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无疑是最准确的判断。真正的专家知道目前谁是前三,和前三的实力有多接近。中国队与意大利和塞尔维亚比,如果张常宁不伤,或者李盈莹之前能多打20-30场国际赛,也许靠硬实力还有得拼;但以出发到日本时候的实力,只有靠战术稳定,超常发挥,才有赢得可能。可惜,打意大利时,第一场超常发挥的是塞拉,第二场是埃格努。不过,中国半决赛第四局拼出了女排不服输的意志和战斗力,没有遗憾。
从郎导的镇定情绪可以猜到,赛前中国教练组对中国队的真实水平是很清楚的。而在国内联赛决赛搞7局4胜等一系列错误做法的后遗症——匆忙的备战中,队员们已经付出了极大的努力。特别是以亚洲人的体能20天打13场比赛,中国因为地点和时间的安排已经很幸运,但看看埃格努半决赛砸了80多个强攻后,第二天决赛继续砸的体能,还是必须明白,亚洲队不论多么高大化,还是要靠集体配合,靠有特点的战术组合。而在我们的小球和防守都不比意大利好的情况下,砸的能力真的就是决定了胜负。
既然达到了汪嘉伟等真专家的预期,我们中国队真的没有失去什么,反倒得到了很多:(1)球迷,特别是伪球迷的期待值降低了(“郎平不退,中国再无冠军”,哈哈);(2)队员自己对自己的斤两和短板清楚了(只有把李盈莹的一传补上,朱婷的进攻实力才能彻底发挥;而接应,小宇之外必须有新人;副攻还是要提高移动拦网的水平,不论是提高苹果,还是找到新人;二传拦网的短板还是要想办法......);(3)强大的教练团队在赛前强化训练里发挥了重要作用(没有袁志,应该看不到小宇如此快的蜕变)。
不过,培养队员的基本功本不是国家队教练的责任。说到底,地方俱乐部队如果没有好的教练和青训,就可能根本上意大利、俄罗斯、美国、甚至土耳其的成长。有人批评郎导,我更担心的是2020东京奥运后郎导退了,谁还能带中国队继续站在世界前三的高峰,且不说夺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