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风诗词吧 关注:117,762贴子:249,611

回复:小阁焚香对案坐,阅经品诗扫心尘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题扬州禅智寺
唐代:杜牧
雨过一蝉噪,飘萧松桂秋。
青苔满阶砌,白鸟故迟留。
暮霭生深树,斜阳下小楼。
谁知竹西路,歌吹是扬州。


20楼2019-03-08 20:07
回复
    柏林寺南望
    唐代:郎士元
    溪上遥闻精舍钟,泊舟微径度深松。
    青山霁后云犹在,画出东南四五峰。


    21楼2019-03-08 20:08
    回复
      2025-11-14 14:04:17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舍就是得
      舍得舍得,有舍才有得。不过很多人却总是弄错顺序,想先得而后舍。这样做,不仅很难得到自己想要的,往往还会让自己陷入烦恼。他们不知道,舍不是弃、不是丢掉,而是得的前提,是获得的先决条件,是为了得而要经过的必需路径。
      三位愁云满面的信徒心里各有烦恼不安,相约去请教无德禅师如何才能使自己活得快乐。无德禅师先叫他们说说自己想活着的理由。
      信徒甲:“因为我不愿意死,所以我要活着。”
      信徒乙:“到我年老的时候,儿孙满堂,一定会比今天好,所以我要活着。”
      信徒丙:“我有一家老小靠我养活,所以我要活着。”
      无德禅师听完三人的陈述说:“你们当然不快乐!你们或是恐惧死亡,或是等待年老,或是有不得已的责任,当然不可能活得快乐。”
      三人听了齐声道:“请问禅师要怎样生活才能快乐?”
      无德禅师再问:“那你们要得到什么才会快乐?”
      信徒甲:“有了金钱我就会快乐。”
      信徒乙:“有了爱情我就会快乐。”
      信徒丙:“有了名誉我就会快乐。”
      无德禅师深不以为然:“你们这种想法,当然永远不会快乐。有了金钱、爱情、名誉以后,烦恼、忧虑就会随之而来。”
      “那我们该怎么办呢?”三人无奈。
      无德禅师道:“办法是有,只要能先改变观念。”
      “金钱不是为储藏、拥有,要去布施才会快乐。”
      “爱情不是只为自己的占有,爱情是要奉献才会快乐。”
      “名誉也不是用来炫耀,要服务大众才会快乐。”
      去找无德禅师的这三位信徒,就是因为搞错了舍和得的顺序,才会让自己烦恼。很多人执念于拥有,觉得不管是什么,只要拥有了,就是快乐的。其实不然,你想要的,你拥有了是快乐,如果不是你想要的,那么拥有了反而是负担。因为它不仅对你没有实际意义,反而会占用你的精力,需要你花费时间和力气去打理照顾它。而在它们身上花费的时间越多,你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的困难就越大。因为你只有那么多的时间,在这里耽搁了,在另外一方面就不够了。
      对这些并不是很重要的东西就要舍弃,然后将心思用在你真正想要的东西上。这时候你会明白,前面的舍,其实是为了后面的得。
      三位信徒不明白这道理,他们有的看重钱,有的看重爱情,有的看重名誉。这三样确实可以给人带来快乐,但是如果将所有的心思都放在上面,那就不是快乐了,而是负担。因为你的心装满了这些的时候,就没有装快乐的空间了。
      对于这些外在的东西,要学会适当地舍弃,放下它们,给心留一点空间,自然就会得到快乐了。


      22楼2019-03-08 20:11
      回复
        西湖晚归回望孤山寺赠诸客
        唐代:白居易
        柳湖松岛莲花寺,晚动归桡出道场。
        卢橘子低山雨重,栟榈叶战水风凉。
        烟波澹荡摇空碧,楼殿参差倚夕阳。
        到岸请君回首望,蓬莱宫在海中央。


        23楼2019-03-08 20:16
        回复
          晨诣超师院读禅经
          唐代:柳宗元
          汲井漱寒齿,清心拂尘服。
          闲持贝叶书,步出东斋读。
          真源了无取,妄迹世所逐。
          遗言冀可冥,缮性何由熟。
          道人庭宇静,苔色连深竹。
          日出雾露馀,青松如膏沐。
          澹然离言说,悟悦心自足。


          24楼2019-03-08 20:17
          回复
            苦热题恒寂师禅室
            唐代:白居易
            人人避暑走如狂,独有禅师不出房。
            可是禅房无热到,但能心静即身凉。


            25楼2019-03-08 20:19
            回复
              不缺的就是没有的
              赵州禅师是一位非常睿智的法王,人称“赵州古佛”。凡有所问,他经常不从正面回答,总会要学者从另外一个角度去体会。有一次,一位信徒前来拜访,因为
              没有准备礼品,所以非常歉意地说:“我空手而来!”
              赵州禅师望着信徒说:“既是空手而来,那就请放下来吧!”
              信徒不解,反问:“我没有带礼品来,你要我放下什么呢?”
              赵州禅师随即说道:“既然没有东西放下来,你就带着回去好了。”
              信徒更加迷惑:“我什么都没有,带什么回去呢?”
              “就带那个什么都没有的东西回去。”赵州禅师答。
              信徒满腹狐疑,自语道:“没有的东西怎么好带回去呢?”
              赵州禅师这时才指示道:“你不缺少的东西,就是你没有的东西;你没有的东西,就是你不缺少的东西。”
              信徒仍然不解。
              赵州禅师无可奈何地说:“和你饶舌多言,可惜你没有佛性。说你没有佛性,但你并不缺佛性。既不肯放下,也不肯提起,是没有佛性,还是不缺少佛性呢?”
              信徒至此才稍有契悟。
              禅门的人生观好像皮箱一样,有时要提得起,有时要放得下。而且,不仅要知道何时提起何时放下,还要知道什么是应该提起的,什么是应该放下的。
              赵州禅师让信徒放下的,不是信徒心中想的具体的礼物,而是指信徒心中的常俗理念,是他因没带礼物而有的那份歉意。
              信徒没懂赵州禅师的意思,因此说自己什么也没拿,无法放下。赵州禅师反说那你就拿回去,实际是让信徒将自己的话带走,让他好好参悟。结果信徒以为赵州禅师说的依然是他那没有带的“礼物”,所以回答没什么可带走的。
              直到后来,赵州禅师的一番说教,才让信徒稍有领悟。人生,有时候就是拿起和放下的学问。要拿起的是道理,要放下的是执念。当别人说玄妙的道理时,我们要学会拿起;当自己的内心困扰于一个问题不快乐的时候,要学会放下。
              只有搞清楚拿起和放下的真正意义,才会让自己获得更多的智慧,也才会拥有更多的快乐。


              26楼2019-03-08 20:22
              回复


                28楼2019-04-23 17:23
                回复
                  2025-11-14 13:58:17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楼主此贴颇具禅机。诗画双绝。小子听闻,若有所悟。在此拜谢。


                  来自Android客户端29楼2019-04-23 18:44
                  回复
                    确是好帖,值得推荐,身心受教了。


                    来自Android客户端30楼2019-04-23 19:33
                    回复
                      冥冥入佛境,
                      心观明镜台。
                      放下菩提树,
                      吾相是如来。


                      IP属地:湖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33楼2019-05-08 19:11
                      收起回复


                        34楼2019-05-18 17:44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