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吧 关注:414,040贴子:11,484,475

请方家看看这个诗评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原诗]:
东湖樱花园 六首  
 
东湖樱花园是占地一百五十多亩的日式庭园,内有樱花五千多株。 
樱花产自中国。相传唐代高力士为救扬贵妃而策划了马嵬坡迷案, 
将扬贵妃辗转送到了日本,樱花也随之传到了日本。 
樱花,没有梅花的高雅,没有牡丹的富贵,甚至没有芳香。 
但是,当你看到那雨一样凋零的花瓣,你会感到震撼。 
她死得那样从容,那样壮观,那样美丽,一点也不哀伤。 
也许她觉得:灿烂的短暂,胜过平庸的久长。 
     
新凿池塘石径遥 五重塔影近虹桥  
依稀富士庭园里 只欠芳丛尺八箫          
荷似香妃波上见 梅如处士雪中来 
樱花却作春游女 一路东风笑脸开 
  
      
三月樱园万树春 天机织罢尽缤纷 
千堆白雪吹难起 一抹彤霞染未匀 
莫道容颜不胜娇 群花竞放势难描 
平铺庐岭千寻瀑 倒泻钱塘八月潮 
片片西飞片片东 青春梦断太匆匆 
霓裳舞罢从容死 可怨芳魂葬晚风 
红红白白委尘埃 游客双双对对来 
今叹落花人未老 他年人老赏花开                   
 
 
  
 作者:东湖耕耘 
[诗评]
 凡物再美 终是凡品
非与知音者遇 非有其文化背景
不能成就为神品
即使樱花原产地真是中国
其赏识和知音者却在日本
一与之订 千秋不移
短暂绚烂的樱花身上折射出了这个民族忘我、献身的精神
武士为主公而死
人民为天皇而死
艺术家为了一个作品燃尽了自己毕生精力
社员为公司劳碌得患了不治之症......
这些在一般中国人看来是愚蠢的难以理解的举动
在日本是普遍的传统和受人尊重的事情
不解物哀者 对日本文化不了解无日式情结者 狭隘民族主义者
写不好樱花的
即使无法用鲜血来写樱花
至少也该是泪水
而不是流于泛泛  
 
  
 作者:雳火    



1楼2009-04-01 11:10回复
    备注:东湖诗发在秋水诗韵吧,雳火在该吧东湖诗楼里跟的评论。(这是雳火在该吧东湖诗楼里跟的第一个贴子)
    在没有任何铺垫的情况下,没有网友能看出雳火一楼[诗评]是在点评东湖的诗作。


    2楼2009-04-01 11:17
    回复
      2025-08-17 21:59:04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有没有网友能看出雳火是在该吧点评东湖的诗作?


      3楼2009-04-01 11:31
      回复
        雳火—— 一个对日本国情和日本文化无知的白痴,一个故意隐瞒日寇侵华血史的败类,一个奴颜吹捧日本军国主义的小丑。
        雳火一定不知道日本著名作家夏目漱石(1867-1916)的经历,一定没有读过夏目漱石的小说《我是猫》和《哥儿》,
        否则,雳火就不会像白痴、败类、小丑似的胡说——
        这个民族忘我、献身的精神 
        武士为主公而死 
        人民为天皇而死 
        在日本是普遍的传统和受人尊重


        4楼2009-04-01 12:20
        回复
          路上行人也 楼上的ID叫人联想啊


          IP属地:重庆5楼2009-04-01 12:27
          回复
            雳火所说有何不妥?
            请问楼主“贾少游”的马甲终南处士和4楼的“贾少游”马甲是不是非常懂得日本文学和文化?如果是,请你谈谈对夏目漱石小说与日本国民性的看法,谢谢。对了,最好谈谈夏目漱石有何“遭遇”。
            如果不懂,请不要出来献丑。还有,请问“贾少游”马甲先生有没有读过森鸥外、芥川龙之介、三岛由纪夫和川端康成?如果读过,请谈谈感想,然后说说雳火所说有何不妥。谢谢。


            IP属地:北京6楼2009-04-01 13:08
            回复
              请吧主留意4楼的人身攻击,谢谢


              IP属地:北京7楼2009-04-01 13:10
              回复
                客观的说,就楼主单纯写樱花来说是相当成功的。是一种艺术的美。当然,有些帮其摇旗呐喊的做解者非要将其和所谓日本民族精神绑在一起也是很无知的。樱花,是世界人民普遍喜爱的花种,起码在中国就有很多的品种。


                8楼2009-04-01 13:31
                回复
                  2025-08-17 21:53:04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樱花之美,的确在日本那里得到了升华。现在谈及樱花必谈日本,只因为在日本的物哀美学里,樱花是很重要的元素。
                  这就和谈到梅花,想到中国士大夫的高洁情操一样,不能说是“摇旗呐喊”。
                  楼主和一些朋友明显想得太多了。


                  9楼2009-04-01 13:36
                  回复
                    楼上各位说的都有道理。樱花还连接了中日人民的友谊。9楼朋友的话我是赞成的。雳火如何议论那是他的自由。
                    大家都误解了本楼的意思,请大家再看看,雳火的发言有没有针对东湖的作品就诗论诗进行点评就行了。
                    如果认为点评了的话,请大家谈谈,对东湖的诗,他点评了些什么?


                    10楼2009-04-01 14:09
                    回复
                      楼上的各位师傅,请不要进入一个误区。如果这首诗词是单纯的日本诗人所写,他爱怎么表露民族精神和忠君武士道都可以。可现在不是,它是地地道道的中国诗人所为,而有些人非要给无辜的中国东湖樱花园樱花加上日本民族精神的枷锁我认为是不可取的。


                      11楼2009-04-01 14:46
                      回复
                        首先我觉得他应该是评了,“不解物哀者 对日本文化不了解无日式情结者 狭隘民族主义者 
                        写不好樱花的 
                        即使无法用鲜血来写樱花 
                        至少也该是泪水 
                        而不是流于泛泛”。只是我觉得他评的很可笑。他已经搞懂了 东湖耕耘 (作者)的写诗的本意,一个爱花惜花之人对花的赞美和观花凋零之后的惋惜之情。只是他硬要别人写樱花就必拉上日本的武士道精神,否则就是流于泛泛,这个我不能理解。打个比方:一个很有才的外国人,他有一个很精致的中国制紫砂壶,他写文章来赞美这个壶,说这个壶如何好,如何漂亮,当初他是花了多少钱才买到的和随后发生的一些故事,后来他的文章发表了,因为这文章本来不错,这是很正常的事。而你却说不行,你不能这样写,你应该通过这个紫砂壶来写中国的文明,写他们人民勤劳俭朴的品质,写他们的发明创新精神,这样才不是流于泛泛。也许我这个比方不如何恰当,但我想说的是,我们评诗就应该就诗论诗,而不是说些不着边的话,令人发笑。


                        12楼2009-04-01 14:56
                        回复
                          三影师傅说的有道理。中国人写自己国家的花卉非要有和族精神?的确有欠妥之处。


                          13楼2009-04-01 15:21
                          回复
                            • 221.137.102.*
                            东湖的诗的确写得不错。有美景,有韵致,有情操。就像诗人大量地描写梅兰竹菊一样赋予人格化的精神。难道他们都是特定非指中国人或中华民族不可吗?。为什么评者一定要扯上民族气节呢?中国人写梅兰竹菊,外国人也好写;日本人喜欢樱花,中国人就不可以喜欢吗?中国人写中国土地上的樱花,艺术家描绘眼中见到的樱花。如此欣赏而已。对待文艺,可不能硬和政见挂钩啊!历史上好事者造成的文字狱还少吗?硬要牵强附会,未免是吃饱了撑的,无聊。


                            15楼2009-04-13 12:25
                            回复
                              2025-08-17 21:47:04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我砸那二鬼子


                              16楼2009-04-13 13:26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