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吧 关注:450,160贴子:10,090,460

回复:≮邪语≯关于第三十六回的浅析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插播x3:
重点提醒一下:
事件顺序是按着原文写的顺序走的,这个顺序不能乱,顺序暗伏着宝黛钗一步步的命运。


IP属地:广东21楼2018-02-14 21:15
回复
    3、宝玉午睡,宝钗接过袭人绣的鸳鸯肚兜,绣了起来。
    接着是宝玉午睡。注意,在宝钗来到怡红院时,宝玉是在睡梦中。
    {却说王夫人等这里吃毕西瓜,又说了一回闲话,各自方散去。宝钗与黛玉等回至园中,宝钗因约黛玉往藕香榭去,黛玉回说立刻要洗澡,便各自散了。宝钗独自行来,顺路进了怡红院,意欲寻宝玉谈讲以解午倦。不想一入院来,鸦雀无闻,一并连两只仙鹤在芭蕉下都睡着了。宝钗便顺着游廊来至房中,只见外间床上横三竖四,都是丫头们睡觉。转过十锦槅子,来至宝玉的房内。宝玉在床上睡着了,袭人坐在身旁,手里做针线,旁边放着一柄白犀麈。}
    钗黛一并回园,两人本来是要去藕香榭,结果曹公随便一个理由把黛玉支开了(午后洗澡什么鬼啦),然后宝钗顺路进了怡红院,为了解午倦。钗黛同行,却被曹公支走黛玉,独宝钗一人入怡红院。
    “不想一入院来,鸦雀无闻,一并连两只仙鹤在芭蕉下都睡着了。宝钗便顺着游廊来至房中,只见外间床上横三竖四,都是丫头们睡觉。”
    更妙的是,怡红院里,仙鹤睡了,全部丫头也睡了,宝玉也睡了,唯独袭人醒着。这里留意“仙鹤睡了”与“宝玉睡了”这一组对应。在下文有关键之处。
    {说着,一面又瞧他手里的针线,原来是个白绫红里的兜肚,上面扎着鸳鸯戏莲的花样,红莲绿叶,五色鸳鸯。宝钗道:“嗳哟,好鲜亮活计!这是谁的,也值的费这么大工夫?”袭人向床上努嘴儿。宝钗笑道:“这么大了,还带这个?”袭人笑道:“他原是不带,所以特特的做的好了,叫他看见由不得不带。如今天气热,睡觉都不留神,哄他带上了,便是夜里纵盖不严些儿,也就不怕了。你说这一个就用了工夫,还没看见他身上现带的那一个呢。”宝钗笑道:“也亏你奈烦。”袭人道:“今儿做的工夫大了,脖子低的怪酸的。”又笑道:“好姑娘,你略坐一坐,我出去走走就来。”说着便走了。宝钗只顾看着活计,便不留心,一蹲身,刚刚的也坐在袭人方才坐的所在,因又见那活计实在可爱,不由的拿起针来,替他代刺。}
    这之前还有一段关于虫子的对话,我一点没明白,所以这里不敢乱说。
    “袭人道:‘今儿做的工夫大了,脖子低的怪酸的。’又笑道:‘好姑娘,你略坐一坐,我出去走走就来。’”
    袭人绣着宝玉的鸳鸯肚兜,说累了,想出去走走,然后“说着便走了”,这都不等宝钗回话,就径自离开了。
    “宝钗只顾看着活计,便不留心,一蹲身,刚刚的也坐在袭人方才坐的所在,因又见那活计实在可爱,不由的拿起针来,替他代刺。”
    宝钗的行为更奇怪,看到鸳鸯肚兜,竟也不留心袭人的话了,坐宝玉身边绣起了鸳鸯,而且是宝玉贴身穿着之物。
    先不提袭人行为逻辑奇怪之处,就宝钗这稳重的性格,还是在古时候,做如此暧昧之事。要知道,就连与宝玉相恋的黛玉,一起看过当时“小黄书”西厢记的两人,宝玉随口提一句“若共你多情小姐同鸳帐,怎舍得叠被铺床”,黛玉立马就哭了。
    这鸳鸯,袭人绣得,黛玉绣不得,宝钗更绣不得。
    注:这里很多人以此黑宝钗,说宝钗心机,平时远着宝玉,其实却爱到不行。我是很反感这种言论的。在下面我就点出了,宝钗如此做,不是因为宝钗心机,是因为曹公设定要让宝钗这样做。
    既然表层的人物行为逻辑不通,那看看暗里的作者思维逻辑。
    第2点分析过了,袭人内定姨娘,暗伏以后宝钗宝玉成婚。而在这里,在所有人包括仙鹤都睡了这么神奇的环境下,只有袭人醒着。
    袭人绣着鸳鸯,突然累了起身离开,宝钗拿起袭人丢下的针线,替她代刺。这不就是暗合前文所说,明示袭人内定姨娘,暗示以后双宝成婚。
    宝钗人物行为逻辑不通之处,只因置身于作者设定的这一层幻境之中。只为点醒读者,哪里是虚,哪里是实!


    IP属地:广东22楼2018-02-14 22:23
    收起回复
      2025-11-27 20:19:32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第三十六回乃通部大关键之处,此章回至为重要的一点就是直接伏笔了宝黛钗爱情婚姻的结局,更是作者对这条主线的主题构思的小结之处,既元春端阳节礼、贾母清虚观拒婚、袭人进言三部曲的融会贯通结点,此后进入了十多回的空白期,直到巧妙安排宝琴的出现才又重新接续……楼主上述细节分析的很有道理,基本认同,一些小细节虽相左应该不影响共识,难得一遇高山流水,待更👍


      IP属地:河南来自手机贴吧23楼2018-02-14 23:27
      收起回复
        4、黛玉最后一次冷笑。
        早就听说过,黛玉在第三十六回之后,就从来没有冷笑过了,只是从没去查证。这次重读每回用“冷笑”字眼去查找,结果真的是如此!还数了各人冷笑的次数,这个彩蛋,会在长贴更新,哈哈。
        {不想林黛玉因遇见史湘云约他来与袭人道喜,二人来至院中,见静悄悄的,湘云便转身先到厢房里去找袭人。林黛玉却来至窗外,隔着纱窗往里一看,只见宝玉穿着银红纱衫子,随便睡着在床上,宝钗坐在身旁做针线,旁边放着蝇帚子,林黛玉见了这个景儿,连忙把身子一藏,手握着嘴不敢笑出来,招手儿叫湘云。湘云一见他这般景况,只当有什么新闻,忙也来一看,也要笑时,忽然想起宝钗素日待他厚道,便忙掩住口。知道林黛玉不让人,怕他言语之中取笑,便忙拉过他来道:“走罢。我想起袭人来,他说午间要到池子里去洗衣裳,想必去了,咱们那里找他去。”林黛玉心下明白,冷笑了两声,只得随他走了。}
        在之前钗黛同行时,还记得有一句“黛玉回说立刻要洗澡”的话么,一转眼,“立刻要洗澡”的黛玉就被湘云邀约来与袭人道喜。所以说,午后洗澡啥的,分明是曹公支开黛玉的幻笔。
        “湘云便转身先到厢房里去找袭人。林黛玉却来至窗外”。
        两人来到院里,依然是静悄悄的。湘云去找袭人,黛玉却直接到宝玉房间窗外。湘云去道喜是真,黛玉道喜却为假,她来只为看宝玉。
        “知道林黛玉不让人,怕他言语之中取笑,便忙拉过他来道:‘走罢。我想起袭人来,他说午间要到池子里去洗衣裳,想必去了,咱们那里找他去。’林黛玉心下明白,冷笑了两声,只得随他走了。”
        黛玉跟湘云看见宝钗刺绣,又不敢笑出声。湘云怕黛玉打趣,说“袭人说午间要到池子里去洗衣裳”,要去找袭人。
        又一个矛盾之处!前面袭人说出去走走,然后去池子里洗衣服了!就留下宝钗一人,而且也没有叫醒其他丫头陪侍。这一处矛盾的逻辑,也是对应第3点,明示袭人内定姨娘,暗示以后双宝成婚。
        黛玉贡献了最后一次冷笑。从此之后,再没有过。
        湘云黛玉来给袭人道喜,却是湘云找不着袭人,黛玉只为看宝玉,宝玉却在梦中(神游太虚),屋里只有宝钗。矛盾处,结合之前的,用暗伏的线看一下:
        袭人内定暗伏双宝以后成婚之时,黛玉已经看不到了。只因现在身处人间的黛玉,所见宝玉者,不是人间的宝玉,他的魂是神瑛侍者。
        神瑛侍者?很奇幻?下文继续。


        IP属地:广东24楼2018-02-14 23:38
        回复
          5、宝玉梦中喊出:“和尚道士的话如何信得?什么是金玉姻缘,我偏说是木石姻缘!”
          为什么这里的宝玉之魂是神瑛侍者?很简单又很辛苦。
          {这里宝钗只刚做了两三个花瓣,忽见宝玉在梦中喊骂说:“和尚道士的话如何信得?什么是金玉姻缘,我偏说是木石姻缘!”薛宝钗听了这话,不觉怔了。忽见袭人走过来,笑道:“还没有醒呢。”宝钗摇头。袭人又笑道:“我才碰见林姑娘史大姑娘,他们可曾进来?”宝钗道:“没见他们进来。”因向袭人笑道:“他们没告诉你什么话?”袭人笑道:“左不过是他们那些玩话,有什么正经说的。”宝钗笑道:“他们说的可不是玩话,我正要告诉你呢,你又忙忙的出去了。”}
          ——分隔符——
          黛玉一走,宝玉就生事故,对着宝钗说出惊人之语“什么是金玉姻缘,我偏说是木石姻缘”。
          第4点最后,我说人间的黛玉看到梦中的宝玉,其实是神瑛侍者,她其实并没有瞧见真正的人间宝玉。
          记得第3点提到,“仙鹤睡了、宝玉睡了”,暗指宝玉正神游太虚。这只是一点佐证。真正证据是,宝玉喊出的“木石姻缘”!
          除了神瑛侍者,人间凡人的宝玉,怎能知悉“木石姻缘”?他喊出“金玉姻缘”不奇怪,贾府很多人都知道。“木石姻缘”则不可能。怎么查证?
          这就是很简单又很辛苦的原因:用“木石”查找原文(前八十回),出现这两字的回目只有两处。
          第一个,当然是三十六回了。第二个,嗯,在第五回的太虚幻境。是在[终身误]唱曲里。
          所以我可以很肯定的回答这个问题:“宝钗终身误应验的时候是在几时?”“就在三十六回,宝玉喊出木石姻缘的这一刻。就在曹公隐笔预示宝玉宝钗未来成婚的这一刻。”
          一个女子误终身的时刻竟然是她成婚之时!曹公这里的命定真的太残忍了!
          ——分隔符——
          再说回,之前多次提及的成婚时,黛玉已经去世。
          上面提到,黛玉以为自己看见的是宝玉,内里却是神瑛侍者,而且黛玉一走,宝玉(神瑛侍者)立刻就对着宝钗喊不要金玉只要木石!这是表层,用作者暗伏的故事逻辑线重新看:
          会不会在将来,黛玉一走(去世),很快宝玉宝钗就被安排成婚,而此时梦中神瑛侍者的抗争,是不是隐喻将来人间宝玉对婚姻的抗争!
          这只能是我的猜想了,后文遗失,恐怕永远无法实证了。
          ——分隔符——
          “薛宝钗听了这话,不觉怔了。忽见袭人走过来,笑道:‘还没有醒呢。’宝钗摇头。”
          “怔了”,听到误终身的话还能有什么反应。袭人回来都还没醒,宝玉还在抗争。
          然后就是引出袭人知道了内定姨娘之事,下文继续。


          IP属地:广东25楼2018-02-15 00:38
          回复
            6、袭人叩谢及宝玉醒转(前标题<宝玉对袭人说的疯话>)
            原小标题是开贴时,这一段还未能细读,现在感觉不妥,改一改。
            {一句话未完,只见凤姐儿打发人来叫袭人。宝钗笑道:“就是为那话了。”袭人只得唤起两个丫鬟来,一同宝钗出怡红院,自往凤姐这里来。果然是告诉他这话,又叫他与王夫人叩头,且不必去见贾母,倒把袭人不好意思的。}
            ——分隔符——
            说回上面的,袭人内定讨论之时(暗伏宝黛钗婚姻归属),这里薛姨妈、宝钗、黛玉、王夫人、凤姐在场,贾母、宝玉缺位。
            宝玉缺位很合理,因为这里表层逻辑讨论的就是宝玉的姨娘。
            而讨论原属贾母的丫头,过给了王夫人,贾母却不在,王夫人独断专权就定了,虽然后面凤姐去给贾母回了话,但这里的表层逻辑依然不合理。
            接着在这一段,凤姐通知袭人已内定姨娘,竟然说“又叫他与王夫人叩头,且不必去见贾母”,贾母的丫头过给王夫人,不用回见贾母叩头!
            表层逻辑不合理,那深层次的作者的逻辑呢?暗伏的宝黛钗婚姻归属,结婚的是宝玉宝钗,黛玉又已逝世,爱煞颦儿的贾母会是什么心情!
            又或者,我觉得更可能的,这里表层逻辑贾母的缺位,是暗伏宝玉宝钗成婚之时,贾母病重或已不在人世!
            因为这一回王夫人与凤姐商讨完袭人的事,凤姐“自去挑人回贾母话去,不在话下”,挑人回话,凤姐自己都没见到贾母。
            双宝成婚时,贾母的状态如何,仍旧不能实证,可能又是一个永远不能。
            ——分隔符——
            {见过王夫人急忙回来,宝玉已醒了,问起原故,袭人且含糊答应,至夜间人静,袭人方告诉。宝玉喜不自禁,又向他笑道:“我可看你回家去不去了!那一回往家里走了一趟,回来就说你哥哥要赎你,又说在这里没着落,终久算什么,说了那么些无情无义的生分话唬我。从今以后,我可看谁来敢叫你去。”}
            袭人叩完头回来,完全定了,宝玉才醒了。问起缘故,喜不自禁!宝玉啊宝玉,你的姻缘就在你还在睡梦中的时候,已经定了,此时的喜,乃是后文之悲!
            明写宝玉说不舍袭人回家去,暗指呢?记得后文有一章节为“慧紫鹃情辞试忙玉”,嗯,说的是紫鹃骗宝玉黛玉要家去。这里对照解析之前,逻辑又要理一下。
            黛玉家去是在后文,这是作者的思维逻辑里暗伏的对照线,宝玉是不可能知道的,所以宝玉话里的“袭人”,在宝玉思维逻辑里仍是袭人本人。而在作者暗伏的逻辑里,是暗伏后文黛玉家去的映照,也就是说,在作者的思维逻辑里,宝玉话里的“袭人”是暗指黛玉。
            真的很绕,点明一下这里“袭人”的指代逻辑:
            1、在宝玉的逻辑上,是袭人本人;2、在作者的逻辑上,暗指黛玉。
            现在,将作者思维逻辑上的暗指展开来看,就是这样了:
            宝玉对着袭人说:“‘袭人’(黛玉)你不会家去了,不会离开我了。”与后文真正的黛玉家去对照上了。
            实际上呢,此回袭人内定姨娘,就暗伏金玉良缘已定,宝玉宝钗成婚,黛玉逝世。
            不管宝玉在这里说,还是在后文紫鹃试探时说:“黛玉你一定不会家去的!”都毫无作用。
            宝玉!你在睡梦中的时候,作者就已经定了你的命运了!而且你无论怎么抗争都没有用!


            IP属地:广东26楼2018-02-15 01:11
            回复
              插播x4:
              好吧,继续食言。遭不住了,睡觉去,今天没更完,明天继续,年三十有时间?不知道。
              @爱笑的和和和
              感谢你的“悟”,明天应该就可以更到“悟”了,吧。


              IP属地:广东27楼2018-02-15 01:14
              收起回复
                ‖狗年旺旺旺‖
                大年三十已到,东邪提前给您拜个早年。祝您狗年旺旺,旺(万)事如意,旺(万)事顺心,狗年行大运!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28楼2018-02-15 09:18
                回复
                  2025-11-27 20:13:32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插播x4:
                  年快过完了,自己暖一下帖子。


                  IP属地:广东29楼2018-02-20 15:38
                  回复
                    插播x5:
                    年过完了,更新~


                    IP属地:广东30楼2018-03-04 22:15
                    回复
                      {袭人听了,便冷笑道:“你倒别这么说。从此以后我是太太的人了,我要走连你也不必告诉,只回了太太就走。”宝玉笑道:“就便算我不好,你回了太太竟去了,叫别人听见说我不好,你去了你也没意思。”袭人笑道:“有什么没意思,难道作了强盗贼,我也跟着罢。再不然,还有一个死呢。人活百岁,横竖要死,这一口气不在,听不见看不见就罢了。”}
                      走连宝玉都不告诉,暗指以后出嫁蒋玉菡,是没有告诉宝玉的吗?
                      “难道作了强盗贼,我也跟着罢”!第一回,<好了歌注解>里“保不定日后作强梁”,脂批点出“柳湘莲一干人”,并没有点出宝玉,但袭人这一句让我头皮发麻,难道在贾府破败后,宝玉也曾为了生存做过一阵强盗吗?
                      {宝玉谈至浓快时,见他不说了,便笑道:“人谁不死,只要死的好。那些个须眉浊物,只知道文死谏,武死战,这二死是大丈夫死名死节。竟何如不死的好!必定有昏君他方谏,他只顾邀名,猛拚一死,将来弃君于何地!必定有刀兵他方战,猛拚一死,他只顾图汗马之名,将来弃国于何地!所以这皆非正死。”【庚辰眉批:玉兄此论大觉痛快人心。绮园。】}
                      宝玉被袭人诱导,又开始所谓的“疯言疯语”,但这真的是疯言疯语吗?且看脂批这句:“玉兄此论大觉痛快人心。绮园”,身处当时时代的脂砚斋对宝玉所谓的“疯言疯语”来了一句“大快人心”!
                      宝玉说,“文死谏、武死战”不如不死的好。为什么?因为文臣死不能阻止昏君误国,武将死不能止战息战,唯有苟且生存,才能另觅他途。
                      宝玉这里的主要意思,不是谴责文臣武将的忠义,而是点出如果他们只知道文死谏武死战,不去寻求解决困局的办法的话,那这种死,只是死名死节,而非“正死”。
                      脂砚斋懂了,于是来了句“大快人心”。后面加了个“绮园”,难道写这条脂批时,是身处中国十大名园之一的绮园?
                      {袭人道:“忠臣良将,出于不得已他才死。”宝玉道:“那武将不过仗血气之勇,疏谋少略,他自己无能,送了性命,这难道也是不得已!那文官更不可比武官了,他念两句书汙在心里,若朝廷少有疵瑕,他就胡谈乱劝,只顾他邀忠烈之名,浊气一涌,即时拚死,这难道也是不得已!还要知道,那朝廷是受命于天,他不圣不仁,那天地断不把这万几重任与他了。可知那些死的都是沽名,并不知大义。}
                      此段,重点在于“那朝廷是受命于天,他不圣不仁,那天地断不把这万几重任与他了。可知那些死的都是沽名,并不知大义”这一句。
                      帝皇统治的天下,皆称受命于天,代表皇权权势之一的朝廷,当也属受命于天。“他不圣不仁”代指文死谏的文官,宝玉这句结合前文,一个文臣不寻求解决困局之道,反以死相谏,便是宝玉口中所说的“不圣不仁”,如此“不圣不仁”之人,这天地也不会认可他。由此推出宝玉的逻辑,这些人死的都是沽名,并不知大义。
                      {比如我此时若果有造化,该死于此时的,趁你们在,我就死了,再能够你们哭我的眼泪流成大河,把我的尸首漂起来,送到那鸦雀不到的幽僻之处,随风化了,自此再不要托生为人,就是我死的得时了。”袭人忽见说出这些疯话来,忙说困了,不理他。那宝玉方合眼睡着,至次日也就丢开了。}
                      宝玉求的是什么?宝玉所求,不过是死在众女儿前面,得她们的眼泪罢了。此时的宝玉还未自悟,因为他想得到的,是“你们”的眼泪。


                      IP属地:广东31楼2018-03-04 22:16
                      回复
                        8、宝玉的“各人得各人的眼泪”罢了
                        {那宝玉一心裁夺盘算,痴痴的回至怡红院中,正值林黛玉和袭人坐着说话儿呢。宝玉一进来,就和袭人长叹,说道:“我昨晚上的话竟说错了,怪道老爷说我是‘管窥蠡测’。昨夜说你们的眼泪单葬我,这就错了。我竟不能全得了。从此后只是各人各得眼泪罢了。”}
                        宝玉悟得各人只得各人的眼泪之前,在此回中,从未与黛玉有过正面的交集,悟了后,笔锋一转,立马跟黛玉有了正面交集了。
                        在黛玉就在跟前的时刻,宝玉却首先跟袭人说起话来,说各人得各人眼泪。宝玉首先不跟黛玉说话,找上袭人,看似奇怪,但这一段的文字逻辑,其实是合理的,并且还有隐含的作者逻辑在里面。
                        宝玉在前文跟袭人说过得“你们”的眼泪为自己送葬,此时情悟出“各人得各人的眼泪”,首先跟袭人说话,是符合此回文字表层逻辑的,这是作者明摆出来的,而此处还有作者暗伏的逻辑:
                        袭人为钗副,宝玉对袭人说“各人得各人的眼泪”,不能得全“你们”的眼泪,钗黛是众金钗之首,“你们的眼泪”同样可以指代钗黛之泪。这里暗伏的其实是宝玉宝钗终究有缘无分,宝玉得的只能是黛玉之泪,宝黛钗之间,只存在宝黛之爱情,不存在宝玉宝钗之爱情。
                        更可悲的是,宝玉情悟后,宝黛之恋的悲剧就在此刻真正已成定局。宝玉终可得黛玉之泪,只不过却不是黛玉因宝玉逝世而落泪,而是又一层反向映照,是黛玉还泪泪尽而世,宝黛终不能白头偕老!
                        这里“情悟梨香院”与前文宝玉喊出木石姻缘“梦兆绛芸轩”又是一个两相映照。绛芸轩里,宝钗悲剧命运已定;梨香院中,黛玉悲剧命运也成定局。而且两者的顺序与钗黛判词唱曲的顺序丝毫不差!
                        此等处处对照,处处虚实,处处严丝合缝,曹公笔力千古!
                        {且说林黛玉当下见了宝玉如此形像,便知是又从那里着了魔来,也不便多问,因向他说道:“我才在舅母跟前听的明儿是薛姨妈的生日,叫我顺便来问你出去不出去。你打发人前头说一声去。”宝玉道:“上回连大老爷的生日我也没去,这会子我又去,倘或碰见了人呢?我一概都不去。这么怪热的,又穿衣裳,我不去姨妈也未必恼。”袭人忙道:“这是什么话?他比不得大老爷。这里又住的近,又是亲戚,你不去岂不叫他思量。你怕热,只清早起到那里磕个头,吃钟茶再来,岂不好看。”宝玉未说话,黛玉便先笑道:“你看着人家赶蚊子分上,也该去走走。”宝玉不解,忙问:“怎么赶蚊子?”袭人便将昨日睡觉无人作伴,宝姑娘坐了一坐的话说了出来。宝玉听了,忙说:“不该。我怎么睡着了,亵渎了他。”一面又说:“明日必去。”}
                        接下来,宝黛相谈的是什么?是明儿是薛姨妈生日,宝玉不想去,先是袭人(钗副)相劝,宝玉的反应是“未说话”,然后黛玉再劝,说出赶蚊子之事,宝玉方答“明日必去”。
                        赶蚊子那时正是宝钗身在绛芸轩之时,黛玉规劝宝玉之词,并非是以薛姨妈生日为由,而是以宝钗为由规劝宝玉去见,薛姨妈生日是虚写,宝玉受黛玉规劝去见宝钗才是实写。同样映射后文宝玉宝钗成婚,同时,结合前文黛玉看见梦中宝玉(实为神瑛侍者之魂),是否也映照后文,黛玉香消之时,以绛珠仙草之魂,来见人间宝玉?


                        IP属地:广东33楼2018-03-05 00:04
                        回复
                          四、事件顺序及此回总论
                          此回事件先后顺序如下:
                          贾母溺爱宝玉如故不喜宝钗规劝仕途深敬黛玉——>袭人被内定姨娘——>黛玉最后一次冷笑——>梦兆绛芸轩——>袭人亲自叩谢后宝玉醒转——>情悟梨香院——>黛玉规劝宝玉去见宝钗
                          这些事件的顺序一步不错,步步将宝黛钗之命运推向既定的格局。
                          从一开始的宝玉“深敬黛玉”,到梦中预兆宝钗命运,至后来情悟梨香院与黛玉听曲相映照,最后受黛玉规劝妥协去见宝钗,正合前面吧友<爱笑的和和和>所说,宝玉真正妥协金玉良缘,金玉良缘真正成定局之时,恰恰是情悟梨香院之后。
                          梦兆预示着将来宝黛钗的命运,但在情悟之前,此中最关键的人物宝玉,仍然不肯妥协,不肯接受。直至情悟,宝黛之情定之时,悟出“各人只能得各人眼泪”,再加上黛玉规劝之语,才愿意接受悲剧的命运。
                          此回之后,宝黛再无嫌隙,钗黛再无嫌隙,可这又如何呢!梦兆双宝成婚之时,即暗伏宝钗<终身误>之时!情悟宝黛之情之时,即暗伏宝黛情缘将来必散之日,黛玉<枉凝眉>之时!
                          后文宝黛钗之欢声笑语,后文薛宝琴、邢岫烟、李绮的到来将红楼儿女的喜乐推向最高峰,又能如何呢?此回命运一定,终究成空!
                          如此看透红楼之文,怎能无处不悲戚?怎能无处不叹息?
                          呜呼!悲乎!
                          再回看此回回目标题<绣鸳鸯梦兆绛芸轩 识分定情悟梨香院>,恰巧第五十九回也有相似的标题<柳叶渚边嗔莺咤燕 绛云轩里召将飞符>。注意绛芸轩与绛云轩的不同,我对照多个版本,有些版本这两回的yun字相同,有些版本这两回的yun字就分为“芸”和“云”。
                          我更愿意相信这两回的yun字,是不同的,是“芸”和“云”。因为此回命运既定之后,黛玉之死已定,第五十九回的“云”少了个“*”字头,正正暗伏着,宝黛的木石姻缘,终究成空!
                          三十六回至此,最关键之处已点明,此回的分析,至此也就此完结了。少许没弄明白的地方,恐怕要再通篇细读原文,才能有所明了了。


                          IP属地:广东34楼2018-03-05 00:04
                          回复
                            此贴完结。
                            三十六回还有些相关≮彩蛋≯,将在长贴——≮邪语≯关于钗黛合一的一些有趣对比——更新,欢迎捧场


                            IP属地:广东36楼2018-03-05 00:07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