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吧 关注:2,550,522贴子:16,882,533
  • 11回复贴,共1

最熟悉的也是最不了解的,不信测一下——你真的能分清感觉和记?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最熟悉的也是最不了解的——你真的能分清感觉和记忆吗
李泽健
张大千长须及腹,一天有人问他:“你睡觉的时候,胡子是放在被子里还是被子外?”张大千一下子被问住了,想了半天也不知道,只好说:“这……我也不清楚,这样吧,明天再告诉你。”晚上就寝,张大千将胡子撂在被子外头,好像不太对头;收进被子里面,又觉不自然,怎么都觉得不太妥当,折腾了半宿也没有睡好。第二天,张大千只好对那人说:“很抱歉,我真的不知道平时是搁哪的。”
我们平时以为非常熟悉的事物,可能我们却根本并不了解。比如说,我们每天都要吃饭,而且一天都还要吃好几顿,但是如果你问每顿饭都是吃了几口,相信没有一个人能够回答上来。还有,如果你再问问每个人张嘴的时候是先张上巴还是下巴,相信也没有一个人知道。
我们对于感觉和记忆的认识也是这样的,感觉和记忆的差别是如此地明显,相信我们每个人都确信自己能够把它们分辨得清清楚楚,想一想也是啊,有谁说过自己分不清感觉和记忆呢?又有谁说过自己分不清正在看、正在听的东西与记忆中的东西呢?但是,我们真的能分清感觉和记忆吗?


IP属地:山西1楼2019-01-22 16:53回复
    它们到底是在感觉里还是在记忆里
    “当、当、当”我们听到了三声急促的铃声,那么请问,这里的“听到”是“感觉到”的意思吗?是说这三声铃声都是我们正在感觉到的吗?别着急,再慢慢体会一下,没有铃声你可以敲桌子代替,你可以敲得快一点,也可以敲得慢一点,反复比较一下。
    如果三声之间的间隔足够长,你会发现,我们有十分的把握说只有其中的一声是正在感觉当中,而其它的两声则在感觉之外。
    但是,当声音之间的间隔逐渐缩短时,困难就来了,我们很难分清正在感觉到的到底是一声、两声还是三声?我们分不清这三声到底是都在感觉里,还是有一声或者两声是在记忆里?
    我们亲眼看见汽车从山脚下一路驶到山顶,那么请问,汽车从山脚行驶到山顶真的是我们“看见”的吗?我的意思是问:是我们正在感觉到的吗?还是说我们正在感觉到的其实只是汽车驶到山顶的那么一个瞬间,而汽车从山脚驶向山顶的这一过程则只是存在于我们的记忆之中?如果你非要说这些都是感觉到的,那么,汽车用了七天时间从新疆开到北京,你还能说是感觉到的吗?如果说不是,那么多远的距离是在感觉中的,又有多远的距离是在记忆中的?到底汽车在哪一段的行驶是我们感觉到的,哪一段的行驶是我们记忆中的呢?
    表面上看,我们每个人都能够分清楚什么是感觉什么是记忆,但实际上,很多时候我们并没有严格地区分,我们只是简单地把它们混为一谈了。


    IP属地:山西2楼2019-01-22 16:53
    回复
      2025-08-10 14:28:30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人的思维和行为是“半自动化”的,也就是弗洛伊德说的潜意识,而意识只是浮出水面的冰山一角。


      IP属地:四川3楼2019-01-22 16:59
      回复


        IP属地:陕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19-01-22 17:06
        回复
          强行非常熟悉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19-01-22 17:16
          收起回复
            有谁确信自己能够分清楚感觉和记忆,请回答一下!


            IP属地:山西6楼2019-01-23 16:09
            回复
              不要求学术定义,不涉及对与错,只想了解一下人们日常中对感觉和记忆的理解,只想了解一下日常中人们把什么叫做感觉,什么叫做记忆?


              IP属地:山西7楼2019-01-23 16:33
              回复
                日常中,你是不是这样理解感觉的?
                表面上看,我们每个人都能够清楚地分辨出什么是感觉什么是记忆,但实际上,很多时候我们并没有对它们进行严格的区分,我们只是简单地把它们混为一谈了。
                什么是感觉?日常中,我们到底又是把什么叫做感觉了?
                相信有很多人可能会说:看见、听见、闻见等等就是感觉。那么,看见、听见等等是不是就是感觉呢?下面让我们来看看这几个例子:“我看着他从小长大”、“我亲眼看见学生在操场上跑了十圈”、“我听见楼顶装修的那家电钻整整响了一个晚上,烦死人了!”那么,这些例子能够说它们都是感觉吗?
                实际上,在日常语言中,“看见”、“听见”等等语词的用法非常灵活,它们可能表达的是一个短暂的瞬间,也有可能表达的是一个非常漫长的过程。如果这些语词表达的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那我们还能够说它是感觉吗?


                IP属地:山西8楼2019-01-23 21:02
                回复
                  2025-08-10 14:22:30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不要被心理学带进沟里
                  当我们遇到困难时我们往往会求助于科学,我们寄希望从科学那里得到正确的答案。现在我们说不清楚什么是感觉,那就让我们来看看心理学是怎样定义感觉的吧!
                  “感觉是最初级的认识过程。它是人脑对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基础心理学》241页,教育科学出版社 张述祖 沈德立著 1987年12月第1版)几十年过去了,国内心理学教材上的定义基本上还都与这个差不多,就连现在百度百科上的解释也与此类似:“感觉是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感觉是最初级的认识过程,是一种最简单的心理现象。”
                  美国人心理学教材上的定义与我们的有些区别:“感觉是对物理世界的能量的初始探测。” (《认知心理学》第7版第12页 [美]罗伯特.L索尔所等著,邵志芳等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年7月第1版)
                  顺便再吐槽一下我们中国的哲学,从这两个定义我们就能看出,我们与老美有着完全不同的哲学思想,我们的定义表明了:我们认为,在这个世界上,在我们的感觉之外,原本就存在着各种各样的事物,而且这些事物还都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属性。而人家老美的定义却没有这样的内容。这说明了人家对这个世界的认识与我们有着本质的不同。很大程度上,这也是我们中国人缺少创新思想的问题根源。可能有人还不明白:“有你说的那么玄乎吗?不就是一个定义吗?至于吗?”其实,这样问的人是因为他还不了解概念和定义的重要性。概念就像是人们思维道路上的路标,而定义则就是那路标上的箭头,不同的定义说明了我们对概念有着不同的认识,不同的定义会把我们的思维引向不同的认识方向。对概念的不同认识,最终表现出来的,就是我们与老美的思维方式完全不同。特别是像“感觉”等等这样的基础概念,它们就像我们刚刚踏入这个世界时遇到的最初的几块路标,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失之毫厘,缪以千里,如果我们在刚起步时就走错了方向,那后果就可想而知了!
                  特别需要注意的是,在这里我们并不是要来表扬美国佬的,不是要来说明美国佬有多牛X的,而是要说,不管是美国佬还是我们中国人,在对感觉的认识上,还都存在着误区,我们不能按照心理学的定义去理解感觉。这一问题我们已经在《感觉不是认识的起点》一文中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在此就不多赘述。只是大家都要明白,这些定义都在感觉之前预设了某种存在,我们中国人预设了“客观事物”和“事物的属性”,而美国人则预设了“物理世界”、“外部刺激”等等。而正是这些预设导致了我们在解读这个世界时矛盾重重,怎么说也都说不清的。


                  IP属地:山西9楼2019-01-24 16:10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