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对决:阵前厮杀背后较量
在此情况下,唐宪宗平叛的底气更足了。元和九年(公元814年),淮西镇节度使吴少阳病死,其子吴元济自任留后,并四处攻略,洛阳告急。宪宗终于同意李绛、武元衡之议,改变进攻方向,转而对孤悬河南,四周被国家州县包围的淮西镇用兵。
吴元济惊恐之下,求救于成德节度使王承宗和淄青节度使李师道。二人立即上表朝廷,请求赦免吴元济,结果被宪宗坚决顶了回去。
直接开战师出无名,狡诈凶狠的李师道便把力气用在了桌面以下。前文已述,李师道豢养了数十名亡命刺客,专门从事杀人防火的勾当。这些刺客向李师道建议:“
“用兵之要,粮饷为先。现在江淮地区的租赋都存储在河阴院,财货堆积如山,我们可以暗中前往将其全部烧掉。洛阳靠近淮西,您可以招募数百豪杰,洗劫洛阳、焚烧宫室,前线唐军必然大乱,淮西自然可以转危为安。
”
两军交战之际,最忌后方不稳。这招“双管齐下”,可谓毒辣至极。
李师道连声称是,当即安排数十名匪徒潜入河阴转运院,杀伤十余人,烧毁钱帛三十馀万缗匹、谷二万馀斛,前线唐军粮饷几乎断绝。朝野震恐,群臣纷纷上奏请求罢兵,宪宗都不同意。
不仅如此,唐宪宗还派遣著名主战派大臣——御史中丞裴度前往淮西前线唐军宣慰,并重用猛将李光颜,大败淮西军于时曲。
见烧毁唐军辎重粮饷收效甚微,淄青节度使李师道甚为焦虑。这才几年时间,叛乱割据的藩镇就被宪宗这个年轻皇帝一一平定。就连一直为河北藩镇龙头老大的魏博镇也已经兵不血刃地归服了朝廷。
李师道意识到,如果再不能救下远离河北,势单力孤的淮西镇,那宪宗下一个目标,就是自己了。一计不成,又生一计。
李师道思谋,此时李绛已经因足疾去职,如今朝廷中最难对付的,就是那个对藩镇一直持强硬态度的宰相武元衡,和举荐李光颜的御史中丞裴度了。只要把这两个人干掉,不怕宪宗不撤兵。
李师道打定主意,遂命令刺客直向京城长安而去。不多时,就发生了本文刚开头的血腥一幕。一日之间,朝廷两位重臣就倒在了血泊中,而刺客却逍遥法外、不知所踪。
就在宪宗震怒,全力捉拿刺客的当口,李师道还不满足,又将目标对准了东都洛阳。他要孤注一掷,在唐军后方重镇搞个鱼死网破、天翻地覆!
李师道在洛阳设有留后院,用于淄青使者往来歇脚,朝廷官吏不敢查问。由于淮西军进犯洛阳周边,洛阳守军大多调往城外驻防,城内空虚。李师道就暗中将近百名刺客安排在留后院中,阴谋纵兵杀掠、焚烧宫阙。
然而天网恢恢,疏而不漏。就在起事前一天,留后院一名小卒悄悄向洛阳留守吕元膺告密,吕元膺大惊,迅速调回守军包围留后院。刺客突围而出,逃入城外伊阙山谷。
虽然已经把刺客赶出了洛阳城,但他们一日不除,洛阳城的威胁就一日得不到解除。就在守军一筹莫展之际,一个意外情况让李师道奇袭洛阳的阴谋最终化为泡影。
在伊阙山中,有一群专以射猎为生的土著居民,当地人称之为“山棚”。当天他们正在当地出售猎物,却被这伙贼人抢走。山棚召集亲族,引着官军来到贼人在山中的住处,将其一举擒获。
经过审问才得知,这伙贼人的首领是中岳寺僧人圆净,而圆净的真实身份却是史思明的部将,虽已年过八旬,但勇悍过人,专门为李师道出谋划策。长期以来,圆净在洛阳周边的伊阙、陆浑之间购置田产,分给山棚耕种,以收买人心、结党作乱。
此时圆净得到了李师道给的千万资财,预备在洛阳城中网罗党徒、约期暴动,自己在山中举火为号,率两县山棚入城支援,里应外合、血洗东都。如果其阴谋得逞,后果将不堪设想!
面对失败,圆净悍匪本色不改。虽已八十余岁,但官军士卒用大锤击打其腿骨而不能折断。圆净骂道:“尔等鼠辈,连人腿骨都折断不了,还敢称健儿吗?”然后将腿伸直,自己帮着官兵才把腿骨折断,观者无不惊惧。
临刑之际,圆净仰天长叹:“老天爷误我的大事,让我们不能血洗洛阳!”经此一役,唐军才得知,谋刺宰相武元衡的始作俑者,正是淄青节度使李师道。随后,李师道党徒及涉事山棚数千人被杀,洛阳城一场迫在眉睫的大难也终于消失于无形。
得到洛阳奏报,宪宗不禁怒火中烧。眼前最重要的是对淮西的战事,李师道恶贯满盈、罪行昭彰,这笔帐留待日后再算!宪宗咬咬牙,继续扭过头来,调整部署,继续全力征讨淮西吴元济。
而王承宗、李师道等叛镇将领的破坏行动也愈加猖獗。
洛阳奏报,刺客焚毁了粮饷重地柏崖仓。靠近淮西前线的襄州也报告,刺客焚毁了城中佛寺储藏的粮饷军资。与此同时,刺客还加强了对京城长安的骚扰和渗透,告警消息一日三至,朝廷不得不将长安城内的柴草等易燃之物全部运到四郊,防止刺客纵火。但最终还是传来了安葬高祖李渊的献陵被焚毁的消息,这让宪宗内心更加焦灼。
朝中主和派大臣乘机向宪宗进言,请求对淮西罢兵讲和。宪宗不为所动、严词拒绝,随即起用名将李晟之子李愬前往淮西,担任南线唐军前敌总指挥,与北线的李光颜、乌重胤等部唐军夹击吴元济的淮西军。
同时,以宰相裴度充淮西宣慰招讨处置使,奔赴淮西前线统一指挥各路唐军行动。临行之际,裴度上书宪宗:“臣若顺利破贼,必有面圣之日,如果不能成功,定无归阙之期。”谋国之忠,令人动容。宪宗闻此,潸然泪下。
在裴度的统领下,各路唐军分进合击、配合默契,迫使吴元济集中主力于北线洄曲对付李光颜的正面进攻,造成其腹心蔡州兵力空虚、门户洞开。元和十二年(公元817年)十月初十,李愬利用风雪交加,敌人放松警惕的机会,率精兵万余连夜从文城栅出发,长途奔袭蔡州城,终于一举将吴元济擒获,平定淮西之乱。

李师道火烧洛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