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剧知否知否应...吧 关注:3,982贴子:59,013

从61,62的预告看,宋朝的濮议之争要第一次以影视化的形式出现啊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以前看到濮议之争的时候,我是认真的去找了很多资料。想搞清楚这背后到底有什么政治意义。。结果就是。。没有一点政治意义。。 皇帝为了证明“我是叫生我的父亲为爸爸还大伯”这样的伪命题,居然使当时朝堂上的精英阶层展开了长达18个月的朝堂辩论。。最后的结果是百官集团几个领导者被贬。而皇帝到死也没能达到自己的目的。。。看到这里我都觉得好笑。
侍御史吕诲、范纯仁、吕大防及司马光、贾黯等力主称仁宗为皇考
而中书韩琦、欧阳修等则主张称濮王(皇帝的生父)为皇考 这个本就是英宗的心结。。为此。太后与英宗都产生过误会导致不和。而宰相集团韩琦等人也是好心希望尽快了结此事。让英宗回到朝政。。。只是没想到百官集团集体反对。让皇帝以及宰相集团措手不及。。。
那么以现在的角度来看。。。这其实就是一场。儒家守旧派与变革派的一场争论。。这事给我的感觉宋朝。确实有些事情属于臭知识分子误国。。。读圣贤书,她妈都读到狗肚子里去了。他们反对皇帝提出的一点是不合礼法。以小宗入大宗,应以大宗为先。。他们只提对自己有利的观点。但是无视对他们无利的观点。儒家还说过。君臣之道。是要你们百官抱团在一起去威胁皇帝的吗?儒家还说过,君权天授。。。那么皇帝想册封自己老子就不行了?其实辩论嘛,站在自己的立场上说对自己有利的观点无可厚非。。。但是不同意你们观点的人 就是奸臣小人?就是谄媚? 韩琦,欧阳修这两个人哪个不是治世能臣。他们推行的田赋,军事。以及对西夏的政策都是实打实的。。你们谏官出了搞文字狱,搞宗教礼法。威胁皇帝不照着你们的意思来就是江山不稳?读书都把脑子都读坏的了。。。。这后面就不得不提。王安石变法。也是遭到以司马光为首的群臣反对。对他进行人格羞辱。。这群谏官除了喷人 能否做点实际有意义的事?你们他妈指出变法里的不足。或者提醒他慢慢改革我也相信你们的。。。。。 我知道也许我很偏激。。。但是每次看到这些名臣明明用自己一生的心血为这个国家付出的时候,总是遭到这群自以为站在道德制高点的人去诋毁。去指责。就气不打一出来。。。。无论欧阳修。还是王安石。死后都被那些号称知识分子的文人所诟病。。。这些礼法教条的卫道之士。才是真的阻碍国家发展的实际者。。可悲可叹。。


IP属地:安徽1楼2019-01-30 11:21回复
    所以那些刷文人风骨的我好想怼一句百无一用是书生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19-01-30 11:37
    收起回复
      2025-10-18 23:31:26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真的有历史啊


      来自iPhone客户端4楼2019-01-30 12:54
      收起回复
        哈哈哈哈哈


        IP属地:湖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19-01-30 13:59
        回复
          濮议本来就是韩琦搞事提议的,只在两制以上的大臣中间讨论,韩琦等媚君谄上一派见无法取得优势,韩琦提议交百官讨论,结果出人意料百官绝大多数反对,然后暂停。
          韩琦等人再搞阴谋,写了两份不同的诏书,骗取曹太后误签,才终于成功将英宗生父尊为皇考!!
          这事从头到尾,就是韩琦这个佞臣在搞事,耍弄各种阴谋,正事不干专门讨好皇帝替后代谋划而已。偏偏这种极力反对王安石变法的韩琦,居然被楼主捧为改革派,笑死个人了。


          IP属地:湖北8楼2019-01-30 14:18
          收起回复
            韩琦此人如何,无知者只会看百度,真以为他是什么好鸟,还不如身背佞臣之名其实上台以后干了不少实事的张璁呢。


            IP属地:湖北9楼2019-01-30 14:20
            收起回复
              要说仁宗有什么大错,就是选错继承人,一个中山狼英宗,英宗这一脉果然是个毒蘑菇,大宋最终亡在这一脉手里。。。
              见过过继以后不认账的,真没见过翻脸如此之快如此绝情的,曹太后还在世呢,**濮王为皇考,曹太后算什么?


              IP属地:湖北10楼2019-01-30 14:29
              收起回复
                皇位都没坐稳 扯这个 也是闲的慌 激化两宫矛盾,保守改革的矛盾 这个韩琦居心叵测。毕竟仁宗也说得上是好皇帝


                11楼2019-01-30 14:59
                收起回复
                  2025-10-18 23:25:26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所谓濮议之争,根本不存在争论,韩琦和宋英宗挑起这场闹剧,根本不是什么言官攻击政敌,要类比也得是赵高指鹿为马,想看看谁敢不顺从皇帝就收拾他,没想到宋朝的百官不是秦朝的百官,韩琦玩脱了,只好假以退缩。
                  嘉靖的大礼仪其实也一样,就是不想被大臣们摆布,先挑起事端把有骨气的大臣全给赶出朝堂,只要取意奉承的佞臣,嘉靖的目的达到了,最后闹个家家皆净;宋英宗好在死得早。


                  IP属地:湖北14楼2019-01-30 18:08
                  回复
                    再仔细说一下,为什么过继的必须跟本宗再无关系,这不是什么封建糟粕不讲人性,恰恰是从人性的角度来考虑问题。
                    比如大房无子,从三房过继一子承嗣香火,若继子仍然认三房为父,那孙子辈自然得称三房为祖父,而不是三叔祖了。子子孙孙一代代下去,那大房还存在吗?大房根本就不存在了!!!如果社会规范是这样,大房就不肯从三房挑个儿子过继了,宁可从外姓找个无根底的孤儿过继,结果损害的是整个家族血脉的利益。所以规定只能从本姓过继,一旦过继就必须与本宗脱离,是当时最合理的制度,最能保证宗族利益的制度。古代无论民间还是朝堂,都是按这个规则执行的。
                    濮议之争和大礼仪,根本就争无可争,是非黑白没有一丝有争论的地方。完全是两场指鹿为马,排除异己的把戏!


                    IP属地:湖北15楼2019-01-30 18:16
                    回复
                      事实上礼仪这种问题,现代人觉得无所谓,但是在古代这是关系到皇权合法性的一个大问题。。。不过这事说一千道一万,实质上,还真不是啥大问题。。。
                      事实上所谓的礼法很多时候就是传统罢了,连礼部官员都说不出凭啥为啥一定要这样。。。
                      别的不是,后周世宗柴荣也是继承了养父郭威的皇位,按照宗法也是改姓郭的了,后来到了大宋还不是被人改回来了。。。五代时,后唐大将符存审也是认了后唐武帝李克用为义父,改姓李了,结果他的后人到了后世还不是改为符了。。。结果欧阳修写新五代史的时候,还说符存审功劳卓越(其他是他的后人在北宋还有影响),所以在他的传记恢复本姓符。。。
                      后唐庄宗李存勖明明是庶子,还不是把自己生母扶成了太后,把老爹的正妻变成了太妃。明明凭着自己入了李唐族谱,自称自己是复兴唐朝,却把自家实际的五代祖先追封为帝
                      人说到底还是情感动物,一些礼部官员都说不出到底为啥的礼法规定,人实在没兴趣守


                      IP属地:四川16楼2019-01-30 18:22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