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婆饼没有老婆,
公仔饼没有公仔,
鱼香肉丝里没有鱼,
热狗里没有狗...
嗯,这些我们都认了,

但是!!
4月2日下午,我市市场监管部门接到市民反映称,近期有一段“肉松是棉花做的”的视频在微信朋友圈疯传,且视频内提到了近似“燕子山菜场”等发音的新余地名,希望市场监管部门予以查证。
不少喜欢吃肉松的人表示很担忧:
肉松真的都是棉花做的?
4月3日,渝水区市场监管局接到反映后,迅速组织执法人员对燕子山集贸市场及周边肉松面包摊点进行现场走访调查。经与周围群众和片区城管执法人员了解,并未发现当事人在视频中所提及的流动面包类摊贩。同时,附近群众及居民反映未出现“海绵肉松”现象。

同时,调查中执法人员仔细检查了市场内外几家蛋糕店,重点查验了制作原料及肉松原料供货商的资质和产品合格证明。现场检查结果表明,蛋糕店能履行食品安全主体责任,落实食品安全管理制度,执行相关食品安全标准,肉松原料供货商资质齐全,且附有合格证明,未发现购置和添加棉花等非食品原料的迹象。通过对市内几家蛋糕厂商调查了解得知,大部分肉松蛋糕上面的肉松都是肉松粉做的,肉松粉的主要成分是豆类,不完全是肉,因此才会在水洗后变成白色丝条状,并不是棉花,对身体也没有任何害处。
据调查,视频发布人习某(男)4月1日在燕子山集贸市场附近的流动食品摊贩(推车)购买了4块圆状肉松面包。在其妻子吃完一块后,习某想起之前网上有关“棉花肉松”的视频报道,便仿制网上视频的做法,将肉松面包上的肉松放入水杯中用手搅拌清洗,最后肉松呈现出泛白拉丝状,习某就误认为肉松是棉花,并将视频上传至朋友圈,引起不良影响。经与当事人习某沟通,得知所剩肉松面包已丢弃,并未留样保存。执法人员当场电话告知其调查结果,并教育其传播类似视频的危害性,当事人意识到自己错误的做法,并表示不再传播此类视频。
官 方 辟 谣

棉花做肉松?几乎没可能

肉松是指用肉作为主要原料,经煮制、切块、撇油、配料、收汤、炒松、搓松后制成的肌纤维蓬松絮状的肉制品。一般在我国的东部和东南部比较流行,基本上所有的禽畜肉类都可以制作成肉松,现在还有用鱼肉做肉松的。而棉花是锦葵科棉花属植物的种子纤维。
从二者的成分来看,肉松和棉花有很大区别。肉松的本质是一种肌肉纤维,主要成分是蛋白质。而棉花的本质是植物纤维,主要成分是纤维素。蛋白质是三大供能营养素之一,而纤维素是一种不可溶膳食纤维。
棉花看上去松软,放入嘴里可嚼不烂

由于成分不同,棉花和肉松吃起来的口感也有很大差异。肉松吃到嘴里 ,轻轻一咬就会融化,很松软。而棉花,表面看上去松软,但放入嘴里却嚼不烂。就好比吃芹菜梗,它的筋很多,咬也咬不烂,主要就是因为芹菜梗中的纤维素很多,而棉花中的纤维素比芹菜梗还要多。真用棉花冒充肉松,一吃就会识破,商家不会造这样明显的假让消费者来告。而且,一旦被识破也不会有消费者买了,商家是不会做这种赔了夫人又折兵的买卖的。

总的来说,棉花是不可溶植物纤维,虽然从外观上可以冒充肉松做出看上去蓬松的肉松饼,但是口感与肉松有很大差异。如果真有商家用它做肉松饼,脑子很可能是进了棉花。
市场上售卖的肉松确有纯度高低、质量优劣之分,但不论质量如何,其成分始终是可以食用的肉和豆粉,有的肉松在制作过程中掺入了染色剂等食品添加剂,洗水之后就会出现脱色的现象,变成视频中的白色絮状物体,但它终归还是肉。这些民间打假人先不论动机如何,本身就有先入为主的观念,并且毫无甄别常识和理论依据,简单到粗暴的“打假”方式其本身就是违背科学精神的。
最后,
网警蜀黍提醒大家,
网络不是法外之地,
所有公民都应该严格遵守法律,
不造谣!
不信谣!
不传谣!

我们是新余市公安局网络安全保卫支队网络执法警察,如果您发现网上违法犯罪线索,请点击http://www.cyberpolice.cn进行举报,也可通过此平台私信我们。如遇紧急情况请直接拨打“110”电话报警。
希望得到您的支持与配合,愿我们共同努力维护良好的虚拟社会秩序。

公仔饼没有公仔,
鱼香肉丝里没有鱼,
热狗里没有狗...
嗯,这些我们都认了,

但是!!
4月2日下午,我市市场监管部门接到市民反映称,近期有一段“肉松是棉花做的”的视频在微信朋友圈疯传,且视频内提到了近似“燕子山菜场”等发音的新余地名,希望市场监管部门予以查证。
不少喜欢吃肉松的人表示很担忧:
肉松真的都是棉花做的?
4月3日,渝水区市场监管局接到反映后,迅速组织执法人员对燕子山集贸市场及周边肉松面包摊点进行现场走访调查。经与周围群众和片区城管执法人员了解,并未发现当事人在视频中所提及的流动面包类摊贩。同时,附近群众及居民反映未出现“海绵肉松”现象。

同时,调查中执法人员仔细检查了市场内外几家蛋糕店,重点查验了制作原料及肉松原料供货商的资质和产品合格证明。现场检查结果表明,蛋糕店能履行食品安全主体责任,落实食品安全管理制度,执行相关食品安全标准,肉松原料供货商资质齐全,且附有合格证明,未发现购置和添加棉花等非食品原料的迹象。通过对市内几家蛋糕厂商调查了解得知,大部分肉松蛋糕上面的肉松都是肉松粉做的,肉松粉的主要成分是豆类,不完全是肉,因此才会在水洗后变成白色丝条状,并不是棉花,对身体也没有任何害处。
据调查,视频发布人习某(男)4月1日在燕子山集贸市场附近的流动食品摊贩(推车)购买了4块圆状肉松面包。在其妻子吃完一块后,习某想起之前网上有关“棉花肉松”的视频报道,便仿制网上视频的做法,将肉松面包上的肉松放入水杯中用手搅拌清洗,最后肉松呈现出泛白拉丝状,习某就误认为肉松是棉花,并将视频上传至朋友圈,引起不良影响。经与当事人习某沟通,得知所剩肉松面包已丢弃,并未留样保存。执法人员当场电话告知其调查结果,并教育其传播类似视频的危害性,当事人意识到自己错误的做法,并表示不再传播此类视频。
官 方 辟 谣

棉花做肉松?几乎没可能

肉松是指用肉作为主要原料,经煮制、切块、撇油、配料、收汤、炒松、搓松后制成的肌纤维蓬松絮状的肉制品。一般在我国的东部和东南部比较流行,基本上所有的禽畜肉类都可以制作成肉松,现在还有用鱼肉做肉松的。而棉花是锦葵科棉花属植物的种子纤维。
从二者的成分来看,肉松和棉花有很大区别。肉松的本质是一种肌肉纤维,主要成分是蛋白质。而棉花的本质是植物纤维,主要成分是纤维素。蛋白质是三大供能营养素之一,而纤维素是一种不可溶膳食纤维。
棉花看上去松软,放入嘴里可嚼不烂

由于成分不同,棉花和肉松吃起来的口感也有很大差异。肉松吃到嘴里 ,轻轻一咬就会融化,很松软。而棉花,表面看上去松软,但放入嘴里却嚼不烂。就好比吃芹菜梗,它的筋很多,咬也咬不烂,主要就是因为芹菜梗中的纤维素很多,而棉花中的纤维素比芹菜梗还要多。真用棉花冒充肉松,一吃就会识破,商家不会造这样明显的假让消费者来告。而且,一旦被识破也不会有消费者买了,商家是不会做这种赔了夫人又折兵的买卖的。

总的来说,棉花是不可溶植物纤维,虽然从外观上可以冒充肉松做出看上去蓬松的肉松饼,但是口感与肉松有很大差异。如果真有商家用它做肉松饼,脑子很可能是进了棉花。
市场上售卖的肉松确有纯度高低、质量优劣之分,但不论质量如何,其成分始终是可以食用的肉和豆粉,有的肉松在制作过程中掺入了染色剂等食品添加剂,洗水之后就会出现脱色的现象,变成视频中的白色絮状物体,但它终归还是肉。这些民间打假人先不论动机如何,本身就有先入为主的观念,并且毫无甄别常识和理论依据,简单到粗暴的“打假”方式其本身就是违背科学精神的。
最后,
网警蜀黍提醒大家,
网络不是法外之地,
所有公民都应该严格遵守法律,
不造谣!
不信谣!
不传谣!

我们是新余市公安局网络安全保卫支队网络执法警察,如果您发现网上违法犯罪线索,请点击http://www.cyberpolice.cn进行举报,也可通过此平台私信我们。如遇紧急情况请直接拨打“110”电话报警。
希望得到您的支持与配合,愿我们共同努力维护良好的虚拟社会秩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