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源于我练气功,真气运行法,
从书中只知任督二脉大体走向,便开始练了,
气感有了后,感到气行是一段一段的从胸口下行,对着经络才知道,停留之处,都是穴位之处。尾骨附近最难逾越,应该也是一处要穴吧。
一日气巡任督二十余转,渐渐平息,索书得知是任督二脉打通所致,修完小周天了。
后来练功时,出现了胸下,气满如环带绕身,大体也是一道经络吧。
至于以后以意导气,感觉到,气走的路径是有确定路线的,这些确定路线应该也是经络吧。
后来结婚了,忽觉气散了很多,加之工作忙,渐渐把练气功就荒废了。
但至今还保留了舌顶上齿龈础,腹式呼吸。
一旦运气,仍有气感。
在我看来,经络就是气行的路线。
气行速度不是均匀的,凝气之处与气停之处大概就是穴位了。
从书中只知任督二脉大体走向,便开始练了,
气感有了后,感到气行是一段一段的从胸口下行,对着经络才知道,停留之处,都是穴位之处。尾骨附近最难逾越,应该也是一处要穴吧。
一日气巡任督二十余转,渐渐平息,索书得知是任督二脉打通所致,修完小周天了。
后来练功时,出现了胸下,气满如环带绕身,大体也是一道经络吧。
至于以后以意导气,感觉到,气走的路径是有确定路线的,这些确定路线应该也是经络吧。
后来结婚了,忽觉气散了很多,加之工作忙,渐渐把练气功就荒废了。
但至今还保留了舌顶上齿龈础,腹式呼吸。
一旦运气,仍有气感。
在我看来,经络就是气行的路线。
气行速度不是均匀的,凝气之处与气停之处大概就是穴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