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后是突厥骑兵被箭雨所阻后,两军在黑暗中对峙,唐军不敢打火把暴露目标,直到主角想出照明弹的方法后才打破僵局——毫无疑问,这又是吹主角的桥段。且不说主角身边的人好像突然间智商清零以至于连扔火把这么简单的事都想不到,就算在夜战中,如果不是偷袭的一方,打火把也是正常操作。说到这里想必有人会用萨尔浒之战来质疑,但这里得说一句,萨尔浒中杜松战败被杀与明军打火把与八旗对射实际上关系不大,只不过这个情节对于不知兵的文人来说比较容易理解又有故事性,所以他们才会有意无意夸大这件事的重要性。而实际上杜松进军的失误之处在于他屡次分兵轻敌冒进,先是将火炮辎重等留在后军自己轻装渡过浑河,结果被后金军用水攻截断联系,然后又分兵扎下萨尔浒大营自己仅率一万余人向赫图阿拉进发,结果首尾不能相顾,给了后金军各个击破的机会。等到明军打火把与八旗对射时已经是被重重包围败局已定,所以说以暗击明或以明击暗并不是决定胜负的因素。
再回到文章情节上来,唐军一方不打火把据作者说是怕暴露目标,但实际上在冷兵器时代决定胜负的多是近身肉搏,就连早期的火器时代也是如此,单靠远程攻击很难直接击败敌人。说到这里想必又有人会吹蒙古骑射或曼古歹之类,然而吹骑射的多半都是半吊子,根本不知道蒙古军有强悍的冲击重骑。再者,草原民族使用的多为弓力较小的角弓,威力很有限,只有在十数步距离上射出的破甲重箭才对披甲的精锐唐军有威胁,能够及远的都是轻箭,只能用于骚扰。所以说弓箭的远程威胁并不大,相反在肉搏时打着火把能分清敌我并与袍泽相互掩护组成阵势,而另一边却是抹黑而战,打昏头后只怕连敌我和方向都分不清,孰优孰劣一目了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