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圣母院吧 关注:8,104贴子:69,337
  • 8回复贴,共1

最近刚写了篇巴黎圣母院的推文,突然发现了这里,感觉好棒~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新人路过,报个到
萌新木有看过原版的巴黎圣母院,也不会法语,只看过中译版,当时写推文的时候一切都是基于音乐剧的版本的。
刚刚突然想起可以搜一下贴吧,才发现,原来这里有不少理解这本书的朋友啊。(不知道还有多少人)真好~
对啦 求安利一下比较好的中译版嗷~之前同学推荐了一个 零几年的墨绿色的版本 可能是大众文艺的,找不到 我不敢确认QAQ
二楼开始贴下原文 不过视频和音频可能就贴不出来啦~ 可能这里的朋友们感觉不少也熟悉了?~
推文链接如下~
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UyNTM4MDc2MA==&mid=2247483697&idx=1&sn=85e97bd32fc81a1d9089e66e41ffe9c1&chksm=fa1fbcc6cd6835d01def29fe6922a00718eddeea846aad384c5696bb169c3ca8822d5525270a#rd


IP属地:河北1楼2018-02-04 21:20回复
    我猜,大部分小伙伴对《巴黎圣母院》的认识,大概以高中时,为了高考而准备的名著阅读为主吧,这也是国内目前大部分译本的模样。书中的每一个角色,从刚翻开书,序言中人物介绍的那一页起就被定格。爱斯梅拉达是美与善的化身,卡西莫多是善良和美丑的对照,而副主教弗洛罗“道貌岸然,衣冠楚楚,但灵魂肮脏,毒如蛇蝎的伪君子”,卫队长弗比斯则是“风流,不忠,自私”的代名词。
    不知大家是否有过一种与本汪一样的感觉。这样一个,从一开始角色就被定格的故事,为什么会成为一部流传百年的伟大作品?雨果写她到底有什么意思,这难道不是那种最老套的肥皂剧情么?
    如果能放下中译版中的有色眼镜看这部音乐剧,相信大家会有自己的答案。

    本汪最初接触这部剧时,仅仅是偶然间听到了几首,加上被同学安利的曲子,才觉得有点意思,去找了全部的曲子。但是光听曲子吧,总觉得很多曲子并不是那么“够味儿”,与个人最喜欢的那几首还有距离。而真正看完这部剧之后,我很难再说这么多曲子里我最喜欢哪首,因为他们都是那么的完美,无可挑剔。能够将这么多曲子无缝的串在一起,才是这部作品最厉害的地方。
    这部剧所讲述的故事,虽然事情的经过我们早已熟知,但是其中每个人物的设定却与我们曾经接触过的大部分中译版大相径庭。在本汪看来,这部剧所描述的,是一个我目前接触到的,最接近原著的故事——那部,雨果看到巴黎圣母院墙上刻着的
    'ΑΝÁΓΚΗ(希腊文:命运)
    后而写下的作品。从这部剧,我们可以一窥雨果的伟大之处。


    IP属地:河北2楼2018-02-04 21:22
    回复
      2025-08-13 03:51:58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剧中第一位出场的诗人葛林果,担任着与原著中不太一样的角色,他不仅仅是故事的参与者,还是故事的讲述者、串联者,这一点在开场就向观众阐明。全剧的第一首歌——《大教堂时代》,甚至唱道:“大教堂撑起这信仰的时代,世界进入了一个新纪元……信仰的时代已成云烟…世界临近末日,预言了西元两千年的今日。”(P.S.本剧1998年首演)可以说,剧中所描述的一些场景如难民问题等等,确实与20年后的当下欧洲惊人地相似,颇为耐人寻味。

      可以说,葛林果在原著中的位置,有点小酱油,而在本剧中,他却好似串起珍珠项链的引线,把一个个故事紧凑地串联在一起。他担任着旁白的角色,见证了弗比斯和小百合的爱情,主持了乞丐王国的愚人庆典,引出了爱斯梅拉达与弗比斯的幽会并暗示了弗洛罗的行为等等——“今晚,所有罪恶都各得其所,在巴黎的床笫间,肉欲的好戏上演……把世界留给罪恶,留给充满欲望和狂欢的夜晚”——Les Portes De Paris(巴黎的城门)

      在演唱者选择上,这部剧可以说下了大功夫,可以说每个演员的选择都结合了他们的声音特质和角色性格与定位。由于串联着不同的场景,葛林果的角色决定了他的声线变化很大,这对于演员的能力和表现力有着非常高的要求。一开始《大教堂时代》宏大而略带金属质感;《巴黎的城门》中又有着一丝全知的邪魅;《Le Mot Phoebus》中,他在介绍自己并且告诉爱斯梅拉达弗比斯名字意思的时候又是一种来去自如的轻松;而在此后与“训问” 主教的时候又变得坚定有力。他在两个多小时的演出中,游刃于各种状态中,切换得严丝合缝,实在高明。有关于葛林果扮演者Bruno Pelletier的其他个人事务欢迎移步百度百科及其他。个人感觉。。。真的是唱的好颜好人好的居家好男人典范啊QAQ


      IP属地:河北3楼2018-02-04 21:26
      回复
        第二位出场的主要人物则是乞丐之王克洛潘(好吧如果说从镜头上应该是第三位,不过第二位是镜头给到主教但是没词),他是爱斯梅拉达的庇护者,是“圣迹宫”的主人。他出场时所唱的“Les Sans-Papiers”(非法移民)是本汪听过的第一首本剧里的曲子,也正是因为在安利这首曲子这首曲子的时候同学跟我安利了另一首法语歌,发现也是这个剧里的才入的坑。歌词上,这首曲子可以说是一语成谶——“我们是异乡人是非法移民 男男女女 无家可归 我们人数上千不久我们将会人数上万 十万 数百万……世界即将改变 即将融合 在这座岛上我们将自由生活……”可以说预言了当下欧洲的难民情况。全剧中,这首曲子的主题不断出现,变化,与其他人的主题融合,成为乞丐人群的专属BGM。

        乞丐的第一次出场在卫队长弗比斯带人来“维护治安”的时候结束。弗比斯在剧中的形象可以说与我们之前的认知大相径庭。我们所认识的弗比斯,“在花丛中流连”,“不忠而自私”,是个彻头彻尾的反面角色。而本汪在这部剧中所看到的弗比斯,是一个活生生的“人”——他在驱赶乞丐人群时被爱斯梅拉达所吸引,从此不能自拔。他有婚约在身,先与未婚妻小百合深情对唱了《Ces Diamants-la》(钻石般的眼眸)后又唱出了《Dechire》(撕裂)以表达心声。(可以说Ces Diamants-la中二人的对唱堪称完美,弗比斯深情,自信而清澈的声音,用以回应小百合初探爱情的投入,可以说是情歌对唱中的经典了喵)而后者所描述的是一个男子同时爱上了两位姑娘,“我是个分成两半的男人,撕裂,在我爱的两个女人之间,我是否应该把心切成两半?……一个让我去爱,另一个让我存在,一个一生一世,另一个只在此时……对其中一个我发尽誓言,到另一个那边又统统违背。撕裂!”

        可是,为什么一个人不能同时爱上两个人呢?这大概是人性深处的一种悲哀:面对选择时,人们总是贪心而摇摆不定。就算是再缠绵的眷侣,也难免在生活中意外遇到直击内心的触动。这样的情感其实很真实,但也极其难以面对——大部分人会下意识地选择逃避,压抑住这种“危险的”情感。而选择了面对的弗比斯,恰恰是勇敢的,本汪看来,弗比斯敢爱敢恨,有一种敢于直面人性的可爱。弗比斯与爱斯梅拉达幽会,被主教跟踪后刺伤,认为是爱斯梅拉达用巫术勾引并伤害了自己,从此厌恶爱斯梅拉达,与小百合相亲相爱。归根结底,是主教一开始在弗比斯心中种下了怀疑的种子——他告诉弗比斯,爱斯梅拉达是女巫,是恶人。而弗比斯受伤时,他并不知道周围还有别人——当然上帝视角的我们都知道,跟在他身后的“影子”就是主教,但从弗比斯的角度,他是被蒙蔽的。误会一旦产生,便难以消除,而正是误会,造成了无数的感情悲剧。弗比斯怎么可能相信爱斯梅拉达呢?他是那样骄傲、耀眼的一个人,拥有身份,拥有爱情,而爱斯梅拉达只是个可怜的、漂泊的吉普赛女人,更何况她还“伤害”过弗比斯——这样一段本身就没有足够基础的感情,就这样断送在了主教的计谋之中。
        因此,本汪完全不同意当前大部分译本编者的说法——弗比斯“玩弄并抛弃了”爱斯梅拉达,“骗取了”她的爱情?呜呼哀哉!雨果笔下这个可爱而优秀的、令人浮想联翩的男人,也难免被这么多人冤枉了这么多年。


        IP属地:河北4楼2018-02-04 21:28
        回复
          说到被冤枉,主教弗洛罗怕是我们所熟悉的中译本中最大的冤大头。在我们过去的认知里,他道貌岸然,内心却邪恶,下作,是宗教恶势力的代表。然而剧中的弗洛罗,是一个一直试图与命运抗争却最终失败,只能随之奔流走向死亡的可怜虫,是那个在巴黎圣母院的暗墙上刻下拉丁文“命运”的人。为什么这么说?从唱词中我们了解到,他从小就进入了宗教的殿堂,因把自己献给了上帝而不能有正常人的儿女私情,然而在他看见爱斯梅拉达的那一瞬间,他的花了几十年的时间筑起的情感壁垒被摧毁了,但是他身负神职,就算所有的爱情倾泻而出,也只能自己知道。“我感到我的生命摆荡向一个未知的领地,我看到人群退去,当我步于街道,我犹如全身赤裸”——《Je sens ma vie qui bascule》(我感到我的生命摆荡)“激情之海…我慢慢地坠入…我被逐渐淹没却全不内疚,你会毁了我……我本该预见到这点,在最初的那天……”——《Tu vas me detruire》(你会毁了我)

          这首曲子可以说是这部剧中非常受欢迎的一首曲子,改编的版本也非常多,迪马希之前在一个节目里就和另一位美声小哥对唱了这首,大家有兴趣的话可以搜搜看或者戳后台菌~~改动很大,连他自己也说说跟原曲说的不是一个意思了.
          这种发自人类内心深处的情感与身上背负着的宗教责任严重冲突给他带来了无限的无奈和纠结。他不像弗比斯那样幸运的,可以有着直面本心的资本和余地,他只能悲哀地,选择站在上帝一侧——他先是以宗教的名义不让弗比斯和葛林果接触爱斯梅拉达;他本想杀了弗比斯,让爱斯梅拉达断了对弗比斯的念想,并嫁祸给她。这么做,一方面,弗洛罗身为主教,肯定不能是做坏事的人,而另一方面可以让她为了活命选择与他结合,这样的话他才能在人们面前“祈求神的宽恕他的无奈”,给他一个为了“仁慈地放过一个生命”而与爱斯梅拉达结合的机会。然而,他的一切设想,从弗比斯没有死的那一刻,就改变了——爱斯梅拉达仍然期待着她的弗比斯能够回心转意(当然这是不可能的),而主教仍然希望他的爱斯梅拉达能回心转意放弃弗比斯(当然这也是不可能的)因此他的这个计划也在不断引导者他和她走向死亡,当他意识到爱斯梅拉达的坚定不可挽回的时候,也看到了地狱之门正在缓缓的向他打开。“(爱斯梅拉达:)我到底对您做了什么,以至于您这么恨我?(弗洛罗:)我并没有恨你。我爱你啊!”——弗洛罗探视爱斯梅拉达时的对话。主教那一声”Je t’aime!!!!”(我爱你)喷薄而出,撕心裂肺。


          IP属地:河北5楼2018-02-04 21:31
          回复
            同样与命运抗争,也同样失败的,还有Garou所饰演的卡西莫多。先说Garou吧,这个家伙被誉为“上帝抚过的嗓子”,一米九的大个子,驼着背饰演卡西莫多,还将卡西莫多生命里的无奈,悲伤和壮烈处理得那么直击人心,不愧是法语区的天王级歌手,他的声音,相信一会儿你们就会被震撼到。卡西莫多这个角色的定位,从另一个角度诠释了命运的无情,把他生的如此丑陋,而又如中译版所说,有一颗“金子般的心”。他的无奈从他一出场便开始,躲在人群背后却还是因为样貌丑陋被拉出来选上愚人教皇,被“赋予了所有的权利”,却没有姑娘会喜欢他,更别提他心爱的爱斯梅拉达。他痛恨那对将他生下来又抛弃的男女,却只能接受这样的面貌,这样的命运。(le pape de fous——愚人教皇)他有幸被副主教弗洛罗收养,教导长大,作为敲钟人。那是他的恩人,他从内心完全臣服于弗洛罗,然而由于弗洛罗的内心深陷于纠结与混沌之中,卡西莫多无法读出他的思想,也让他十分痛苦。(L’enfant trouve——被遗弃的孩子)

            他纯洁,感恩,同样,非常渴望爱情。然而当他被抓起来游街时,只能祈求别人的宽恕,祈求别人给他点水喝。这时,爱斯梅拉达出现了,可怜他的遭遇,把水带给他,仿佛一场沙漠中降下的甘霖,滋润了他“干枯”的心。于是便有了那段,本剧中流传最广的曲子——Belle(美人)——剧中三位陷于爱情的主角轮番出场,吐露心声,每一位都向上帝,向魔王虔诚而热烈地祈求可以得到爱斯梅拉达。这也是那首本汪吃了同学安利的,听过的第二首本剧里的曲子。

            可惜最终他也注定不可能得到爱斯梅拉达的爱,可悲的是他还得眼睁睁的看着她死去,更可悲的是,他最后才发现这一切,都是他的恩人,他发自内心臣服的人的所作所为。看着自己心爱的人,被自己臣服的人杀死,这两位,都是他注定用生命守护的人。两个为爱癫狂的人,恼羞成怒的卡西莫多把失去理智的弗洛罗推下楼,自己选择跟爱斯梅拉达一起死去,这个结局,或许从一开始,便已经注定。抱着爱斯梅拉达的遗体,撕心裂肺的向世界宣告他对爱斯梅拉达的爱。“舞吧,爱斯梅拉达,唱吧,爱斯梅拉达。再为我跳一支舞吧,我爱你至死不渝。来安睡在我的怀里…让我和你一同离去,为你而死,虽死犹生”——《Dansemon esmeralda》(舞吧,爱斯梅拉达)


            IP属地:河北6楼2018-02-04 21:35
            回复
              在我们所常见的巴黎圣母院中译版里,我们看到的是这样的,雨果用了鲜明的美丑与善恶对比,“浪漫主义手法”,揭露了教会和宫廷的xxx,表现了社会下层人民的xxx。书里的一切,就像我们的考试答案一样,最开始便划分好了善恶,非黑即白。这样的作品算得上是浪漫么?算的上经典么?在本汪看来,那是死板,是老套,是为了教育小孩子“与人为善”而改写的蹩脚故事。然而在这部音乐剧中,我们看到的则是一个个人,有血有肉,有爱有恨的人。人会有情感,人会有犯错,人会有误解。情感一旦喷薄便难以压抑,有的错误一旦铸就便无法挽回,有的误会一旦结下,就再也无法解开。命运的车轮滚滚向前,我们能做的也只是感慨他的无情。你纵然可以责备主教追求爱斯梅拉达的手段卑劣下作,可那是他唯一所能做的,也是他仅存的希望;你也可以嫌弃弗比斯的不忠,可是这个角色的存在就是明明白白的告诉你,这就是人性,一个善良正直的人同样可以用有丰富而纠缠的情感世界;你还可以不喜欢百合那么重的嫉妒心,可是当一个情窦初开的姑娘,眼看着婚约岌岌可危,谁又能冷冷静静平平稳稳的,用温情去劝说?雨果笔下的角色,在这部剧中,一个个,活生生地展现在我们面前,而不是死板地,你是善,他是恶。正如最后在圣母院里,卡西莫多与弗洛罗的对话:“我的主人,终究还是你有一颗慈悲的心—— 一颗心—— 一颗会爱的心—— 一颗会哭泣的心—— 一颗会流血的心—— 一颗会杀戮的心。”——《mon maitre, mon sauveur我的主人,我的恩人》


              IP属地:河北7楼2018-02-04 21:41
              回复

                雨果所描述的《巴黎圣母院》,正是这样的一群人,这些活生生的人,不顾后果,敢于为爱与命运抗争的人,这些,拼尽全力抗争却最终无法逃脱命运枷锁的人。这群人的爱恨情仇,生死恩怨,一切都是必然。读者实在不愿意看到,但却无法阻挡。这才是一部浪漫的,伟大的悲剧!
                看完这部剧,我第一句话,雨果**!这剧**!
                所以。我们之前看的中译版算个什么鬼东西?
                最后,再推一首剧中很有意思的曲子吧。
                歌词基本是雨果的原文作成,
                副主教刺伤弗比斯后与诗人的对话
                让我们听听,那位伟大的作家
                在将近两百多年前时
                站在时代潮头的感慨
                (然后在这里放了下Florence的视频嗯
                全文基本完了==还望各位同好指正哈QwQ
                视频来自:爱奇艺


                IP属地:河北8楼2018-02-04 21:43
                回复
                  2025-08-13 03:45:58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同新,请指教


                  IP属地:辽宁来自Android客户端9楼2018-02-05 10:32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