球状闪电吧 关注:4,910贴子:17,440
  • 5回复贴,共1

【转载】石油的非生物起源论:并非源自古生物,而来自地球深处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石油峰值论”由前英国石油公司(BP)的地质学家科林•坎贝尔 (Colin Campbell)和美国德克萨斯的银行家迈特•西蒙斯(Matt Simmons)力推,此论认为世界正面临一场新能源危机:廉价石油的枯竭,即石油开采峰值将出现在2012年,甚至更早:2007年。支持此论的证据包括不断上涨的油价;北海石油与美国阿拉斯加以及其他传统产油区不断下滑的日产量,自1960年代以来,再没有北海油田规模的油田被发现。坎贝尔说他的这套理论被国际能源机构和瑞典政府采信。
石油峰值论的理论基础是:石油是一种“化石燃料”(fossil fuel)。通行的西方地质学教科书和绝大多数英美地质学家都认为:石油是由生物体的残留、恐龙的遗骸、或者海藻化石经过沉积与高压形成,因此石油资源的存量受制于它的生物起源。生物起源论还被用来说明为什么石油只在地球的某些地区发现---- 因为那里是数百上千万年前的生物遗骸沉降区。由此推演,恐龙遗骸积压在地表以下4000至6000英尺了,经历上千万年后变成化石燃料。世界之大,只有在某些较浅的海岸线,如墨西哥湾、北海或者几内亚湾这类地区生物沉积进入了岩石形成过程才导致石油生成。地质学的惟一任务就是搞清楚在地球的哪些地区存在这样的地质条件,这被叫作沉积层。
从1950年代起,俄国就存在一个完全不同的石油形成理论,而西方对此几乎一无所知。俄国人认为美国的石油生物缘起论是无法证明的荒谬学说。俄国人的学说不仅对石油与天然气的生成提出了完全不同的解释,而且帮助苏联、俄罗斯成为了世界上最大的石油与天然气生产国,这是一个有着无法估量的地缘政治后果的理论。
1950年代,苏联被西方的“铁幕”围堵,美国的冷战叫嚣日甚一日。石油生产拖了经济发展的后腿。发现更多的本土油气资源成了苏联的重中之重。
俄罗斯科学院地球物理所的科学家与乌克兰科学院地质所的科学家一起从1940年代末就开始寻找一个根本问题的答案:石油从何而来?


IP属地:四川1楼2018-12-30 21:27回复
    1956年,弗拉基米尔•普菲耶夫提出了他们的研究结论:原油与天然气与地表生成的生物体没有本质联系。苏联地质学家的石油理论与英美的正统学说针锋相对,他们把自己的理论称为是“非生物起源论”。
    如果苏联人是对的,那么石油供应的极限只受制于人类可及深度的地球内部在地球形成期所包含的碳氢成份的多少。能否得到石油实际上只受制于超深钻井能力。苏联人的另外一个认识是,那些被认为已经枯竭的油田实际上是可以继续利用的,这被称为是“自充式”油田。苏联人认为石油在地球深处生成,那里的高温高压环境类似于钻石生成的条件。普菲耶夫说:“石油是一种太初物质,在地球深层生成,在高压之下‘冷喷发’进入地壳部分。” 石油的生物起源论被普菲耶夫的研究队称为是旨在维持石油有限论神话的伪科学。
    凭借这一全新理论,苏联陆续在西方地质理论认为是无油气存在可能的区域发现了大型油气资源。在苏联解体后的1990年代初期,这些区域相继投产。位于俄乌接壤地带的第聂伯-顿涅兹盆地最据代表性。基于非生物非化石起源论,俄乌石油地质学家和化学家对第聂伯-顿涅兹盆地的地质构成史与晶基(crystalline basement)地质结构进行了细致的分析,并依此进行了地质物理与地质化学考察。
    他们一共试打了60口井,其中的37口具有商业开采价值,60%的成功率相当可观。第聂伯-顿涅兹油田的规模与阿拉斯加北坡油田差不多,但是美国人在阿拉斯加采用“野猫”钻法---- 盲目钻井---- 只有10%的成功率。
    在冷战期间,苏联寻找油气资源的地质学理论是国家机密。而生物化石起源论所推定的石油极值却一直是盘据在美国战略决策层的头脑中。2003年更将美国拖入了伊拉克战争


    IP属地:四川2楼2018-12-30 21:29
    回复
      2025-05-13 22:47:41
      广告
      “石油峰值论”最早见于马里昂•金•休伯特(Marion King Hubbert)的一篇论文,此人是为美孚石油公司服务的地质学家。休伯特认为油井产油量呈钟型曲线,一旦峰值出现,产量必然走下坡。他预言美国石油产量将在1970年代出现峰值。这条钟型曲线被命名为“休伯特曲线”,那个峰值则被称为“休伯特峰值”。1970年,美国石油产量开始下降,休伯特被一些人视为先知。
      惟一的问题是,美国产油量下降并不是因为美国油田储量枯竭,而是因为壳牌、美孚、德士古和沙特“阿拉伯-美国石油公司”的其他合作伙伴开始在美国市场倾销中东石油,位于加州、德州的诸多美国国内石油生产商因为价格原因无力竞争,被迫关闭了他们的油井。
      在整个1960年代,美国的跨国石油公司都忙着在沙特、科威特、伊朗和其它地区圈占开采便利,储量巨大的油田。苏联则以不声不响地检验他们的石油理论。在曾被认为是石油荒原的西伯利亚,苏联人开发出了11个大油田和一个巨型油田,他们在晶基岩层打到了石油,规模不小于阿拉斯加北坡。充分证明了“非生物起源”理论。
      1980年代,苏联向其盟友越南提供了资金与技术支持,在北部湾继续检验“非生物起源”论。俄罗斯石油公司“Petrosov” 在17000英尺下的玄武岩层,打出了日产6000桶的白虎油田,为越南经济提供了能源支持。在苏联,接受“非生物起源”理论训练的地质学家不断完善他们的理论,苏联也在1980年代中期一跃成为了世界最大的石油生产国。可是在西方几乎无人清楚个中缘由,甚至没有人问个为什么。
      J.F.肯尼迪博士是为数不多的几个在俄罗斯讲学工作过的西方地球物理学家。他曾在开发第聂伯- 顿涅兹盆地油田的弗拉迪林•克拉尤斯金(Vladilen Krayushkin)指导下作过研究。在不久前的一次访谈中,他告诉我:“仅沙特的加哈尔油田一处自开采以来的总产量,按照‘生物起源论’,就要求有可以填满一个边长为19英里的立方体的恐龙遗骸,然后再以100%的转化率由化石变为石油。”一句话,“生物起源论”是谬论。


      IP属地:四川3楼2018-12-30 21:30
      回复
        有没有专业的朋友来反驳一下。。。


        IP属地:四川5楼2018-12-30 21:33
        回复
          吧主,这只是一种可能,生物起源可能性更大。还是顶一下


          来自手机贴吧7楼2019-01-01 21:46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