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惯性在微博里输入了周杰伦的这三个字。今天却被《半兽人》这首十几年前的歌刷了屏。
还是鲜肉,rap,电音,团体。
从《周大侠》《三年二班》唱到《爸,我回来了》,《以父之名》到《半兽人》。是好是坏,问年轻的歌迷最清楚。
答案是清一色的一致好评。
练习生的表演循环看了很多遍,其实他们修改的地方不多,加入了潮流的电音也无可厚非。但配上爆炸的舞台效果,赏心悦目的团体走位,新潮的发型和妆容,给予了这个新的时代所追求的艺术表达形式。
或许,年少时记忆犹新的事真的会永垂不朽,影响人一生对美学的认知。
我还记得自己听《半兽人》这首歌的时候,音乐的载体还是磁带。虽然不至于是“荒烟蔓草”“无声黑白”的年代,但是能欣赏音乐的方式,只有耳朵。眼睛盯着歌词本,亦或是盯着回旋的磁头怔怔的出神。或许这是属于我们一代人唯一欣赏音乐的方式。但是这种纯粹的方式让我们把注意力完全集中在了音乐本身,因此那个年代的音乐人,不断的为取悦听众的耳朵而不懈努力,仔细想想那个遍地神曲的年代,也算是符合了当时的时代背景。
年轻一代对音乐的理解已经和我们不同。主流的播放器已经不仅仅只是承载音符而已。现代的审美观添加了人设的不同和眼球上的刺激这两个重要指标来评判一首歌的好坏。仔细想想也无可厚非,90%的信息通过视觉传递到我们的大脑,虽然文山具有画面感的歌词曾一度弥补过这一块空白,但是怎敌得过绚烂的舞台效果,充满活力,着装新潮的年轻帅小伙呢? 我怀着满心期待打开评论想浏览年轻一代听众对这首歌的赞美,而我看到更多的则是。XXX,最帅,XXX 真的很努力! 找了又找,却找不到一个评论音乐性的听众。
刨去版权的问题不谈,老作品被新一代偶像重新演绎,在我看来绝对是一件好事,没有必要去对其批判。看到很多杰迷在评论中的不满,我觉得大可不必这样。李白的诗篇能流传千年,才华仅仅只是其次,究其原因,还是因为无数的朗诵家,书法家,文学家甚至是普通书生之间的口口相传。 杰伦的音乐如果真的如他所愿,能永久流传下去,那么被不同年代的偶像用不同形式的翻唱则是一个必不可少的过程。尊重潮流,顺应潮流,无论喜欢与否,我始终相信存在即合理的人择原理。如果可以让年轻一代的听众听到他的作品,这也是一件值得让人欣慰的事情。
还是鲜肉,rap,电音,团体。
从《周大侠》《三年二班》唱到《爸,我回来了》,《以父之名》到《半兽人》。是好是坏,问年轻的歌迷最清楚。
答案是清一色的一致好评。
练习生的表演循环看了很多遍,其实他们修改的地方不多,加入了潮流的电音也无可厚非。但配上爆炸的舞台效果,赏心悦目的团体走位,新潮的发型和妆容,给予了这个新的时代所追求的艺术表达形式。
或许,年少时记忆犹新的事真的会永垂不朽,影响人一生对美学的认知。
我还记得自己听《半兽人》这首歌的时候,音乐的载体还是磁带。虽然不至于是“荒烟蔓草”“无声黑白”的年代,但是能欣赏音乐的方式,只有耳朵。眼睛盯着歌词本,亦或是盯着回旋的磁头怔怔的出神。或许这是属于我们一代人唯一欣赏音乐的方式。但是这种纯粹的方式让我们把注意力完全集中在了音乐本身,因此那个年代的音乐人,不断的为取悦听众的耳朵而不懈努力,仔细想想那个遍地神曲的年代,也算是符合了当时的时代背景。
年轻一代对音乐的理解已经和我们不同。主流的播放器已经不仅仅只是承载音符而已。现代的审美观添加了人设的不同和眼球上的刺激这两个重要指标来评判一首歌的好坏。仔细想想也无可厚非,90%的信息通过视觉传递到我们的大脑,虽然文山具有画面感的歌词曾一度弥补过这一块空白,但是怎敌得过绚烂的舞台效果,充满活力,着装新潮的年轻帅小伙呢? 我怀着满心期待打开评论想浏览年轻一代听众对这首歌的赞美,而我看到更多的则是。XXX,最帅,XXX 真的很努力! 找了又找,却找不到一个评论音乐性的听众。
刨去版权的问题不谈,老作品被新一代偶像重新演绎,在我看来绝对是一件好事,没有必要去对其批判。看到很多杰迷在评论中的不满,我觉得大可不必这样。李白的诗篇能流传千年,才华仅仅只是其次,究其原因,还是因为无数的朗诵家,书法家,文学家甚至是普通书生之间的口口相传。 杰伦的音乐如果真的如他所愿,能永久流传下去,那么被不同年代的偶像用不同形式的翻唱则是一个必不可少的过程。尊重潮流,顺应潮流,无论喜欢与否,我始终相信存在即合理的人择原理。如果可以让年轻一代的听众听到他的作品,这也是一件值得让人欣慰的事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