有一百多年


                          29楼2009-07-08 23:18
                          回复
                            山西的清明季节有那么好的景致吗?


                            IP属地:安徽30楼2009-07-08 23:24
                            回复
                              2025-11-28 03:18:30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山西地处北方,有人根据“清明时节雨纷纷”认为描述的是江南的春景而对临汾的地位产生质疑。但在唐代山西的春天恰恰也是春雨纷纷,雨水充足。其实,唐诗中描写山西及北方春天的诗句甚多,唐代著名才女鱼玄机在《寄刘尚书》一诗中说:“汾川三月雨,晋水百花春。”独孤良在《清明宴游》中云:“细雨莺飞重,春风酒酝迟。”姚合有诗:“代马龙相杂,汾河海暗连”“晋野雨初足,汾河波亦清”。
                                   山西汾阳说让人最为诟病的一点是到目前为止都没有提供杜牧涉足山西、到过汾阳的文献记载。《樊川文集·别集》中,有一首名作《并州道中》的诗,并州是太原的古称,有人据此说杜牧去过临汾。但据此说明他到过山西并不足信。杜牧《樊川文集》二十卷,是杜牧生前嘱托其外甥裴延翰编辑并作序的,当属可信。所谓杜牧的《别集》乃是北宋田槩所辑,因别择不严,混入了李白、张籍、赵嘏、李商隐等人之作,甚至有无名氏之作,或他人赠杜牧之作,可信度较差。据编纂杜牧年谱、《杜牧传》的缪钺教授通过考证杜牧生平事迹,每年行踪认为杜牧未到过并州。而从晚唐和北宋人所撰写的各种文献,以及山西通志》、《汾州府志》、《汾阳县志》中,也从未有过杜牧涉足今山西境内的任何记载。


                              31楼2009-07-08 23:33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