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罗兰永恒花园吧 关注:105,357贴子:908,616
  • 1回复贴,共1

关于《紫罗兰永恒花园》的时尚和主流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1.2D动画这种形式能否接近电影电视剧这样的主流?
让2D动画人物动起来的成本,远比让真人动起来高。
真人的常态终究是真人的常态,动画里的人物没有那么统一的常态,追求细腻和细节时缺乏参照物。
2.京紫有没有可能做成40-60分钟的电影或电视剧?
不可能。
如果你愿意和饭帅一样,把一个围绕着政治敏感词绕来绕去的番改成百合番或做成MAD,当然可以。但如果你不选择指鹿为马,要按小说原著去拍京紫,那是不可能做到的。
因为小说每一集的剧情都很简单,缺波澜。而缺波澜又是晓佳奈故意达到的效果。比如发信者和收信者,总有一方是死的,至少无法继续参与到以后的收发信中。同一集内容,多一两倍时长,是要鬼来接受或拒绝,还是要鬼来表白?什么?你要把两集三集剪成一集?这么独树一帜的操作,难道是因为不喜欢听歌。
说句题外话:
每一个活着的角色完全没有拒绝某种关系和某种情感,但晓佳奈的这种做法却保证让他们在效果上完全拒绝了那个人。
而Violet没有拒绝,当然Violet太美了,写出来就不错了。(不提少佐拒绝与否是因为我认为少佐正对应每一个故事里那些死掉的人。雷同的感情出奇的多,告白多且重要,往往是创伤。同时我认为现实中的小简爱可能对应少佐。)
3.《紫罗兰永恒花园》中的官方陈述和道听途说。
每个故事是不容置喙的,不说观众至少没有对方,看似是无关历史的自由陈述,其实故事的雷同处太多,比如感情就那么几种,比如无论在小说还是动画里,告白被安排得太重要太多。所以这形成了一个有趣的现象,似乎每个人都谈着爱,但合起来看,他们统一地坦然地消极地拒绝了对方。如果没有Violet最后的追求,那整个故事就是作者刻意安排的一连串,对某段感情有针对性的拒绝。
没能看到简单的逻辑是因为各种各样的原
因,具体原因需要具体分析。小说和动画不同,动画的每一帧都是亲眼所见,小说里的每一段都是听说的。小说并没有动画的可信度高,官方没有那么官方,晓佳奈那看不见的手被隐藏了。动画则恰恰相反,每个故事和Violet都恰巧遇到了彼此,道听途说和官方陈述似乎没什么区别,观众看多了自己沾满液体的手,看看没见过的套路会感觉清新脱俗,甚至不认为那是套路。
4.时尚和主流?
这部作品的简单场景和事件也许治疗了作
者。作者不是Violet,慕名而来者黑的和吹的都是两人爱恨的化身,泰坦Violet。在我的脑洞中,也许谁也不知道作者是什么时候被真正治好的,可控的虚拟场景中的暴露治疗?对重复多次的告白的反思?对纯洁的两章反思?对父女之女,母子之母,性别倒置恋人,老师,主人,上级少佐的发泄和拒绝?对Violet的肯定?
我觉得我的解释不会成为主流。不过足够有趣就够了。


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18-02-24 23:46回复
    今天看了李晨的微博新闻,大概我很久以前的猜想是对的,所以之前发生的那些新闻,我有些阴暗的想法,也没说。我几个月前在京紫的某一篇专栏自己的回复里里提到过fbb,戈登拉姆齐,胡歌三个人很有趣,后两个都让我失望了,但fbb果然没有让我失望。fbb可能突然生病很久了,李晨还真不挑,让我想到了世说新语那篇“华歆王朗”。


    10楼2018-06-05 18:34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