恕我不客气说一句,楼上全是渣渣,估计一个科班出身的都没……
首先楼主用了“财富”这词,这很有意思,因为基于“财富”一词来讨论经济的经济学名著正是大名鼎鼎的《国富论》。而亚当斯密在书中是半个劳动价值论者。为什么说是半个,因为该书没有在基本的价值观层面作深入探讨,仅仅是描述了一下劳动分工对生产效率的提高。
真正将劳动价值论发扬光大的是马克思的《资本论》,以老马的观点来看,生产资料并不产生价值,劳动才产生价值。譬如羊毛制成羊毛大衣,剪刀并不在其过程中产生任何附加价值,只有劳动者的劳动产生了附加价值──最终也就理所当然地引出“剥削”的理论。
劳动价值论对不对暂且不予置评──毕竟底层很难不觉得自己被剥削;况且现在流行丛林主义观,弱者活该被剥削──总之现在的社会主流流行起与之“相对”的一种经济学观点:效用论。效用论的最大的特点是抛弃了对“价值”一词的使用,因为价值是什么,什么是价值的问题永远得不出结论。效用论将价格的形成归结于一个废话一样的术语上面:效用。效用的定义:效用是指对于消费者通过消费或者享受闲暇等使自己的需求、欲望等得到的满足的一个度量。从定义可以看出,效用本身就是主观的,所以无论交易价格如何形成,它都是因效用满足而形成──引用黑格尔的话,存在即合理。
个人观点,效用论并没有解决任何问题,它只是抛弃了交易的本质基础即难以界定的“价值”一词,从而达到语义上的完备。我们讨论一件事物的价格时,一般都在暗指它的价值;价值的度量是难以界定的;而效用论的观点就是:觉得值就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