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到底何为“败”?我们看看老祖先的智慧是如何认识这个问题的。“败”字的组成部分,一半为“贝”,一半为“反文”。它们分别代表了构成“败”的两个条件,当同时满足两个条件的时候,那么必败无疑。“贝”代表的是钱,是经济问题。“反文”代表的是文化出了问题,思想出了问题。当经济问题叠加上反动的思想,那就等于失败。以苏联为例,苏联的溃败是因为经济问题吗?是,但又不全是。苏联经济问题比解体前更严重的时候多了,为什么那个时候没有败?1932到1933年的无克兰大鸡荒,上百万人死亡,还有哪个时间的经济问题比这个时期更严重吗?为什么那个时候的苏联没事?答案很简单,因为那个时候苏联的“文”没出问题,不是“反文”。1934年1月斯大林展开的大@肃@反解决了“思想”问题,把那些“思想有问题”的同志都处理了。所以即使经济问题已经很糟糕了,苏联还是挺过来了。汉武帝晚年时,常年征战,经济上问题也很大,老百姓也民不聊生。但是大汉却没有败在他手里,因为他管控住了“思想”。罢黜百家,表彰六经,就是汉武帝管控@思想的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