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吧 关注:123,990贴子:1,218,508
  • 68回复贴,共1

这里有个问题,感情加强和重意的区分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李白这首第二句其实和第一句末尾凤去台空一个意思那着称为感情加强,那什么情况下是感情加强而什么情况下会沦为重意呢


来自手机贴吧1楼2018-07-03 13:02回复
    我想知道究竟什么样是重意,难道意思相同就是重意还是怎么理解


    来自手机贴吧2楼2018-07-03 13:05
    回复
      2025-11-07 15:26:19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我是想说看见意境相同就是重意这认知似乎站不住脚


      来自手机贴吧3楼2018-07-03 13:09
      回复
        没听说过重意,但放到对仗中就叫合掌了。说颔联吴宫花草晋代衣冠合掌有有讲头。首联颔联各写不同对象,凭什么有重复的意思啊!


        IP属地:哥斯达黎加来自手机贴吧4楼2018-07-03 14:39
        收起回复
          意境重复?难道一首诗里的意境不是统一的么?还能有多少意境?


          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18-07-03 14:51
          收起回复
            有个经典例子是纪昀批评宋之问「马上逢寒食,途中属暮春」合掌,马背上等于行路中,寒食节就是暮春时候,两句话的内容完全是重复的。是个比较严重应当避免的诗病。但实际创作中,却不必一棒子打死。我们熟悉的「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何尝没有合掌的嫌疑呢。尤其可以拿据传是岳飞作的「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吃敌寇的肉喝敌寇的血,意思没什么区别,虽然合掌了,一句话拆成两句说而「啰嗦」了,但气势足了,元气淋漓。


            IP属地:哥斯达黎加来自手机贴吧6楼2018-07-03 17:36
            收起回复
              可拉鸡儿倒吧。凤兮凤兮,固是一凤。先学会说话然后再讨论别人是结巴还是咏叹好么。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8楼2018-07-05 12:18
              收起回复
                第二联是承第二句来细细描写,与重复合掌都无关。七律一般首联尾联各一句话,中两联对仗一句一景,颔联承接首联是标准的章法,怎么能说是合掌呢?合掌一般指中间两联上下联甚至是两联意思完全一样。如上举“马上逢寒食,途中属暮春”,“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尽量避免,但如蝉噪一联实在出色,也无害于名作。景为情服务,个人觉得上下联写景接近完全正常,用合掌来说凤凰台这首的颔联纯粹是胡闹,难不成上联写“吴宫花草埋幽径”,下联写“唐代诗词满古丘”?但如果两联合掌,无疑是大毛病。


                来自Android客户端9楼2018-07-05 15:18
                收起回复
                  2025-11-07 15:20:19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合掌是个很复杂的情况,但有一点,合掌并不一定就是坏的。类似的禁忌还有撞韵,险韵,平头什么的,参考四声八病。
                  这里说说合掌。合掌是不是忌讳,这一点我反正没去在意过,因为如果按照合掌理论去改的话,好的东西改完整个人都会不好的。
                  比如“羞将短发还吹帽,笑倩旁人为正冠”,按照合掌的理论,帽冠是合的。这是字合。
                  还有意合,就是上联说了,下联又说,比如宋之问《初到黄梅》诗:“马上逢寒食,途中属暮春。”纪昀《瀛奎律髓刊误》评论说:“途中、马上、暮春、寒食,未免合掌。” 途中和马上,马上就是在行路,也就是在途中。寒食是三月,就是暮春的时节了。所以说合掌。
                  又比如南宋魏庆之《诗人玉屑》援引北宋《蔡宽夫诗话》说:“晋宋间诗人造语皆秀拔,然大抵上下句多出一意。如‘鱼戏新荷动,鸟散馀花落’;‘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之类,非不工矣,终不免此病。”又如北宋沈括《梦溪笔谈·艺文一》说:“古人诗有‘风定花犹落’之句,以谓无人能对,王荆公以对‘鸟鸣山更幽’。‘鸟鸣山更幽’本宋王籍诗,元对‘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上下句只是一意,‘风定花犹落,鸟鸣山更幽’则上句乃静中有动,下句动中有静。”但”上下句多出一意"的"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真的比“风定花犹落,鸟鸣山更幽”更好吗?其实并不。沈括从上下景态之中说,这是一个角度,但并不是绝对的角度,从另一个角度来说,这样的两句搭配,美则美矣,然情气上却是不及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的,蝉噪句自有一种爽快在,这是风定句所不能具有的。
                  不分桃花红胜锦,生憎柳絮白于绵。再看杜甫这一个对仗,虽然字面完全不一样,但是意思其实一样的。这是确实的句意合掌,然而这合的不好吗?好,非常的好!以老杜的能力,完全可以在红胜锦之后转出去,不再用类似的物象去表现,但是他为什么不去做?因为情绪在这里。合掌固然是重复,但也是一种强调。左顾右眄全是愁,如果只是单说一面左顾,情绪就达不到这个高潮。
                  所以合掌不合掌不是重点,重点是你写的怎么样。如果句子没什么内容,还反复去说,又不是强调提升积攒情气,那合掌只能说是浪费诗的空间了。
                  送路六侍御入朝
                  杜甫
                  童稚情亲四十年,中间消息两茫然。更为后会知何地,忽漫相逢是别筵。不分桃花红胜锦,生憎柳絮白于绵。剑南春色还无赖,触忤愁人到酒边。


                  10楼2018-07-05 16:54
                  收起回复
                    嗯呢


                    来自Android客户端11楼2018-07-05 17:11
                    回复
                      這首詩是李白為了打倒崔顥的《黃鶴樓締造的律詩霸權所寫(誤),有點模仿的意思


                      来自Android客户端12楼2018-07-06 00:01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