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的冬天格外的寒冷.大雪纷飞之后,阳光灿烂,如粉如沙的雪,吸收太阳的能量,微微化湿,似粘非粘,此时的我们便激动了,疯狂了.
吃雪饽饽是课间最有趣而又最刺激的活动.雪饽饽的制作非常简单,下课铃一响,大家的心情便飞扬起来,按捺不住内心的激动.老师”下课”的声音尚未落地,几个排头兵便像离弦的箭一样冲了出去,直窜学校南面的大沟.大家自找一块尚为践踏的雪地,轻轻地用手挎去雪最上面浮有尘土的一层,然后双手将中间洁净的部分用力累攥起来,形成一个雪球.刚下雪的日子攥成的雪饽饽质量不行,雪粒间缺少连粘,易碎,大家不稀罕.现在的雪制作雪饽饽却恰是时候.
刚吃雪饽饽的人,对此物并没有依赖性.但是,雪饽饽吃常了,这种东西就像烟土,使你欲罢不能.记得那时大家在现场把攥好的第一个雪饽饽,首先狼吞虎咽了,这样做主要是安抚心中的谗虫.雪饽饽下肚的滋味爽极了,五脏六腑充溢了无限的快感,就仿佛一个饥饿许久的乞丐意外得到一块干粮.一些同学吃一个还不过隐,便在现场吃起了第二个.但吃得慢的,是不行的,原因是课间时间紧张,弄不好会影响上下一节课的.所以,通常的做法是:在现场吃一个,攥一个留在手中,而后噌噌地向教室跑去.(待续)
来到教室,大家把雪饽饽用塑料袋珍藏好.安然地听老师讲课.一堂课45分钟,老师集中讲的时间大约30分钟左右,剩下的15分钟一般为自习.此时,老师的精力不再放在学生身上,或在讲台上埋头看书,或在教室门口欣赏室外景色.个别不负责任的老师,讲完课后,布置作业让我们做,他自己则直接离开教室,处理事情去了.
此时是天机,大家的心情便放扬了.只听得教室内哗哗地响,当然不是翻书的声音,是塑料袋或塑料膜的响动,大家把头埋在桌面以下,津津有味地啃起了雪饽饽.吃的同时,眼珠须不断地向门口和窗外斜视,怕老师一步闯进来,逮个正着,这是有教训的.那次,我们班的李小明,因不慎,被张平老师看到,揪着耳朵提留到办公室,一顿暴打,承认了错误,写了检讨,最后还叫家长到学校给老师陪了不是,老师才算了结.过后听说小明回家被他父亲又”整”了一气,打的腚都发青了.残忍啊!有这样的凡例,大家谁不心有余悸呢?
虽然这样,但总有一些勇敢者,胆大无畏.有的站起来说:”同学们,老班讲了,下面的节目是吃雪饽饽,望大家放开胆子尽情地享受,注意品味,莫要狼吞虎咽,榨坏了那白白的糯米牙啊,哈哈哈~~”此时的氛围非常地融洽,大家的心情十分地放松,无人担心背后谁向老师打报告,讲大家的坏话.因为当时的我,正好担任班长,虽负有维持纪律的责任,但我实在不忍心破坏这融融的气氛,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就算过去了.一些同学觉得仅吃还不过瘾,便走下位来,比试谁得雪球大,结实,有的竟然打起了雪仗,把大雪球剥成小雪球,互相投掷起来,闹得教室雪花四溅,哈哈哈!呵呵呵呵!嘎嘎嘎嘎!嘿嘿嘿嘿!等等各种各样的欢笑之声溢满了小屋,越到室外,穿越时空,一直遥传到现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