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回复贴,共1

相信每个孩子都渴望成为学霸,也想成为父母口中“别人家的孩子”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相信每个孩子都渴望成为学霸,也想成为父母口中“别人家的孩子”。 但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学习亦是如此,成为学霸的关键在于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
根据一些调查,大部分真正的学霸,智商并不是特别超群,但是他们都有着良好的学习习惯。 也就是说, 想要成为一个学霸,想要在学习上成功,比起智商,好的学习习惯更重要。 而孩子学习上的坏习惯,将会让孩子在考场上拿不到高分。班主任提醒,当孩子身上出现这5个坏习惯的时候,一定要及时纠正哦!
不会调整学习心境
很多低年级的孩子在学习中都有这样的感觉:一天当中有些时候学习似乎很容易,其它时候则好像静不下心、茫然、毫无做事的兴趣。 比如,今天上数学课的时候没有认真听被老师批评了,回家就不愿意写数学作业。 某次语文成绩不理想,再翻起语文书的时候总是觉得很烦躁。 较高年级的孩子,心中有对学习的责任感,能适当调整自己的情绪;而低年级的孩子很容易暴躁、陷入低沉、自我否定。 在成功路上,最大的敌人是缺乏对自己情绪控制的人。 一般在生气、愤怒等的状态下,孩子是很难开启内在的聪明才智和创造力的。 如果孩子总是带着抵触的情绪学习,这种烦躁的心境将会不断蔓延,最终导致孩子厌学。
一旦发现孩子放学后闷闷不乐,再也不提起关于学校的事,大家就要留心了。 带孩子出去走走,鼓励孩子,良好的典范胜过千言万语。
在处理孩子情绪之前,要先处理好自己的情绪。 偶尔和孩子分享自己如何从错误中学习的往事,也有助于拉近亲子之间的距离。
学习爱易不爱难
大部分成绩差的孩子,99%都是爱易不爱难! 能先写简单的作业,绝对不会写一些难的作业;假期里把抄写的作业写完就好,而对背课文、记单词这种作业就敷衍了事。 他们的常态是: 对自己喜欢的科目就花费大量时间去学习;对不喜欢的科目就随便划拉两下就交差;还有一种就是偷懒,较难完成的作业总要拖到最后一刻才开始。 时间长了,由于拉下的内容太多,想要去补习就会变得困难;不想花费精力去背诵单词、课文,就不能打好学习的基础。 我们在辅导孩子写作业的时候, 一定要注意孩子学习的顺序和花费在不同科目上的时间。 如果发现孩子回家后先写“抄生字词”这种简单的作业, 一定要让孩子更改学习顺序,先完成中等难度的作业,再完成高等难度的作业,最后写简单作业。 即先写练习册之类的需要思考的作业,然后开始背诵课文,最后再抄写单词。 如果孩子的语文成绩在班级中属于佼佼者,而数学成绩一塌糊涂,那么在写作业的时候,一定要先让孩子写数学作业。因为刚开始学习的时候,精力充足,拖的越久,很容易对数学作业得过且过。
对基础知识不重视
有的孩子学习喜欢挑战,总是会做一些较高难度的题目,整理错题的时候也是只看难题,对简单的题选择跳过。 小学阶段,成绩不好最大的原因是不重视基础知识,很多学生觉得,听课太有意思了,一听就懂,公式、定理也不多。 所以, 反而忽视了基础知识,甚至连课本上的基本知识都掌握的模棱两可,课本上的定义、定理、定律等根本就没记住。
只去听新课,不去复习学过的知识,对于前面已经学过的知识还没掌握好,老师再讲新的知识,自然就会听不懂了。
结果不懂的知识点越来越多,新的内容又纷至沓来,从而陷入“一步慢导致步步慢”的恶性循环。 这些孩子纵然会由于一时幸运得到比较好的分数,可是长期这样学下去肯定吃大亏。
学习是一个持续、连贯的过程。如果其中一个环节没有做好,必定会影响到下一个环节,从而导致学习节奏的混乱,最后导致知识消化不良。 这种补救的方法就是: 通过错题找到基础知识方面的原因!然后迅速把此基础知识补上。并且在此后再多加练习巩固,知道最终牢固掌握。 阅读没有毅力 曾有妈妈留言说,觉得自己的孩子看书没有毅力,看完一本书就不想再去看新的了。 怎么办? 作家格非讲过这样一段话:“每次我写小说,都是写到文思翻涌时停笔。这样一来,续写时也是高兴的,没有压力。而如果写不下去时不写了,再要提笔就困难了,甚至迟迟不愿意再动笔。”(差不多就是这个意思) 人们常说:万事开头难,说的也是这个道理。 写小说也好、看书也好,最好是给自己一些压力,让自己不放弃。 家长朋友可以试试这个办法,每当孩子读完一本书时,就立马鼓励孩子立即翻开另一本,读个十几页或者仅仅是序言。 这么做就会给孩子一种暗示:还有书没读完呢。 如此一来,孩子就会常常惦记着,找时间把它读完。然后又是新的一本,往复下去。
学习而不实践
没有什么学习方式比实际动手更有效了。当书本知识与实用知识相结合时,书本上的知识就变得很有用了。 比如学习写作,只去单纯看一些写作技巧,而不去实际的运用这些写作技巧写作锻炼,那么写作能力提升是很有限的。 或者孩子在练习数学题,只看着老师课堂上的演练、例题,课后自己不去实际的做题运用、分析归纳,那么做题效率和正确率、同类问题的作答能力一般不会太好。


来自iPhone客户端1楼2018-12-15 21:44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