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机吧 关注:2,825,334贴子:58,807,804

理性发烧~个人心得体会外加若干器材简评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2010年入烧,如今也有不少年头,这里主要记录一下自己一路来的发烧心得,以及简评一些设备,希望能对一些朋友有帮助。力求公正客观,但不负责任(希望有条件的朋友还是多去试听)
这里我主要会讨论诸如前端,耳塞等若干方面自己的见解


IP属地:广东来自iPhone客户端1楼2018-05-21 19:01回复
    前排


    IP属地:上海来自iPhone客户端3楼2018-05-21 19:06
    回复(3)
      2025-11-13 22:40:55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关于耳机我的邪论
      1:好的耳机声音开大也不会觉得吵、闷,总结一个字就是通透。
      2:hifi的基本素质是解析、定位。如果连音乐的原来声音都听不清楚还谈什么高保真
      3 耳机(难推的)和耳放是一体的。
      4 音源,前端,及格时升级后端提升大(低烧时明显)
      5玩耳机买入耳,玩hifi买大耳


      IP属地: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18-05-21 19:09
      收起回复
        跪真正的大佬


        IP属地:山东来自iPhone客户端7楼2018-05-21 19:14
        收起回复
          而便携捆绑,实际上就是体积扩大,电源独立来一定程度突破随身的限制,声音先天上是具有优势的,这也是为什么不在乎随身,但又没条件上台的朋友会选择大体积捆绑的原因(实际上这样的人数量不少,大部分上班族,学生,大部分时间可能不是在家或者寝室的,需要一台可以放进背包携带去办公室或者图书馆的设备,但又不需要随时拿出来听)


          IP属地:广东来自iPhone客户端8楼2018-05-21 19:16
          回复
            但是凡事都需要辩证的去看待,不是说什么便携捆绑都一定比随身强,也有做的不是很好的捆绑器材,体积虽大,但是并没有很好的发挥应有的水平,比如之前比较火的a10耳放,本身是一种力大声粗的风格,声音其实是一种比较低级的表现,功能上主要是有可以换运放的噱头,我没有各种搭配都尝试过,但以原运放的价位性价比是不太好的。


            IP属地:广东来自iPhone客户端9楼2018-05-21 19:17
            收起回复
              被吞得好严重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0楼2018-05-21 19:36
              收起回复
                当然也有不少做的不错的设备,这里重点介绍一下chord的hugo2和aune的b1ltd
                hugo2,应用了和mojo同一代的FPGA技术。HIFI的东西,在技术差距不大的情况下,更大体积总是能带来更好的声音。放在便携领域,hugo2的解码水平还是很不错的。相比金菊花这种,声音的味道,HIFI性全面碾压,而素质有过之而无不及。相比ak380声音依然鲜活不少,ak380单体相比声音呆板了不少。chord作为一家接近hi-end的厂家,对声音有着自己的美学理解,这恰恰是目前很多随身厂商所缺乏的。


                IP属地:广东来自iPhone客户端11楼2018-05-21 19:41
                收起回复
                  2025-11-13 22:34:55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但是可惜的是chord的耳放部分一直做的不是很好,对于很多搭配会出现偏干燥偏硬不饱满的声音,虽然能够感受到那鲜活的韵味,但是总是听起来缺乏润泽度。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人觉得hugo容易过推,声音比较刺激的原因。实际上没有过推的说法,就是失真了。


                  IP属地:广东来自iPhone客户端12楼2018-05-21 19:42
                  回复(4)
                    顶一个,为发烧友致敬。


                    IP属地: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13楼2018-05-21 19:47
                    收起回复
                      补一下五楼,居然被删了
                      明白这个道理之后呢,我们首先可以肯定捆绑类设备是有其生存空间的,那么它生存的价值又是什么呢?这里依然可以用电脑来举例子,手机再厉害,诸如office办公软件处理还是不方便,打吃鸡还是体验不行,玩得了王者打不了dota。这里面很大程度受限于其体积和架构限制。换到HIFI产品上也是同样的道理,(虽然目前很多HIFI随身播放器都在借鉴台式系统的设计)但是由于体积续航所限,电源的设计,元器件的使用都会有很大限制,而这些往往对于传统架构的声音影响非常大。即使是索尼一直在研发的基于算法的D类放大电路(效率高达90%以上远远高于传统AB类放大电路)对于续航来说已经非常极致,但是为了更好的声音,依然需要更多更大的元器件(参见黑砖,金砖),而之前体积较小的zx1之流,声音是比较糟糕的。但是即便体积如此之大的金砖黑砖,高频依然不够优秀。


                      IP属地:广东来自iPhone客户端14楼2018-05-21 19:48
                      收起回复
                        上图是金砖的拆解,下图是zx1的拆解,可以看到Sony除了芯片的升级外,周边电路也复杂了不少


                        IP属地:广东来自iPhone客户端15楼2018-05-21 19:49
                        回复
                          摩拜大佬


                          IP属地:上海来自iPhone客户端16楼2018-05-21 19:54
                          收起回复
                            chord的耳放水平确实很一般,当初发售价万元级的独立耳放听下来感觉真心一般般。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7楼2018-05-21 20:00
                            收起回复
                              2025-11-13 22:28:55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所幸的是hugo,mojo的耳机口具有高电压低电流的特色,非常适合当做lo口来使用
                              我这里选择了aune的b1ltd,b1这个系列的耳放最大的特色就是纯甲类电路,并且有大电流模式,而这个特色实际上非常适合用来搭配hugo,mojo。
                              下面说一说b1ltd对于hugo的提升。加了b1ltd之后,声音的空间感更为自然饱满了,与此同时耐听度大大提高,温润柔和,不刺激了,而细节解析却并没有降低。同时由于大电流的加持,中频厚度有所增加,人声更有感情。我认为b1ltd是起到了全面提升的作用。后续打算升级一下对录线,也许还能有进一步提升


                              IP属地:广东来自iPhone客户端19楼2018-05-21 20:09
                              回复(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