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丽拿与小提琴协奏曲<梁祝>》
突然聆听了一遍1996年,俞丽拿演奏的小提琴协奏曲《梁祝》的版本,与1964年在布拉格之春上演奏的《梁祝》相比较,简直是太差尽,太令人失望万分。
从演奏的时间上看,1964年的版本演奏了55分钟,1996年的版本演奏全曲,也只用了17分钟。本想好好地冲个热水澡的,刚刚打湿全身,水就没了。
首先是间断现象,老曲在演奏完每一小段时,都要停顿半拍,然后又轻又柔的演奏出下一段,而后来的版本,以及其它人演奏的版本,都没有这种停半拍的间断。別人是性急;俞丽拿演奏了几十年,不应该出现这些情况。
二是豪华现象,协奏曲伴奏部份的乐队组成过于庞大,演奏起来像军队打仗一样,气势磅礴,也像斯特劳斯的圆午曲一样,豪华无比。这哪像弱女子的挣扎与倾述,很像是泼妇在冲锋现阵。
三是轻重缓急,1964年的演奏版本有轻有重,有缓有急,它不是忽高忽低,更没有忽急忽慢现象,而是由强逐渐过度到弱,或由弱逐渐渐强。旋律的缓急过度更是如此,充份显示出《梁祝》是一个优美凄婉的故事。
以祝英台个性特征与命运为主的主题旋律,是从主旋律 引生出来,更轻更慢更淒婉的个性主题旋律,在演奏上,以小提琴独奏为主, 演奏时,旋律音响要实、稳而缓慢,要把情感注入进去,充份表现祝英台美丽而受委屈的样子。在伴奏上,伴奏音要低弱,主题曲才能尽情的展示出来。你将伴奏强势的演奏出来,这个个性主题旋律的表述就荡然无存。
如果简单划分一下,《梁祝》可划分为四部份::前奏,相遇,抗婚,化蝶。
乐曲开始,以简单配器为主,旋律由轻逐渐增強,仿佛是将这个故事从远去慢慢的引导出来,而后,主旋律以小提琴独奏的形式,缓慢地轻柔地演奏出来,给你柔弱主人翁出场的感觉。
《梁祝》在许多旋律节奏上的处理都是如比哦,在化蝶开始时,轻轻拔动筝弦,仿佛在经历了激烈的抗婚斗争后,演奏者,聆听者都需要停顿片刻,喘喘气,理理思絮,此时,轻轻发动筝弦再适合不过了。
而在抗婚一节,伴奏旋律要以气势滂泣势态,逐渐盖过主旋律,代表旧势力的强大,祝英台心愿的破灭。。。(由于版面有限,不再佘谈或者以后再述)
突然聆听了一遍1996年,俞丽拿演奏的小提琴协奏曲《梁祝》的版本,与1964年在布拉格之春上演奏的《梁祝》相比较,简直是太差尽,太令人失望万分。
从演奏的时间上看,1964年的版本演奏了55分钟,1996年的版本演奏全曲,也只用了17分钟。本想好好地冲个热水澡的,刚刚打湿全身,水就没了。
首先是间断现象,老曲在演奏完每一小段时,都要停顿半拍,然后又轻又柔的演奏出下一段,而后来的版本,以及其它人演奏的版本,都没有这种停半拍的间断。別人是性急;俞丽拿演奏了几十年,不应该出现这些情况。
二是豪华现象,协奏曲伴奏部份的乐队组成过于庞大,演奏起来像军队打仗一样,气势磅礴,也像斯特劳斯的圆午曲一样,豪华无比。这哪像弱女子的挣扎与倾述,很像是泼妇在冲锋现阵。
三是轻重缓急,1964年的演奏版本有轻有重,有缓有急,它不是忽高忽低,更没有忽急忽慢现象,而是由强逐渐过度到弱,或由弱逐渐渐强。旋律的缓急过度更是如此,充份显示出《梁祝》是一个优美凄婉的故事。
以祝英台个性特征与命运为主的主题旋律,是从主旋律 引生出来,更轻更慢更淒婉的个性主题旋律,在演奏上,以小提琴独奏为主, 演奏时,旋律音响要实、稳而缓慢,要把情感注入进去,充份表现祝英台美丽而受委屈的样子。在伴奏上,伴奏音要低弱,主题曲才能尽情的展示出来。你将伴奏强势的演奏出来,这个个性主题旋律的表述就荡然无存。
如果简单划分一下,《梁祝》可划分为四部份::前奏,相遇,抗婚,化蝶。
乐曲开始,以简单配器为主,旋律由轻逐渐增強,仿佛是将这个故事从远去慢慢的引导出来,而后,主旋律以小提琴独奏的形式,缓慢地轻柔地演奏出来,给你柔弱主人翁出场的感觉。
《梁祝》在许多旋律节奏上的处理都是如比哦,在化蝶开始时,轻轻拔动筝弦,仿佛在经历了激烈的抗婚斗争后,演奏者,聆听者都需要停顿片刻,喘喘气,理理思絮,此时,轻轻发动筝弦再适合不过了。
而在抗婚一节,伴奏旋律要以气势滂泣势态,逐渐盖过主旋律,代表旧势力的强大,祝英台心愿的破灭。。。(由于版面有限,不再佘谈或者以后再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