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这样的质疑也有道理,但并不客观。原唱的艺术魅力,很多时候也并不一定就是因为她是原唱,毕竟原唱之所以能成功,首先因她本身具备成功的潜质,同时经历时间的洗礼也表明了她具有相当的艺术素质。因此,当我们力挺原唱,也就不能全部归因于怀旧或先入为主的因素,实在是因为原唱有着与日俱增的艺术感染力。而再创的后人,要想突破、超越,显然也就不是轻而易举的事情了。具体到《枉凝眉》,陈力的演绎,并不因为更有威望和实力的郑绪岚的激情演绎就显得逊色,也并不因为现在创新的音乐表现形式和众多新老花旦的艺术再创而显得老旧。即使摆在同一起点,不考虑其始创和听者印象的影响,我们来认真而客观地再听87版陈力的《枉凝眉》,你是否也能注意到那曲的配乐?古琴声声,可将你带到那肃穆的寺院或园馆的氛围里;而二胡等等民乐的齐奏,你应可显著地听到一种江南民乐的曲调、体验到江南的韵味,这样听者很自然地将容身于红楼梦境中而受到音乐和歌者的感染。而陈力的演唱,也是那样投入、悲情而带着一份超脱,让人不自觉地感同红楼梦的命运与情感。而后来的红楼梦,缺乏的正是这么一种文化意境。即使是同样得到王立平老师认可的郑绪岚和这最新版的曲丹的也不可幸免。所以说,超越并不轻易,经典终为经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