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派吧 关注:7贴子:66
  • 1回复贴,共1

3否3!4否4!5否5!6否6……???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3否3!4否4!5否5!6否6……
昨晚,“各投行圈在等待7否7结果的到来”
幸好峰龙电器成功过会,7否6!
昨天上会的6家首发企业均吃“零蛋”?
目前7否6的结果,足以让本已习惯低通过率的各类市场主体再次惊掉了下巴,也让还在排队序列的480家拟IPO的发行人和中介机构战战兢兢如履薄冰,谁也不希望自家企业IPO被打上“否决”的标签。
昨日登陆发审会的腾远钴业、冠东模塑、挖金客、申联生物医药、康宁医院、安佑生物和锋龙电气等7家首发公司,7否6,仅峰龙电器过会!!
这是继2017年11月29日以来的超低过会率。
55天前,IPO呈出现零过会率。相比上次3家创业板企业被否,本次被否企业家数更多、拟上市的平台更加多样。
IPO从未如此严格!被否企业谁也没料到,会在最后的冲刺阶段被“罚下场”。从发审委针对每一家过会企业的问询信息里我们可以看到,几乎所有的问题点都涉及到财务,包含数据的真实性、关联企业交易、应收账款、结算方式、业绩波动等,同时,合规经营、组织架构、技术力量、内部控制、董监高信息、事故、处罚等若突出也会被重点关注。
业内人士透露,IPO审核的各环节中,最为重要的是预审环节、初审会、发审会。其中发审会环节,由7名发审委员参加会议,发行人代表和保荐代表人各2名到会陈述和接受询问,时间不超过45分钟,聆询结束后由委员投票,获得5名以上赞成票则发行申请通过。
新申报企业现“断层”
进入2018年1月份,IPO新申报企业数大幅减少,截至1月23日,新进入IPO队列的首发企业仅为2家,较2017年12月份的91家大幅减少。
这一现象值得关注。一方面,是由于时间关系,在2018年之前申报的企业,财务数据多更新至2017年6月,即去年的半年报数据,2018年之后新申报企业财务数据多更新至2017年9月份,即去年三季报数据,因不少企业财务数据尚未准备就绪,出现了新申报企业的断层。另一方面,断层的出现与发审委从严审核的低通过率有关,相较去年四季度的否决率,2018年的发审通过率一降再降,让不少还没做好准备的企业萌生退意。
毕竟,IPO企业要关注上市成本和上市时间表。上市成本包括筹备成本、人员成本、税收成本、社保成本、激励成本、时间成本等方面,大部分费用都是企业上市后支付的。不管是主板还是创业板,申报期都是三年,三年都要规范运营、规范纳税,保持稳定性,所以企业需要根据目前发审委的审核松紧度,审核速度和效率合理安排时间,在提高上会速度的同时,尽可能的提高过会率。
严把资本市场入口质量关
新一届发审委履职以来,审核从严,发审更侧重询问细节,每一家上会企业的问询问题都在4个至5个大类,大部分问题还需保荐机构发表核查意见。
发审委审核内容从注重IPO财务指标到重点关注IPO材料的真实性和合规性。去年12月,证监会发行部组织在会审核企业的部分证券公司开会,就保荐机构责任意识,持续中上审查企业等问题进行了明确;证监会的处罚力度加大,券商宁愿放弃也不冒风险,2018年才开启,就出现了发审会之前IPO企业撤回申请的现象。
从近期发审委询问的问题来看,持续盈利能力、财务规范、合规风险、信息披露等方面的内容,都是审核关注点。其中,持续盈利能力包括产业周期变动、收入、利润、产品、市场、替代性、优惠政策,以及客户或关联方的依赖等方面的内容;
财务规范的关注点主要包括财务基础、税务规范、资金管理、项目预算、票据管理、资产管理、成本费用、制度健全、应收款项、坏账、周转率;
合规风险的关注点,包括企业的历史沿革、股东、实际控制人,股权出资状况,代持、独立性、同业竞争、资金占用、资产权属、经营资质、生产安全等方面的内容;
信息披露的关注点,包括行业分类、产品分类,市场、关联方、重要财务信息、重大差异,组织架构、技术力量、内部控制、董监高信息、事故、处罚等。
有保荐机构人士指出
IPO企业应掌握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管理办法
首发办法中对主体资格、制度健全并有效执行、财务指标、董监高不得有情形是企业应当重点关注的内容。
拟IPO企业三类股东,契约型私募基金、资产管理计划和信托计划,在首发上市的审核中也是被重点关注的内容,监管部门强调发行人股权清晰稳定,严控高杠杆及多层嵌套,执行穿透核查,预防利益输送。“三类股东”不能作为实际控制人与第一大股东,“三类股东”依法设立并规范运作,并纳入金融部门有效监管,从源头防范利益输送,防控潜在风险,并安排好“三类股东”的退出计划。


1楼2018-03-17 21:33回复
    信息披露的关注点,包括行业分类、产品分类,市场、关联方、重要财务信息、重大差异,组织架构、技术力量、内部控制、董监高信息、事故、处罚等。


    2楼2018-03-20 18:35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