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国防部发布了一则非常简短的新闻,是说昨日进行了一次陆基中段反导拦截技术试验,并达到了预期目的,还强调了这是防御性的(确实是防御性的,毕竟是拦截,但是可以配合进攻性的一起使用)。那么很多人看到这则新闻可能觉得只是一次普通的导弹拦截试验,觉得可以拦截导弹的国家有很多,诸如大家熟知的“萨德系统”。但是中国的这次试验绝不是这么简单的反导试验,为何?请看正文----
首先,导弹拦截技术分为初段,中段,和末端三种。
初段是指在导弹发射阶段,还在助推阶段,没有出大气层,这个阶段拦截最简单。你可以在导弹刚点火升空就炸了他,或者刚起飞你用单兵防空导弹去拦截,都可以的!问题是---你知道别人什么时候发射么?你知道在哪里发射么?并且,发射的时候你能把防御导弹部署在别人领土上么?
末端拦截是最简单的,也是大多数国家都能做到的,它是指在弹道飞行最后阶段,即在来袭导弹在进入大气层并即将击中目标时,对来袭导弹进行拦截。爱国者导弹是采用末端拦截技术,而且实际上媒体上常说的反导系统并不只包含爱国者反导系统!而是一整个从战区到战略,从低空拦截到空间拦截,从路基到天基(卫星武器)的一整个系统!爱国者导弹只是其中一环,如果说整个反导系统是一支足球队,那他在整个系统中是负责末端拦截的位置,相当于后卫!之所以他现在成为反导系统代名词是因为,他是系统中较为重要一环。末端拦截需要能时刻预警和锁定导弹,为什么萨德部署让我们异常愤怒,因为中国境内导弹一发射美国以及其盟友便可以共享到数据,也就是说导弹一发射别人就开始计算轨迹,便可以准备拦截了!而中段导弹拦截可以直接告诉你是最难的。目前只有中美两国拥有这个技术,那为什么非要研究中段反导呢?简单说,如果对方是核导弹,你在它的末端拦截,比如这个高度是70公里,那么即便你拦截成功,导弹的核残片还是会散落在你的领土上,造成巨大的沾染区,比如打在三峡库区,下游的水一起受沾染。中段拦截是在高太空,400-1500公里的太空,而且很可能在敌方上空,造成沾染仍然在敌方,让它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这是中段拦截的最大好处。并且试想一下,如果中国完成部署,你觉得还会有类似的导弹从欧洲方向打过来么?就算你是英国打过来的,那么被拦截后受害的区域还是欧洲地区,所以这些途经国家是不会允许英国这么乱来的。那么中段拦截的难处在哪里?作者简单分析一下。第一:我们所谓的拦截大多是为了拦截洲际导弹,它们中段飞行大多数会在大气层外,那么拦截导弹就需要射程远和高;第二:在外太空或者近大气层,地面雷达的效果是多少会有影响,想要拦截就需要准确撞击,就好比用一颗子弹击中另一颗子弹,所以我们需要太空预警探测设备提供保障。第三:计算和处理如此庞大的数据必须要有超级计算机才能在最短时间内完成并随时处理变化的数据,还好中国的超级计算机包揽世界前两名。还有一个也是作者推测的原因,为什么中国和美国坚持继续搞中段反导,因为导弹进攻方面,朝鲜都能研制出来(精度不谈),就拿中国的东风41来说。如果某国打算拦截中国东风41(无核弹头),末段拦截,数据一切都处理好了,在东风41重新进入大气层的时候发射了拦截导弹。东风41由1个弹头分成了10个弹头,并且每个弹头运动方向和轨迹是完全独立的,还可以机动变轨,这个时候你再去重新计算和发射导弹?这个时候东风41的速度已经非常快了。所以如果等到别国也慢慢掌握类似的技术,末端反导可能真的就反不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