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警:这不是心灵鸡汤,这是一篇冷水文。
从我有考研打算以来,到准备考研,直至今日读研,已经是四个年头。
这四年来,混迹于考研论坛,贴吧,考研群,接触了数以千计的考研人,经验帖也阅读过几百篇,聆听过上百考研人的人生经历,自己也是大龄辞职跨专业,两次考研。对于考研的认识想必比绝大多数人都要深刻。
对于考研有些自己的看法,今天谈一谈,虽是个人愚见,但希望每个打算考研的同学能够看一看,仅供参考。
那些关于学习方法,时间安排,励志加油的老生常谈的问题,今天都不再多言,今天来谈点被很多人忽略,却是异常重要的问题——你真的懂考研吗?你真的想考研吗?你真的需要考研吗?
一说起考研,很多人的反应就是全国研究生入学考试。没错,这是考研的客观定义,不过有多少人认真想过考研对自己意味着什么,它对于自身的主观意义和价值在哪?
就我接触过的绝大多数考研人而言,都是抱着学生思维去看待考研的,觉得考研是第二次高考,是咸鱼翻身的不二选择。尤其是现在在某些机构的推广之下,盲目考研风气越发盛行。
考研确实是提高自身的途径之一,但是它并非唯一的途径,也并不是适合每个人的。千万不要把考研看待成和高考一样,是人生必由之路。考研只是大学毕业之后的选择之一,和工作,出国,考公一样,仅仅是一种选择。没有必要去妖魔化,更不要神圣化,盲目的去选择考研这条路。
不少考研的同学其实都是被周围的人带上考研这条路的吧,或许是老师、同学和某些机构。自己真的有思考过为什么要考研吗?自己需要考研吗?自己适合考研吗?
为什么考研?也许是为了自己科研的热情;也许是为了提升学历,方便找工作;也许是为了进一步读博;也许是为了考一些有学历要求的公职;无论是哪一个目的,都应该从自身出发,找到考研对自身的价值,而不是被其他人推着走上这条路。想必大多数同学都觉得自己考研是有目的的吧,就是上述目的之一。没猜错的话,大多数同学的考研目的也是自己一拍大腿想出来的吧。有真正去真正调研过相关信息,认真去思考过自己想从事什么工作,研究生学历对这个工作有什么好处,自己是否愿意付出成本去取得这样一个学位吗?对于本科学校和专业不满意的大多数人,当年高考志愿就是被周围的人推着走,或者自己一拍大腿填的吧,四年之后还想要犯同样的错误吗?
自己适合考研吗?首先要明确考研是选拔性的考试。考研圈里总有鸡汤喜欢说自己是最大的敌人,然而事实上考研路上最大的敌人是你的对手。从自身条件来说,自己的学习能力和自制力适合考研吗?读书十几年,自己心里应该有数。丑小鸭变白天鹅的故事确实脍炙人口,不过现实却是残忍的。有的人天生就不适合应试,如果没有必要,何须非要走上考研这一条道路。
这两年接触过不少盲目考研的人,在备考过程中往往会出现迷茫无助,无所适从的情况,大多数最后都是炮灰。在失败之后,有的人变得更加迷茫,盲目选择二战甚至三战,最后变成了麻木的考研机器,连自己都不明白考研的意义在哪,却每天用考研欺骗自己和周围的人,虚度光阴,**自己。即使是考上的人之中,也有人因为没有自己的想法,难以适应读研的生活,找不到读研的意义,退学、重考、甚至走向极端的人都有。
这一年来很多人都咨询过我考研相关的问题,我都会先反问这两个问题,然而结果是大多数人都谈不上来。然后我会让他们先思考这两个问题,想清楚了再来问考研具体的事。
我并非是给考研的同学危言耸听,只是希望每一个打算考研的人能够认真思考自己的未来,规划自己的人生,从内心里想要考研,有自身的内核动力去支持考研。而不是人云亦云,随波逐流选择考研,更不要被某些机构和老师的心灵鸡汤所迷惑,盲目走上了考研的道路。
决定考研之后,择校择专业也是一个被人忽视的问题。
自己应该选择什么样的学校,什么样的专业,很多同学仍旧是稀里糊涂。
我知道,网上有很多择校择专业的经验帖和技术贴,我想说的不是择校择专业的经验和技术,而是你真的是根据自己的需求、自己的能力、自己的成本、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去择校的吗?
三本逆袭985、三个月逆袭清北的故事确实振奋人心,然而只有胜利者才会高歌,失败者只会沉默,幸存者偏差是考研圈里普遍存在的问题,尤其是名校的热门专业。很多机构和老师总是喜欢鼓吹只要你努力,没有什么是不可能的,但是如果真实的可能性只有千分之一,你还愿意去尝试吗?前几天有一个双非的同学问我,我们班有几个双非考上来的,有十分之一吗?我告诉他,我们班七十几个人,只有一个双非考上来的同学,而且还是某一强势财经院校。
“只要你努力,没有什么不可能!”每当我听见某些老师向学生传达这样的鸡汤的时候,我感到的不是振奋人心,而是觉得可悲。有的人自己没有经历过考研,却一本正经鼓吹考研成功学;有的人自己经历过考研,明知对于有的学生而言,考上名校热门专业的可能性是多么小,却还一味地去鼓舞。想必没有多少考研的老师会跟学生强调风险吧,原因大家都明白。
我同学和研友都说我是
从我有考研打算以来,到准备考研,直至今日读研,已经是四个年头。
这四年来,混迹于考研论坛,贴吧,考研群,接触了数以千计的考研人,经验帖也阅读过几百篇,聆听过上百考研人的人生经历,自己也是大龄辞职跨专业,两次考研。对于考研的认识想必比绝大多数人都要深刻。
对于考研有些自己的看法,今天谈一谈,虽是个人愚见,但希望每个打算考研的同学能够看一看,仅供参考。
那些关于学习方法,时间安排,励志加油的老生常谈的问题,今天都不再多言,今天来谈点被很多人忽略,却是异常重要的问题——你真的懂考研吗?你真的想考研吗?你真的需要考研吗?
一说起考研,很多人的反应就是全国研究生入学考试。没错,这是考研的客观定义,不过有多少人认真想过考研对自己意味着什么,它对于自身的主观意义和价值在哪?
就我接触过的绝大多数考研人而言,都是抱着学生思维去看待考研的,觉得考研是第二次高考,是咸鱼翻身的不二选择。尤其是现在在某些机构的推广之下,盲目考研风气越发盛行。
考研确实是提高自身的途径之一,但是它并非唯一的途径,也并不是适合每个人的。千万不要把考研看待成和高考一样,是人生必由之路。考研只是大学毕业之后的选择之一,和工作,出国,考公一样,仅仅是一种选择。没有必要去妖魔化,更不要神圣化,盲目的去选择考研这条路。
不少考研的同学其实都是被周围的人带上考研这条路的吧,或许是老师、同学和某些机构。自己真的有思考过为什么要考研吗?自己需要考研吗?自己适合考研吗?
为什么考研?也许是为了自己科研的热情;也许是为了提升学历,方便找工作;也许是为了进一步读博;也许是为了考一些有学历要求的公职;无论是哪一个目的,都应该从自身出发,找到考研对自身的价值,而不是被其他人推着走上这条路。想必大多数同学都觉得自己考研是有目的的吧,就是上述目的之一。没猜错的话,大多数同学的考研目的也是自己一拍大腿想出来的吧。有真正去真正调研过相关信息,认真去思考过自己想从事什么工作,研究生学历对这个工作有什么好处,自己是否愿意付出成本去取得这样一个学位吗?对于本科学校和专业不满意的大多数人,当年高考志愿就是被周围的人推着走,或者自己一拍大腿填的吧,四年之后还想要犯同样的错误吗?
自己适合考研吗?首先要明确考研是选拔性的考试。考研圈里总有鸡汤喜欢说自己是最大的敌人,然而事实上考研路上最大的敌人是你的对手。从自身条件来说,自己的学习能力和自制力适合考研吗?读书十几年,自己心里应该有数。丑小鸭变白天鹅的故事确实脍炙人口,不过现实却是残忍的。有的人天生就不适合应试,如果没有必要,何须非要走上考研这一条道路。
这两年接触过不少盲目考研的人,在备考过程中往往会出现迷茫无助,无所适从的情况,大多数最后都是炮灰。在失败之后,有的人变得更加迷茫,盲目选择二战甚至三战,最后变成了麻木的考研机器,连自己都不明白考研的意义在哪,却每天用考研欺骗自己和周围的人,虚度光阴,**自己。即使是考上的人之中,也有人因为没有自己的想法,难以适应读研的生活,找不到读研的意义,退学、重考、甚至走向极端的人都有。
这一年来很多人都咨询过我考研相关的问题,我都会先反问这两个问题,然而结果是大多数人都谈不上来。然后我会让他们先思考这两个问题,想清楚了再来问考研具体的事。
我并非是给考研的同学危言耸听,只是希望每一个打算考研的人能够认真思考自己的未来,规划自己的人生,从内心里想要考研,有自身的内核动力去支持考研。而不是人云亦云,随波逐流选择考研,更不要被某些机构和老师的心灵鸡汤所迷惑,盲目走上了考研的道路。
决定考研之后,择校择专业也是一个被人忽视的问题。
自己应该选择什么样的学校,什么样的专业,很多同学仍旧是稀里糊涂。
我知道,网上有很多择校择专业的经验帖和技术贴,我想说的不是择校择专业的经验和技术,而是你真的是根据自己的需求、自己的能力、自己的成本、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去择校的吗?
三本逆袭985、三个月逆袭清北的故事确实振奋人心,然而只有胜利者才会高歌,失败者只会沉默,幸存者偏差是考研圈里普遍存在的问题,尤其是名校的热门专业。很多机构和老师总是喜欢鼓吹只要你努力,没有什么是不可能的,但是如果真实的可能性只有千分之一,你还愿意去尝试吗?前几天有一个双非的同学问我,我们班有几个双非考上来的,有十分之一吗?我告诉他,我们班七十几个人,只有一个双非考上来的同学,而且还是某一强势财经院校。
“只要你努力,没有什么不可能!”每当我听见某些老师向学生传达这样的鸡汤的时候,我感到的不是振奋人心,而是觉得可悲。有的人自己没有经历过考研,却一本正经鼓吹考研成功学;有的人自己经历过考研,明知对于有的学生而言,考上名校热门专业的可能性是多么小,却还一味地去鼓舞。想必没有多少考研的老师会跟学生强调风险吧,原因大家都明白。
我同学和研友都说我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