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贴的讨论(或者说骂架)层被原楼主千印莱菲删了,免为其难整理一下再发一次
以下是原贴内容:
“昨天竟然有人说英雄传说系列 比FF系DQ系更强大。简直无知的另人发啊啊啊啊啊啊指。
在这里我总结下,1不是一个平台,2不是一个时代,3不是一个量级。
一 不是一个平台
首先要先把重点说一下,不是一个平台。 FALCOM主打的电脑平台,所以无论你怎么替YS吹,80年代末90年代初,电脑的普及程度远远低于家用机的普及程度。我接触电脑还算早,从苹果机286开始,到486,到高能奔腾686时代。电脑DOS时代的ARPG也不算少,光是台湾大陆出的精品就不是少数,电脑的画面优势开发优势在曾经一度让国产单机游戏有弯道超车的错觉。然而YS?当年没听说过,首先YS也算是早期游戏画面系统没有竞争力,第二个重点就是没人汉化 没人盗版。
然后就是人云亦云的 卡卡布三部曲,这里我要说的是,卡卡布三部曲的电脑版在九十年代并没有同时期汉化。 486时代初期,天堂鸟公司,大宇公司,冠智等等一些公司同时期汉化一些日本电脑游戏,例如,钢铁骑士团 太空堡垒(AVG) 美少女梦工场,然而其中并没有卡卡布三部曲。跟英雄传说系列,卡卡布三部曲成为人人嘴里的话把的时候也应该是2000年初 空轨出世后游戏杂志里说的。
这个帖子是凭着记忆写的没有百度百科,有和百度百科冲突的地方请见谅。如果百度百科的信息确切的话以百度百科为准。”
卡卡布三部曲第一部白发魔女94年出品,96年天堂鸟引进汉化,海之槛歌99年出品,00年引进汉化,都是繁体版,所以是有同期汉化的,而且我就在三线小城的书店里买到过盗版,也都是同期盗版,所以卡卡布三部曲没有汉化和盗版是不成立的。
而且当时的几大主要游戏杂志,大众软件、电脑游戏攻略、家用电脑与游戏都对卡卡布三部曲有过强推,有充分的宣传基础,朱红之泪和海之槛歌一度是话题作品
而且90年代末期的时候,经济条件限制加上“电子海洛因”的宣传,主机依然以FC为主,MD、SFC这样的高级主机在国内可以说是小众,PS和SS那就是奢侈品。但是同时期电脑却已经逐渐普及开来,各种形态的网吧已经开始出现,很多单位也都有电脑,“玩电脑”和“玩电子游戏”在家长看来还是有差别的,普遍会容忍孩子玩电脑,允许孩子用单位的电脑,甚至把淘汰的主机拿回家私用(比如我家),也是从这个时期开始,国内电脑才是主流,主机是则成为高端玩家。
千印莱菲没听说的伊苏,在98年也发布了PC汉化正版的《永远的伊苏2》以及一系列作品,盗版更是疯的一B,更占领过几大主流游戏杂志的推荐位
所以FALCOM在国内是有坚强的群众基础的,空之轨迹FC发售时国内电脑游戏玩家群体有大批的fans等着玩呢,而且大家是奔着《英雄传说6》的名头去的。
轨迹真正成为系列是因为FC开了个好头,SC成为巅峰,3RD延续热潮,其中二代因为发行商盗用汉化组成果的问题还掐过架,进一步扩大了知名度。到了零轨和碧轨进一步延续生命,但人气都已经不是巅峰了。而且就算这样,最新的闪轨4名字前面依然有“英雄传说”四个字
反观梦战在90年代的时候,只有少部分高端主机玩家和主机玩家的朋友才有机会玩梦战系列作品,而且以MD的二代为主,1-4代实际上都有汉化版,1-3代是PC版,4代是PS版,5代没有汉化过,但是这几代产品发行非常不力,而且正赶上盗版猖獗的年代,基本没有掀起什么浪花,这里面我是买过2代和3代盗版pc盘和45代盗版ps盘的,其中PS盘都是蹭土豪朋友家机器,他玩我看着,时间大概是00年到03年左右。
所以对于不玩电脑游戏的高端主机玩家来说(比如楼主),法老控的英雄传说系列和伊苏系列基本不存在,但是对于整个国内市场来说,主机的著名大作都知道,如雷贯耳,但是绝大多数玩家没钱,没玩过,反而是法老控这样的厂家,坚持出pc版游戏让我们这些庞大的平民群体有盗版可玩。
除此之外还有一点必须正视,就是RPG玩家才是主流,战棋相比RPG来说属于小众,君不见几大战棋游戏现在仅有火纹还和超级机器人大战活的够好,其他的几大战棋IP几乎没有续作。
再说FF和DQ,FF的全民大热可以完全归功于王菲,FF7是经典作品,可惜只有少数人玩过,绝大多数人都是看着杂志流口水的,《eyes on me》一出FF系列才真正红遍国内。(顺便,我是FF2入的坑,买的盗版卡,靠着杂志攻略迷迷糊糊打过去的,剧情咋回事完全不知道)。
而DQ系列一直被人诟病的问题就是老任完全不在乎海外市场,满足日本本土玩家就够了,别说汉化,DQ7之前游戏文字用的全是假名,连个汉字都没有,对中国玩家极不友好,FC的几代汉化都是盗版厂商自己搞的(软星牛逼),SFC国内都没有几台主机,就更别说游戏了,所以对于DQ这个IP,国内绝大多数玩家的反应是****,其他的一概不知,更别说情怀。
回到千印莱菲的三个“三个不是”
不是一个平台,没错,但是时间点错误,比较的时间点应该是90年代中后期而非80到90年代,80年代主机和电脑都没有普及,大哥别说二哥;90年代前期是FC的天下,95年之后电脑逐渐普及,但主机受到经济条件限制、政策和舆论压制,从MD和SFC开始,很长一段时间里都是小众(梦战2、3受到极大影响),即使到了现在也是刚刚有点起色,PC平台才是大众。
不是一个时代,不对,梦战2和白发魔女都是94年发布,但白发魔女汉化版96年就有了,梦战汉化版则更晚,在这一点上法老控实际上占据了先手.
不是一个量级,分区域,在日本肯定是FF、DQ、梦战这些量级更大,但是在国内,法老控认知度比不上FF,但是超过DQ和梦战问题不大。
最终得出的结论就是,在国内对于绝大多数玩家来说,玩过的空轨才是情怀所在,只听过没玩过、甚至都没有听过的梦战真的是小IP。
以下是原贴内容:
“昨天竟然有人说英雄传说系列 比FF系DQ系更强大。简直无知的另人发啊啊啊啊啊啊指。
在这里我总结下,1不是一个平台,2不是一个时代,3不是一个量级。
一 不是一个平台
首先要先把重点说一下,不是一个平台。 FALCOM主打的电脑平台,所以无论你怎么替YS吹,80年代末90年代初,电脑的普及程度远远低于家用机的普及程度。我接触电脑还算早,从苹果机286开始,到486,到高能奔腾686时代。电脑DOS时代的ARPG也不算少,光是台湾大陆出的精品就不是少数,电脑的画面优势开发优势在曾经一度让国产单机游戏有弯道超车的错觉。然而YS?当年没听说过,首先YS也算是早期游戏画面系统没有竞争力,第二个重点就是没人汉化 没人盗版。
然后就是人云亦云的 卡卡布三部曲,这里我要说的是,卡卡布三部曲的电脑版在九十年代并没有同时期汉化。 486时代初期,天堂鸟公司,大宇公司,冠智等等一些公司同时期汉化一些日本电脑游戏,例如,钢铁骑士团 太空堡垒(AVG) 美少女梦工场,然而其中并没有卡卡布三部曲。跟英雄传说系列,卡卡布三部曲成为人人嘴里的话把的时候也应该是2000年初 空轨出世后游戏杂志里说的。
这个帖子是凭着记忆写的没有百度百科,有和百度百科冲突的地方请见谅。如果百度百科的信息确切的话以百度百科为准。”
卡卡布三部曲第一部白发魔女94年出品,96年天堂鸟引进汉化,海之槛歌99年出品,00年引进汉化,都是繁体版,所以是有同期汉化的,而且我就在三线小城的书店里买到过盗版,也都是同期盗版,所以卡卡布三部曲没有汉化和盗版是不成立的。
而且当时的几大主要游戏杂志,大众软件、电脑游戏攻略、家用电脑与游戏都对卡卡布三部曲有过强推,有充分的宣传基础,朱红之泪和海之槛歌一度是话题作品
而且90年代末期的时候,经济条件限制加上“电子海洛因”的宣传,主机依然以FC为主,MD、SFC这样的高级主机在国内可以说是小众,PS和SS那就是奢侈品。但是同时期电脑却已经逐渐普及开来,各种形态的网吧已经开始出现,很多单位也都有电脑,“玩电脑”和“玩电子游戏”在家长看来还是有差别的,普遍会容忍孩子玩电脑,允许孩子用单位的电脑,甚至把淘汰的主机拿回家私用(比如我家),也是从这个时期开始,国内电脑才是主流,主机是则成为高端玩家。
千印莱菲没听说的伊苏,在98年也发布了PC汉化正版的《永远的伊苏2》以及一系列作品,盗版更是疯的一B,更占领过几大主流游戏杂志的推荐位
所以FALCOM在国内是有坚强的群众基础的,空之轨迹FC发售时国内电脑游戏玩家群体有大批的fans等着玩呢,而且大家是奔着《英雄传说6》的名头去的。
轨迹真正成为系列是因为FC开了个好头,SC成为巅峰,3RD延续热潮,其中二代因为发行商盗用汉化组成果的问题还掐过架,进一步扩大了知名度。到了零轨和碧轨进一步延续生命,但人气都已经不是巅峰了。而且就算这样,最新的闪轨4名字前面依然有“英雄传说”四个字
反观梦战在90年代的时候,只有少部分高端主机玩家和主机玩家的朋友才有机会玩梦战系列作品,而且以MD的二代为主,1-4代实际上都有汉化版,1-3代是PC版,4代是PS版,5代没有汉化过,但是这几代产品发行非常不力,而且正赶上盗版猖獗的年代,基本没有掀起什么浪花,这里面我是买过2代和3代盗版pc盘和45代盗版ps盘的,其中PS盘都是蹭土豪朋友家机器,他玩我看着,时间大概是00年到03年左右。
所以对于不玩电脑游戏的高端主机玩家来说(比如楼主),法老控的英雄传说系列和伊苏系列基本不存在,但是对于整个国内市场来说,主机的著名大作都知道,如雷贯耳,但是绝大多数玩家没钱,没玩过,反而是法老控这样的厂家,坚持出pc版游戏让我们这些庞大的平民群体有盗版可玩。
除此之外还有一点必须正视,就是RPG玩家才是主流,战棋相比RPG来说属于小众,君不见几大战棋游戏现在仅有火纹还和超级机器人大战活的够好,其他的几大战棋IP几乎没有续作。
再说FF和DQ,FF的全民大热可以完全归功于王菲,FF7是经典作品,可惜只有少数人玩过,绝大多数人都是看着杂志流口水的,《eyes on me》一出FF系列才真正红遍国内。(顺便,我是FF2入的坑,买的盗版卡,靠着杂志攻略迷迷糊糊打过去的,剧情咋回事完全不知道)。
而DQ系列一直被人诟病的问题就是老任完全不在乎海外市场,满足日本本土玩家就够了,别说汉化,DQ7之前游戏文字用的全是假名,连个汉字都没有,对中国玩家极不友好,FC的几代汉化都是盗版厂商自己搞的(软星牛逼),SFC国内都没有几台主机,就更别说游戏了,所以对于DQ这个IP,国内绝大多数玩家的反应是****,其他的一概不知,更别说情怀。
回到千印莱菲的三个“三个不是”
不是一个平台,没错,但是时间点错误,比较的时间点应该是90年代中后期而非80到90年代,80年代主机和电脑都没有普及,大哥别说二哥;90年代前期是FC的天下,95年之后电脑逐渐普及,但主机受到经济条件限制、政策和舆论压制,从MD和SFC开始,很长一段时间里都是小众(梦战2、3受到极大影响),即使到了现在也是刚刚有点起色,PC平台才是大众。
不是一个时代,不对,梦战2和白发魔女都是94年发布,但白发魔女汉化版96年就有了,梦战汉化版则更晚,在这一点上法老控实际上占据了先手.
不是一个量级,分区域,在日本肯定是FF、DQ、梦战这些量级更大,但是在国内,法老控认知度比不上FF,但是超过DQ和梦战问题不大。
最终得出的结论就是,在国内对于绝大多数玩家来说,玩过的空轨才是情怀所在,只听过没玩过、甚至都没有听过的梦战真的是小I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