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同学不知道绩点怎么算的,容我在此发个贴科普,自行推算,还请指正
先上百度的截图

我们在教务系统上能看到过去的平均绩点和过去的总学分,那么我主要就算现在或将来的还没出来的学分绩点。
设旧平均绩点为A,新增科目绩点为a。旧学分为B,新增科目学分为b,新平均绩点为C。按照上图计算理论得:
①(AxB+axb)÷(B+b)=C 计算得出新平均绩点
② C-A 计算得出能加(减)多少平均绩点
更多同学应该关心是2.0绩点的线怎么达成,继续推算:
设新平均绩点为2.0,新的考试科目全为4.0绩点(a=4),其他条件不变,由上述①式得:
2.0=(AB+4b)÷(B+b)——经过推算得——③ b=B-AB÷2
其中b的意义为接下来所有考试绩点都为4.0,需要多少个学分的才能达成2.0(大于2.0的时候就不适用了)。当然,在现实中4.0难度较大,可换为a=3.0。依然依照①式得:④ b=2B-AB
或计算仅有的几个新科目里达到2.0需要多少新绩点。依照①式得:⑤ a=[C(B+b)-AB]÷b
这几个式子可以帮到大家计算学位证的可能性以及考试的底线目标,举一个例子。
我现在平均绩点1.8,毕业论文15个学分,原总学分为185。则有C(2.0)-A(1.8)=0.2的平均绩点差
a=[2(185+15)-1.8x185]÷15=4.4666…(我已经走远了)
b=185-1.8x185÷2=18.5 (需要18.5个绩点为4.0的学分)
并不严格推算,欢迎指正
先上百度的截图

我们在教务系统上能看到过去的平均绩点和过去的总学分,那么我主要就算现在或将来的还没出来的学分绩点。
设旧平均绩点为A,新增科目绩点为a。旧学分为B,新增科目学分为b,新平均绩点为C。按照上图计算理论得:
①(AxB+axb)÷(B+b)=C 计算得出新平均绩点
② C-A 计算得出能加(减)多少平均绩点
更多同学应该关心是2.0绩点的线怎么达成,继续推算:
设新平均绩点为2.0,新的考试科目全为4.0绩点(a=4),其他条件不变,由上述①式得:
2.0=(AB+4b)÷(B+b)——经过推算得——③ b=B-AB÷2
其中b的意义为接下来所有考试绩点都为4.0,需要多少个学分的才能达成2.0(大于2.0的时候就不适用了)。当然,在现实中4.0难度较大,可换为a=3.0。依然依照①式得:④ b=2B-AB
或计算仅有的几个新科目里达到2.0需要多少新绩点。依照①式得:⑤ a=[C(B+b)-AB]÷b
这几个式子可以帮到大家计算学位证的可能性以及考试的底线目标,举一个例子。
我现在平均绩点1.8,毕业论文15个学分,原总学分为185。则有C(2.0)-A(1.8)=0.2的平均绩点差
a=[2(185+15)-1.8x185]÷15=4.4666…(我已经走远了)
b=185-1.8x185÷2=18.5 (需要18.5个绩点为4.0的学分)
并不严格推算,欢迎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