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吧 关注:352,094贴子:1,578,871
  • 11回复贴,共1

2019年设计师该如何成长?来看这份进阶能力拆解指南!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专业设计领域:多方案产出能力
多方案能力,在工作中,这个能力不必多言,几乎不存在一稿过关。
并且从方案试错的角度,实践才能出真知。但多方案试错最终考验的是需求变化的多样性,也就是老板需求、领导需求、用户真实需求。
不断改稿,这几乎是每一个设计人的必修课,一个好的设计,就是在方案演变中,不断把三者权重平衡得更好。

比如,某个产品需求是:基于场景分析考虑,强化理财入口提示,采用的设计样式为设计品牌IP。怎么做出多方案?


1楼2019-03-10 11:30回复
    我们经常会听到来自不同的声音:
    我们希望加强趣味性;
    我们要切入XX市场,希望可以强化商务属性;
    我们马上要和XX品牌合作了,形象上能不能彼此互融呢?
    来看一个我们在蚂蚁概念形象改版上的思考:

    而多方案分析能力的基础,必然是改版前的深度梳理,例如我们经常在面试过程中,经常被问到的问题:
    改版前你主要有哪些总结?是什么促使了本次的改版?


    2楼2019-03-10 11:30
    回复
      2025-11-24 17:58:50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所以良好的分析能力,要体现在最终的细节修改上,避免一顿分析猛如虎,设计输出却一塌糊涂。

      此外,多方案产出能力还体现在对单一方案的多维展示上。此技能在沟通过稿、展现细节的时候,都是非常重要的。

      那么在多方案演示上,需要设计师表现出来的则是:方案阐述能力 + 实时演示能力。
      阐述能力,不必多言,就是言之有物,能对产品要求把控得当。
      那么方案演示能力呢?最好的展示形态,可能就是动效。
      多方案能力,体现了设计对于工作强度的抗压素养,对于自身能力水平和脑洞,也是一种要求。设计环境下的差距,就是在压力环境下产生的,别无其他。
      多方案产出能力 = 合适的脑洞 + 方案演示 + 积极的抗压心态。


      3楼2019-03-10 11:30
      回复
        设计执行力
        这个板块如果理解不到位,会理解成:原型彩色化。所谓执行,就是是否能把本职工作做好。
        那么设计师,怎么做好对本职工作的执行?主要有两点:
        对规范的理解和半创新能力;
        对于细节拆分的专业视觉能力。
        先来说说规范的理解,例如:文字规范。不仅仅是字号这么简单,还有粗细对比/颜色对比/疏密对比,这些之前在规范中,是否有思考?
        那么,什么又是半创新呢?
        例如:颜色在不同版块之间的复用关系,以及对于颜色的深度思考,比如色彩情绪。
        这个界面用户的情绪如何?色彩如何做到安抚或刺激的作用?

        在规范中,我们再来看看终极的细节。
        大家在项目中,经常会对某个版块润色很多细节,但却没有体现在规范中,这也很容易让多个设计师的产出很不一致。


        4楼2019-03-10 11:31
        回复
          拆解思维
          拆解的思维,在UI领域,是重中之重。比如举一个导航栏的例子,要做好导航栏的质量和速度,拆解之后,对于一些经验数值的把控尤其重要。

          讲了这么多的规范,但都是过来人,我相信大家对规范都有这么一个共同的想法:制定规范的时候,很费劲,做出来,并没有什么用……
          但真的是这样吗?可能在细节沉淀上,还要再下一些功夫。
          下面我们举例一个文字流规范的理解:

          从上图大家可以看到,此规范出现了前后的对比。
          每一份感情需要我们认真对待,规范也是如此,用心沉淀,价值自然可以体现。
          这也是进步的所在,我们在设计的进步过程中,会踩过很多坑,那么我们在总结规范的时候,何不把它总结出来?让新入职的设计同事,花最少的时间完成融入,这也是组织文化的一部分。


          5楼2019-03-10 11:31
          回复
            细节见微与多样化的思考能力
            什么是细节见微,比如:刚提到的导航栏细节拆解,是最基础的细节见微。那么,我们稍微进阶一下图标的尺寸。
            对于尺寸我有2个问题:
            多图标之间,如何把控好图标的大小;
            如何理解图标的设计尺寸和导出尺寸。
            首先,图标的尺寸大小把控,我们除了要依靠盲测,我们还要依靠一些工具。正所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合理地使用工具,在设计过程中,也是很重要的。

            如果图标切图太小,会发生什么?
            结果自然是:用户不容易点击到,从而导致产品体验感下降。
            我们之前,经常会使用「场景走查」和「用户体验地图」的方法,找到点击感不佳的地方,从而优化切图,并把「空白像素补充」的小细节,体现优化至整个设计规范中。
            规范也是个需要不断维护的内容,这样才能让整个产品变得越来越有细节,且有据可循。


            6楼2019-03-10 11:31
            回复
              举一反三的能力
              我们刚讲到了细节见微的能力,我们可以试着应用到导航栏,导航栏的样式有多少种?大家是否可以做到多样化的思考?

              最经典的两种,主要是通栏导航栏和非通栏导航栏。
              那么它们的区别是什么呢?设计前是否思考过?还是仅靠美感来评审?

              不能仅停留在美感层面,我们深度分析一下:导航栏这两种样式,真正的区别点在哪里?这里提的是:用户感知层的区别点,不是视觉上的区别。
              答案是:通透感和视觉重心。怎么理解呢?
              看下图分析,通栏:更加强调了整体的通透感,减少了屏幕分裂;而非通栏:相对于通栏,可以进一步强化导航栏的重点功能,且强化品牌色的传递。


              7楼2019-03-10 11:32
              回复
                总结
                总结一下设计师要具备的能力:
                专业设计领域:多方案产出能力;
                设计执行力:规范的理解;
                重点分析:拆解思维;
                细节见微与多样化的思考能力;
                举一反三的能力。


                8楼2019-03-10 11:32
                回复
                  2025-11-24 17:52:50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还不明白 可以私信问我


                  9楼2019-03-10 11:33
                  回复
                    带徒弟


                    10楼2019-03-10 11:33
                    回复


                      来自Android客户端11楼2019-03-20 10:14
                      回复


                        来自Android客户端12楼2019-04-14 09:58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