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吧 关注:160,952贴子:3,012,988

三十岁前明道,分享给大家~~~看了绝不后悔,除非大道不存~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这是我第一次忍不住来发帖说”老子“。。其一是我明悟”道“是什么,其二是这刚好距离我三十岁差十天左右。
为自己庆祝,也想找一些同样朋友相互交流。
我感觉,没有比”明道“更好的生日礼物了。哈哈。。
~~~~~
下面的话,信不信由你自己判断,一切顺其自然。。
我还是先罗嗦的注释一下”老子“前两章,因为这个很重要。。很多人都有误解。


IP属地:陕西1楼2019-02-25 10:04回复
    第一章 帛书甲本
    道可道也,非恒道也;名可名也,非恒名也。
    (道是可以说出来的,但这不是永恒的道。万物可以有名(形体、功能、符号),但这不是永恒的真名。)
    无名,万物之始也;有名,万物之母也。
    (万物之前没有任何可以名状之物(无名,即无可名=恒名=恒道),万物之母创造了一切可以名状的事物。)
    【故】恒无欲也,以观其眇;恒有欲也,以观其所噭。
    (因此,恒久的进入虚极静笃,去观察无名、有名的微观运作的过程;恒久的心生万物,去观察无名、有名运转的边界尽头。)
    两者同出,异名同胃(谓),玄之有(又)玄,众眇之【门】。
    (这两个(有名状态和无名状态)一同出现作用,虽功能不同但都是“恒道”,有名和无名一起交互永恒运转,就是万物的根本法则。 ) 帛书甲本用”胃“,异名同胃也可是前面“同出”只是说一起出现,后面的“胃”就是一起作用的意思。
    分析:
    第一句,作者以世人都知道的“可道”、“可名”来反引出一个“恒道”、“恒名”。这是暗示那个无法言说的永恒大道是必然存在的。 我明悟大道后,也发现“大道”是没法说的,没法想象,再来看“老子”发现全是大白话,太实在了。
    第二句,说出了“恒道”或“恒名”的来历和作用,这个永恒的道,来自万物之始,又创造了万物。
    第三句,作者解释我是如何知道“恒道”,即通过“无欲”与“有欲”的手段观察得到的结果。不是通过所谓的西方人哲学得出的,或者所谓的唯心手段提出一个假设概念,而是科学、客观、理性的分析自己在两种心灵状态下观测到的结论。
    第四句话,作者再次确认观察到的结论,说出万物的运作根本法则:有名与无名一起出现,相互运作依存,永久的循环作用(玄之有玄),就是众眇之门。
    、、、
    我此前脑子也补充一个“恒道”,哪怕我并不了解,但实际上还是超乎意料。老子说的“大道”很诡异,隐藏的很深,我自己发现也是一个意外,在推理中感到不解,然后相互验证中恍然大悟。总之一句话,不可思议。


    IP属地:陕西2楼2019-02-25 10:22
    收起回复
      2025-07-30 09:28:01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请赐教。


      IP属地:马来西亚3楼2019-02-25 10:23
      回复
        其他的就不说了,主要是“玄之又玄“不好理解。
        玄,本义是:结绳、缠丝。 现今认为是“黑红色”,引申为引申为幽远、玄妙之意。
        玄字的金文字体如“8”字形,缠绕在一起的丝线。 后来先民结绳记事,结绳做弦。
        最早的“玄”可能与“幺”是一个字,幺代表了丝线的细小、微末含义;
        玄则代表了结绳中的有规律的变化。也就是两根或多跟稻草、缠丝缠绕成一根。后来玄就代指,世间一切有规律的变化,或者缠丝。
        黑红色,就是古人用玄来描述昼夜交替的规律变化,比较抽象。就是朝阳初升,日暮时分的样子,就是一个大黑幕上面一个红点,古人说“玄天”,就是昼夜交替的规律。。
        现在,人们不了解,又从黑红色引申出“玄妙、幽深”等含义。
        关于玄字本义,从变、恋、弦、眩、丝等象形字都可以得以验证。这里我就不说了。

        我之前遇到过两个人解释对这个“玄”字,现在明道后,就更确定,老子用“玄之又玄”来解释“有无交替”无限运转,这完全就是符合最初本义的。一点没毛病。
        玄之又玄,就是有名与无名,或者说阴阳交互永恒运作。


        IP属地:陕西4楼2019-02-25 10:34
        回复
          如果明白了“有无相玄”,那么老子第二章就很容易理解。
          全部用现实的例子解释这个“有无相玄”。。
          从美与恶,善与不善,有与无,难与易,长与短,高与下,意与声,先与后来解释“有无相玄”这个道理。
          我第一次看到后,就开始明白,万物可能就是无穷相生相灭的事物构成的,当初也算是小悟吧,后来就用阴阳去观察一切,分析很多事物,发现基本正确。。
          。包括明悟意识是怎么来的,结构。。这些与科学解释等等都完全契合。
          其实,这些美恶,有无,都是人类”假造“的概念。。
          《人类简史》中就是用一个故事说人类最先是用“流言蜚语”觉醒的,其实就是说谎话。这里老子也想表达这个意思,只不过更多是解释世间万物的最基本运作模式。
          。如果不明白或不信阴阳,有无,是构成世间最基础的工作模式,那至少在推理上就没法做。就只能去用精神体验,也就行为去验证”大道“。


          IP属地:陕西5楼2019-02-25 10:44
          回复
            其实说了这么多,我也不想,可不懂 ”有无相玄“,”阴阳交替“的道理,直接推理很多人看不懂,全是疑惑。

            道,是什么?
            老子说,道可道,非恒道。然后,他也强名为”大道“。。原因??
            就是没办法说,说不出来。。只能暗示,只能自悟。 道是看不见的,摸不着的,非常超脱,说都没发说。。隐藏的很深。
            道不是玄,不是上帝,不是空,不是无,不是有,不是规则,不是什么宇宙系统。。。反正你认为的都不是就是了。
            我个人总结的经验就是:如果心思不够细腻,或者反思能力很弱,自以为是,是很难察觉的。
            。。
            在我看过大概十个版本的”老子“注释中,有很多懂了一些的,但真正明白”道“不可言说的人只有一个。
            所以,只要能解释出来”道“是什么的人,显然都是不知,而知的人是说不出口的。
            世间所有人,包括老子、佛陀等等,所有人都是在暗示、暗示,描述、比喻。。。
            我也不知道我这种体验算不算稀有,但我看了南怀瑾老先生的《老子他说》,他是懂得很多,但从他的解说中可以一眼看出,他并没有明悟道,所以才疑惑,但他很诚实,并没说自己说的就是对的。
            还有一个自以为“佛门”比老子厉害的人,这个人有点东西,他解释对了“玄”,但受到佛门影响太大。。说什么三界乱七八糟的。。
            还好,我脑子也算正常,虽然对佛教不喜欢,但对释迦摩尼本人并不否定,毕竟那么多人都相信他。但我到现在依旧认为佛陀在传道方面是落了下乘的,不如老子高明。。这个话我就面对释迦牟尼也敢说。当然,明白的人就明白。 比如评价一个宗教,只要看它的传播方式就可以得出结论,不用看内容的。
            所以,我感受就是:一定要诚实、心虚。也不能什么儒释道都学,不是不行,而是这样很分心费力,最后了不起就和南怀瑾前辈一样,看似儒道佛精通,但并没明道。当然这并不妨碍他懂得很多,或者也用精神去修行过。 你可以从任何一门科学角度,理智来分析。
            可以,以某一家的东西为核心,其他的来辅助验证你的猜想、领悟。。这样是最好的。


            IP属地:陕西7楼2019-02-25 11:13
            收起回复
              道生万物,道法自然


              IP属地:云南来自手机贴吧8楼2019-02-25 11:16
              回复
                下面直接开始推理,这是我明道的过程,权当记录。。
                如果你不懂阴阳、有无,或者一点都不信,那么的推理可能对你来说就是文字游戏,或者哲学辨析。如果你懂,那就好办。当然如果有老前辈,请多多指点。
                毕竟我只是在推理过程中明悟了 一次,并没有用行为去体道,更不用说得道。。但至少《老子》《庄子》这些对我来说已经没有困扰和疑惑。
                就拿“有名”与“无名”来推。。
                有,就是指你所认为存在的;无,就是你不知道的。这样,有无就能构成一个完美的“世界”,代表一切的一切。
                。。
                但是,如果“有”是包含一切,那么有就应该包括“无”,而“有”包括“无”,这样就“至有“就是:有无。
                但”有无”还是一种有,还要“有有”,这样“至有”就是“有有有无”的状态。
                可“有有有无”还是一个更大的”有“,那这个就永远不会是真正的”至有”,或者出于不稳定、不完全的状态。
                所以,必须要有“至无“来保证自己的存在,或者说达到平衡。
                同理,”至无”就是”无有无无“。
                。。这里,我借用老子“道,一,二,三,万物”这个说法来描述各个阶段的状态。
                这样,就得出一个完整的状态就是“有有,有无,无有,无无”。记住,这是一个完整的表述方式,不能拆开,用逗号隔开是方面理解和看。你也不用要用现实的事物来对照,因为你找不到这个高级状态。
                这就是老子说的”三”阶段,也肯定有人看出来,这不就是《易经》中的四象吗,没错它就是四象。
                《易经》和《老子》可以说一模一样,区别在于一个是用符号表示,一个是文字,而文字与符号都有优缺点。
                符号比较抽象,没有文字那么具体指示,但含义广泛;文字是指示具体,但很容易让人陷在文字意义中,自己把自己搞糊涂了。


                IP属地:陕西10楼2019-02-25 11:35
                回复
                  2025-07-30 09:22:01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恐怕你的路还很远?


                  IP属地:北京11楼2019-02-25 11:37
                  收起回复
                    既然有了一个完整的表述体系,即“有有,有无,无有,无无”,那么比这个高级的状态如何表述?
                    也就是三的状态,在二的展现方式。
                    有有有无,无有无无。
                    有有有无=有有无,无有无无=无有无。
                    【看不懂,就把后面的“绝对有无”换成“绝对名、为、知、想”等等都可以。】
                    有有无=至有,无有无=至无
                    二的状态就是:至有至无(同样,这是一个整体,不要分开理解) 这就是我们俗称的“阴阳”和“有无”。


                    IP属地:陕西12楼2019-02-25 11:46
                    回复
                      那二的状态“至有至无”如何用一个状态表述?
                      回到上面,“有有无无有无”。
                      有有无=无不有,无无有=无有
                      这样推上去,就是“有无无不有”的一的状态。。
                      一,就是“无有无不有”,老子的说的是“无为而无不为”,佛门的说法是“非想非非想”。,我现在才明白,老子的而,不是顺序之意。
                      这个“一”的状态,也就是老子说的”无极”,也就是庄子口中的“太极”,无极就是太极,他们明白,但被周敦颐用在《太极图说》中给很多人造成误解。
                      而王弼、裴頠等人的还留在“至有至无”这个二的阶段,他们也不得不用“有无”一对关系也诠释整个真理,但好像到此为止了。一个说“至无”是道,一个说“至有”。。还有郭象的说法也算一个。但“无中生有”是不可能的。
                      ~~~
                      到了“一”这个层次,就已经穷尽万物之理了,没法再推了。因为你说与不说,做与不做,为与不为,都不出超出这个状态范围。
                      再往上推,就发现无法言说。这是我当初明悟的过程。
                      后来这个感觉逐渐消退,但我意识到这个无法言说的存在应该是有的?不然“一”都把一切代表完了,那“道”怎么解释??
                      然后是反思,假设“大道不存在”,如果这句话是对的,那么我就可以说,但实际是无法说。而说出来的话,也就会老在“无言无不言”的这个“一”的状态,也因此无法证明”假设大道不存在“这句话是真的。
                      也就是说,我无法证明”大道“不存在,而事实上有一个不让你说的存在。。


                      IP属地:陕西13楼2019-02-25 12:04
                      收起回复
                        提示一下,周敦颐的《太极图说》有一句,“自无极而太极”。
                        “无极而太极”就是“无为而无不为”,这个一的状态。
                        只不过,他用“无极”、“太极”来表示“无为”和“无不为”。
                        实际上,在老庄口中,无极就是“一”,太极也是。
                        太极,太是至,如果太极有限,显然就是不是“太极”了,所以太极就是无极,本身就是指“无为而无不为”这个阶段。
                        。。
                        按照《太极图说》中的说法,周敦颐推到“一”的阶段,他实际上没发现“大道”。但我猜测他应该是往上想过的,但可能没有来感觉,也就没悟到吧。。其实就差一点。
                        、、最后用《老子》、《易经》还有佛门的境界对个对比,我个人认为它们都是一样的。

                        (不可说、无法表示)

                        (无为而无不为)又称:无极、太极、混沌等等

                        (至有至无)

                        (有有有无无有无无)
                        万物
                        (可以往下无限推演,最终演变出万物)
                        ~~~~~~~~~~
                        (这里根据易传的说法,周敦颐的只到“一”)

                        (不可说)其实对“易”字有个新猜想,就是昜的反义,昜时一横、一个勿,一个日,不勿日,就是表示一直有太阳。易,就是勿日,其实就是不可言说、勿掉大日一切的存在。
                        太极
                        (一个浑然一体存在,相当于周敦颐的“无极而太极”)
                        两仪
                        (阴阳)
                        四象
                        (阴阴、阴阳、阳阳、阳阴)
                        八卦
                        (就是老子的万物,前者没有继续推)
                        ~~~~~~~~~~~~
                        佛门体系我了解不多,大概做个对比,因为本来双方划分层次出发点就不同。
                        涅槃
                        (真如,就是老子说的道,易经的易)
                        非想非非想
                        (一,无极,太极;无为而无不为)
                        无所有处
                        (二,至阴至阳)
                        识无边处、空无边处
                        (对应老子的三,易经的四象)
                        欲界定、色界四禅定
                        (对应《老子》中万物,易经的八卦或以下)
                        。。。
                        到此结束,如果哪里有问题还请指出,拜谢。。最后说一句,我做这个对比是说不管什么类型,其实各家都是一样。


                        IP属地:陕西15楼2019-02-25 12:31
                        回复
                          厉害😄


                          来自Android客户端17楼2019-02-25 12:54
                          回复
                            佛即心,心即佛。道即心,心即道。但道德经没有点明这个心,因此不能像佛教那样深入人心。这也是佛教比道教更兴旺的原因。那么倒底什么是佛?简单地说就是无意识心,此心无分别,故不可说,不可说!言语道断,心行处灭!


                            来自Android客户端19楼2019-02-25 18:01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