畲族吧 关注:4,837贴子:71,335
  • 22回复贴,共1
畲族hɔ²²le³¹在海陆丰大地居住的历史悠久,据清乾隆海丰县志,杂志记载:“瑶者,盘瓠种也……其在海丰者,皆来自别境。椎髻跣足,刀耕火种采实猎毛,食尽一山复徙一山。家供画像,犬首人服,岁时祀之。厥姓有五:盘,蓝,雷,钟,苟 。自为婚姻,士人不与通姻。明初设土官领之……土人以山林中结木覆居为輋,故称徭所止曰輋。”这是现在可以看到的,有关海丰畲族的最早记载,但从畲族在海陆丰留下的历史痕迹看,其在海丰居住的历史可能更为久远。
红罗畲族村是汕尾市唯一一个少数民族聚居村,于明末清初徙自邻县归善(今惠阳惠东一带),世居鹅埠罗裙山,旧称輋仔村。畲族人,没有本民族文字,通用汉字,至今保留着本民族语言—畲语,对外通晓福佬话,客家话,白话,占米话等汉民族kai³⒌hia⒌⒋方言。畲族人喜欢狩猎场迁徙,这种以猎为生的生活方式,导致他们分散到各个山头,居住在深山老林里,也因此培育出他们独特的服装工艺语言等特色文化,聚居在这里的蛇族后裔,至今仍保持着自己独特的文化,艺术和语言,古遗,风情淳厚。
在语言方面,虽然就99%以上的畲族操接近于汉语客家方言的语言,但居住在广东惠东,海丰,增城,博罗一带的畲族,却操接近瑶族“布努”与语的畲语,潮州府志也记载今天讲客家话的广东凤凰山的畲族在历史上曾经使用过的一种,与今天海丰惠东增城博罗一带畲族的畲语很相似的语言。
关于畲族的来源,目前仍是一个悬案,尚无定论,不过随着研究深入,越来越多的学者逐渐倾向于畲族是多元一体的民族的观点,这一观点不仅与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相合,也更符合民族的形成和发展规律。
畲族族源主要包含百越后裔,南迁武陵蛮和入畲而被畲化了的汉人三大部分,畲族是多元一体的民族——谢重光
上古拟音:hlja/la,蒙古字韵:jy,中原音韵:iu
闽语:闽南sia2 潮州sia5,吴语:苏州so44 上海sau
赣语:类似蛇的读音sa,湘语:湘潭姜畲cha
客语:畲cia2田,畲sha/sia2族,花畲qia2
豫语:翘舌音蛇通畲读sa,关中:通蛇chan|
从历史的角度,我们把畲语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隋唐时期,我们称这个时期的畲语为古代畲语,第二阶段是宋元时期,我们称这个时候的畲语为近代畲语,第三阶段是明清到现在,我们称这个时期的畲语为现代畲语,现代畲语是一种混合型的语言,各地现代畲语都包含三个部分,古代畲语的底层部分,汉语客家方言的中层成分,和现在畲族各居住地汉语方言的表层成分。畲语是从古代畲语演变发展而来的,红罗畲语属莲花方言。
①没有复辅音声母,苗语布努语勉语的复辅音声母都读作单辅音。
②无浊的塞音和塞擦音声母,古纯浊闭塞音声母都变成送气清声母,古鼻冠浊闭塞音声母变成了不送气清声母。
③没有清鼻音声母,苗语布努语勉语的清鼻音声母读作浊鼻音,有塞音韵尾,没有口呼韵母。
④有两套基数词,名词和形容词修饰名词时,大都是修饰词在前,被修饰词在后,但也有一部分是修饰词在后,也还有一部分修饰词可以出现修饰名词的前面或者后面,一般认为,修饰语在后的是固有词,在前的是受到了汉语影响所出现的语法形式。
⑤名词指小要加后加成分tang²²(小、子),指大要加由“母”转义为“大”的附加成分me³⒌人称代词有单数和复数之分,指示代词有近指、中指、远指之分。
我vaŋ⒌⒋,我们pa²²,你们mi²²,这le⒋⒋,那ma⒌⒋,ua⒌⒋








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18-09-17 17:18回复
    聚居在这里的畲族后裔,字打错了


    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18-09-17 17:22
    回复
      2025-07-18 07:09:27
      广告
      事实上我很怀疑,博罗畲族跟闽西畲族是不是同一个民族,博罗畲族认同瑶族,语言是瑶语,闽西畲语是客家闽语混合,像部分涯话人自称来源上杭,口语中有少量闽语,极可能是跟七闽有关。


      IP属地:广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18-09-17 17:36
      收起回复
        畲族和瑶族在古代是一个群体。畲族人曾经讲到:“盘氏一脉坐船渡海,被风吹走,不知去向。畲族四大姓从此就没有了盘氏。”
        然而,瑶族传说恰恰是说:“盘瑶渡海而来,形成了盘瑶。”
        这畲族和瑶族的传说恰恰是相吻合,雷蓝钟盘本一家。


        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18-09-17 18:10
        收起回复



          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18-09-17 18:37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