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学吧 关注:12,535贴子:96,055
  • 14回复贴,共1

求教,心即是理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心即是理,我心自足,不假外求。既然如此,为什么还要读书?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想不通。


来自手机贴吧1楼2018-10-23 14:55回复
    传习录中有解。


    IP属地:北京来自手机贴吧2楼2018-10-23 17:10
    回复
      2025-11-22 21:16:20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被私欲蒙蔽,不去做精一的功夫,就不能恢复本心,本心的理才是正理。


      IP属地:上海来自iPhone客户端3楼2018-10-23 18:29
      回复
        心既是理,心何为心?读书便是让你明白何为心,若不知何为心,那“心既是理”也就不复存在,至于“博我以文,约我以礼。”这句话理解起来很简单,想来你也懂,明白何为心,一切便会明白开来。


        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18-10-24 02:16
        回复
          理的发见可见谓之文,文的隐微不可见者谓之理,天理的条理谓之礼,礼即理。
          所谓博文就是去学那些发见可见的东西,通常是指孔孟说的那些,也可以指一些符合人性的道德价值观。博文是约礼的功夫,所以你博文了也就约礼了。
          心即理即条理,而条理等同于你所有未受私欲支配行为。
          吾性自足是说你的本性可以把你所有的行为变成天理的条理,并且不需要别人教,不需要别人告诉你你什么是善什么是恶。
          抛开本心来谈读书的话读书是为了实现功利,这是肯定要读的。如果你有心读书并且读书符合中和之道,那么读书便是你的心,便是你的条理。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18-10-24 13:01
          回复
            心即理,于你之身并不是不用读书,而是明白了“要想提高自己就应该去学习”的这个理,想通这一点就行了


            来自手机贴吧6楼2018-10-25 22:28
            回复
              要把格物致知和致良知一起看就知道了


              IP属地:云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8楼2020-06-28 10:16
              回复
                天理良知自足。如,仁义礼智信,本为人人自有。但是,“致良知”是需要本领的,你空有一颗治病救人的悲悯心,却没有医术,是行不通的。这就是为什么需要后天的学习,学的是致良知的本领。阳明先生也好,陆九渊也罢,从未反对过真读书,他们自己也是读四书五经的。他们反对的是:以为读书了,才能明白道理;或者读了书,不知用。


                9楼2020-06-28 10:35
                回复
                  2025-11-22 21:10:20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IP属地:北京来自Android客户端10楼2020-06-28 12:17
                  回复
                    心即理,我认为有辩证的观点。我心即人心,不知心即为我心。心为自然心,事物心,非我心。我心事必通过学习,领悟方能走向非我之境。


                    来自手机贴吧11楼2020-06-28 17:21
                    回复
                      知善知恶是良知。


                      IP属地:江西12楼2020-06-30 13:39
                      收起回复
                        有善有恶意之动。动之不合于理就是恶了。被私欲蒙蔽了。就像太阳被乌云遮蔽了,太阳的光性本来就在啊。需要把那乌云去除掉,然后光性才能显现。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3楼2020-06-30 23:52
                        回复
                          你心是自足的,但是你没有发现啊,你看不到啊,为什么看不到因为你有障碍啊,你现在看书学习就是要把你的障碍疑惑去掉,你不就发现你的心是自足的了吗。只要你去掉疑惑,当下一肯肯定,一真一切真,这就是自心自性蕴含的智慧映照。
                          关键的问题是你现在还有疑惑,这个疑惑是很根深蒂固的,所以你要慢慢的去掉这个疑惑,去掉疑惑的过程也就是放下成见,放下根深蒂固的误解,也就是说:看得破,放得下,不要小看这6个字,这是一切心性学问的总持法门,千经万典只是修心,看破放下才是诸法总持。
                          问题也在于我们放不得下,舍不得,离不开,更放不下心中的执着,比如我们执着眼前的这个物体是实有的,不知道这是自心之心所,不管你如何对自己暗示说这不是实有的,但是你心中总有一个疑惑,这个疑惑去不掉你不会明心见性,这就是佛家讲的根本无明。
                          有的人一听到这个道理,马上就放下,这就是顿悟,有的人慢慢的修心,探索,慢慢的执着轻了,就放下了,这就是渐悟。所以修心的过程就是格物,去除疑惑,放下我执的过程,你不去读书不会明白道理,你怎么格物,去疑呢?
                          当然在明白了道理后,就可以用行动来执行了,这就要知行合一,知道了不去行动,等于没知道。知道明白了道理不能说你是真明白了,因为你没做到,你真正做到了,才是真明白了,你不去做是因为你总有一点疑惑,根本无明去不掉,不能叫真明白,真觉悟!知道了不去做,你还是凡夫一个,得不到真正的境界。
                          “我心自足,不假外求”是你要达到的境界,你没有到这个境界,你不能装模作样,你还得老老实实的去学习,去修行,等到你一朝开悟,那才真是你自己的宝贵财富。现在这句话是别人的珍宝,说这句话的人是真正得到“财富”了,你空数别人的珍宝有什么用呢。所以还是认真学习吧


                          IP属地:安徽15楼2020-07-05 22:12
                          回复
                            心即理,是在阐述一个事实,心理不二的现实。
                            读书,是明心的功夫。
                            更具体的讲是“学问思辨行”,好不好。
                            所以,何必拘泥于读书?又何必排斥于读书呢?


                            IP属地:河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16楼2020-07-07 19:02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