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页资讯视频图片知道文库贴吧地图采购
进入贴吧全吧搜索

 
 
 
日一二三四五六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

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

一键签到
成为超级会员,使用一键签到
一键签到
本月漏签0次!
0
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
如何使用?
点击日历上漏签日期,即可进行补签。
连续签到:天  累计签到:天
0
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使用连续签到卡
08月31日漏签0天
古典音乐吧 关注:114,532贴子:858,968
  • 看贴

  • 图片

  • 吧主推荐

  • 视频

  • 游戏

  • 25回复贴,共1页
<<返回古典音乐吧
>0< 加载中...

读完了梁雷这本文集

  • 只看楼主
  • 收藏

  • 回复
  • A施尼特凯
  • 快板
    14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我好崇拜此公啊! 作曲上真正实现了美学高度的音乐融合,“一音多声”这个思想何其精髓,感觉他参透了东西方主流音乐形式。广泛涉猎,从具体音乐,频谱主义,电子音乐,传统器乐作品,歌剧到现代民乐无一不有所涉及,在现代民乐的配器研究上还贡献了《记忆的弦动》《境》这样开创性的大作,《听景》里利用色谱声谱间的映射创作。很难相信一个写器乐作品的作曲家能把实验音乐写到这样的水平。
作品中的梁雷简直就是活着的施尼特凯,考虑到我对后者的崇拜大家感受一下我有多佩服梁雷……凯奇、考埃尔、鲁托斯拉夫斯基、布列兹、格里塞、武满彻和朱践耳,还有我不熟悉的古琴家、蒙古族音乐家的素材交融在同一部作品里却一点都不显得冲突。
作曲这么强,还是通才,自读《心经》,研究黄宾虹抄画经……这些还都铸成了他深刻的民族音乐观。推荐所有人都去读这本书,都去听《记忆的弦动》。


  • A施尼特凯
  • 快板
    14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夹带私货,欢迎去b站搜索欣赏梁雷的作品


2025-08-31 12:13:17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 果果大树小树
  • 小快板
    13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虽然听过但没怎么仔细听……得好好了解了


  • A施尼特凯
  • 快板
    14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粗略地写一下《记忆的弦动 Tremors of a Memory Chord》。该作品是受台北中乐团邀请而作的,为钢琴和民族乐团的协奏曲,敢接这种编制的作曲家恐怕绝对不算多。即便是我们也能揣测其中的难度,最根本的包括五度相生律和十二平均律的律制差异,还有东西方乐器音色的差距。前者梁雷调整了钢琴的音区,刻意回避了钢琴的中音区域,使用低音和高音,避免与乐团同区。后者梁雷的处理方式相当高明。首先,梁雷为钢琴的左右手进行了有趣的分工。在快板中,右手完全位于黑键上,演奏中式五声音阶,作为旋律声部;左手完全位于白键上,演奏雅乐七声音列,作为远景。两只手组成一个完整的十二音音列。左右手之间相差一个32分音符进行对位,时值差很小,交叠的声部形成了亚音色效果,使钢琴的音色显得浑浊,让人想起早期的羽管键琴的独特键噪,更让人联想起琵琶等民族乐器“不纯”的粗犷音色。另一方面,梁雷吸收了凯奇、考埃尔等前辈大师的技术,使用预制钢琴思想,主动改变钢琴的音色。尤其是结合Gerard Grisey的频谱分析思想,有意识的去模仿古琴的声音。作曲家发明了一种称为slide bar的装置,可以用刮的方式演奏长而迅速的滑音。除外,Cowell的mute, glide等String Piano指法也用在了这部作品里,以模仿古琴按弦、吟揉指法。尤其是在这部作品中段“内篇”之中,钢琴完全告别了熟悉的影响,成为古琴的音色。第三点,梁雷从民族乐团入手,避免使用三五和弦语言,而是专用音块,在作品序奏和快板交界处,就有一段为笙声部而写的,二度为单位的音块,这种避免调性的写法减弱了彼此冲突。梁雷用山水画中人物同环境的关系来解释自己的做法,让“钢琴消失在乐队之中,成为一颗种子”。
在曲式上,梁雷采用了唐大曲的安排,为“无拍游声-快板-慢板-快板-尾声”,类似西方的引子、呈示、再现、终止。无拍游声结合呼吸般的强度变化,使得开篇具有广阔的空间感。一句五拍子打击乐齐奏,迅速完成从散板到快板的跨度。同时,类似布里顿《战争安魂曲》,将编制的收放作为划分段落的线索。作品的快板部分仿唐立部伎,大编制,为世俗化的合奏音乐,快板中独特的摆型音高模仿了琵琶的轮指弹法,让人想起苏州评弹等世俗曲艺音乐;慢板编制接近室内乐,仅钢琴、古筝、萧和竹笛的首席参与,仿唐座部伎,各乐器之间具有对话性质,且首末音往往为同音或相差八度,形成支声复调织体。这也就是“一音多声”思想的体现之一。
作为梁雷最重要的美学思想,梁雷认为“一音多声”是中国音乐同西方最大的不同和特色。他在首演《记忆的弦动》之前这样解释这一思想:西方音乐的单位是单音,东方音乐的一个音中还要包含更复杂的音色。梁雷曾研究过以Gerard Grisey为代表的法国频谱主义作品,并利用声谱技术研究古琴的音色。众所周知,古琴是中国文人音乐的代表性乐器,是音乐美学的物化。古琴的所有弦具有相同的基音,真正形成旋律的,是古琴演奏时发出的不同泛音,控制古琴的泛音是古琴演奏者的基本技术,而这需要通过控制演奏时的指法来实现。在《记忆的弦动》之中,一音多声有多个层面。最肤浅的支声复调,即用不同乐器的音色丰富单音。更深层次的做法是预制钢琴技术,梁雷在之前的作品中就使用过这种技术,代表性的包括九十年代创作的《园之八》,利用String Piano,即预制钢琴的雏态。在创作记忆的弦动时,梁雷在加州电信中心对几种演奏法所带来的音色进行了频谱分析,以便更传神的写出古琴的韵味。第三个层面占比重较小,即乐器间的模仿,例如第二段快板,唐大曲中衮的部分,开头用高音区的钢琴配上打击乐机械的节奏型。这个写法动力性很强,明显的划分开了段落。
最后,包容性也是梁雷创作的特征之一。Utz的一篇音乐学论文中阐述了四种跨文化音乐创作的形态。其中第四种就是作曲家近乎平等的对待多种音乐素材。《记忆的弦动》显然是以中式美学为基础的,但其中也出现了我们所熟悉的西方面孔。Cowell的Cage已经说过了。其外,我们在快板之后,内篇慢板之前,听到了一段很突出的序列音乐材料,它具有夸张的音程关系,听起来具有随机音乐般的效果。


  • derek96917
  • 适度快板
    12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17~18学年UCSD音乐会里上他的曲目比往年少。我之前的学年里听过他两首室内乐还是印象深刻。


  • 彻满武的世界
  • 适度行板
    10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完全不认识


登录百度账号

扫二维码下载贴吧客户端

下载贴吧APP
看高清直播、视频!
  • 贴吧页面意见反馈
  • 违规贴吧举报反馈通道
  • 贴吧违规信息处理公示
  • 25回复贴,共1页
<<返回古典音乐吧
分享到:
©2025 Baidu贴吧协议|隐私政策|吧主制度|意见反馈|网络谣言警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