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洋古道 客都明珠
发布日期:2015-06-30 来源:《广东史志》2015年第2期
历经千年的水边古镇
素有“自古不认州(嘉州)”而闻名于世的千年古镇松口,地处于今梅州市梅县区的东北部,梅江的下游,是客家先民南迁的始居地。这里有千年历史,古城、古街区、古民居、古码头等众多古建筑至今仍保存完好。古往今来,众多客籍华侨根系于此,枝遍四海。2013年6月松口古街获评“中国历史文化名街”;2014年3月松口镇获评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
《松口镇志》记载:西汉赵佗称南越王时,曾统一岭南,当时梅县属南海郡龙川县,并无独立县名,那时居住于松口的居民还是土著畲族人,所以又称“东畲寨”。东汉、三国、两晋时期,属广州义安郡海阳县,松口改称义安围。唐代陆续有汉人迁入松口。宋末元初,大量来自福建汀州府等地的汉人迁入松口,以福建宁化县居多。
梅江、松源河两岸土地肥沃,雨水充足,利于农耕;水陆交通方便,利于商贸。迁居松口的汉人在这块热土上安居乐业,繁衍发展得很快,松口镇这个聚落得以形成。公元945年,松口镇始称梅口镇,后改称松口,迄今已有一千多年。
千年古镇松口人文资源丰富,盛享“文化之乡”“华侨之乡”“山歌之乡”的美誉,为岭南四大古镇之一。从高处望梅江下游的北岸,只见古镇店宇林立,樯桅毗连,独具特色的客家围龙屋星罗棋布于碧水青山之间,沿江29个斑驳的大小码头石阶延伸在古镇的大街小巷……。镇里的房子都沿着河流修建,再向两边扩展。
松口之所以不认州,皆因地处闽赣粤的交汇地,水陆交通发达,历史上的商贸重镇,无论是货物还是人流的聚集地,松口人对海外通邮、通航、通商均不需经过当时的嘉应州城,海外信件的信封上只要写明“中国汕头松口转某村某人”,便可经汕头港直转松口。
发布日期:2015-06-30 来源:《广东史志》2015年第2期
历经千年的水边古镇
素有“自古不认州(嘉州)”而闻名于世的千年古镇松口,地处于今梅州市梅县区的东北部,梅江的下游,是客家先民南迁的始居地。这里有千年历史,古城、古街区、古民居、古码头等众多古建筑至今仍保存完好。古往今来,众多客籍华侨根系于此,枝遍四海。2013年6月松口古街获评“中国历史文化名街”;2014年3月松口镇获评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
《松口镇志》记载:西汉赵佗称南越王时,曾统一岭南,当时梅县属南海郡龙川县,并无独立县名,那时居住于松口的居民还是土著畲族人,所以又称“东畲寨”。东汉、三国、两晋时期,属广州义安郡海阳县,松口改称义安围。唐代陆续有汉人迁入松口。宋末元初,大量来自福建汀州府等地的汉人迁入松口,以福建宁化县居多。
梅江、松源河两岸土地肥沃,雨水充足,利于农耕;水陆交通方便,利于商贸。迁居松口的汉人在这块热土上安居乐业,繁衍发展得很快,松口镇这个聚落得以形成。公元945年,松口镇始称梅口镇,后改称松口,迄今已有一千多年。
千年古镇松口人文资源丰富,盛享“文化之乡”“华侨之乡”“山歌之乡”的美誉,为岭南四大古镇之一。从高处望梅江下游的北岸,只见古镇店宇林立,樯桅毗连,独具特色的客家围龙屋星罗棋布于碧水青山之间,沿江29个斑驳的大小码头石阶延伸在古镇的大街小巷……。镇里的房子都沿着河流修建,再向两边扩展。
松口之所以不认州,皆因地处闽赣粤的交汇地,水陆交通发达,历史上的商贸重镇,无论是货物还是人流的聚集地,松口人对海外通邮、通航、通商均不需经过当时的嘉应州城,海外信件的信封上只要写明“中国汕头松口转某村某人”,便可经汕头港直转松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