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曾国藩一生爱书求理,最辉煌的成就虽是军事,但他的爱好读书也是为世人传诵的。
在《曾文正公全集》里,记录了曾国藩这样一句话“读书穷理,不辨得极虚之心,则失自窒矣。”
意思是,读书求理,不让自己的心地保持虚空,首先就是自我堵塞了。不能守一定之理,是因为练习得不够熟练,志向没有确立,而其实是因为所获取的知识不真实。如果知道了真,就会知道不守一定之理的害处,就如吃乌啄杀人一样,这样就一定能守一定之理了。不能守一定之理,就会既无从选择,又无从把守,那么,即使把心念都放在四书五经上,也只能称得上是游思杂念,这是因为没有掌握能把心统摄起来的东西。
京宦12年,曾国藩博览经、史、子、集。道光二十二年,他“定刚日读经,柔日读史”,所订“日课”十二条中,也有“读史”一项。他读得最细的,是《左传》、《国语》、《史记》、《汉书》和《易知录》等。这12年,是曾国藩后来成为一代大儒的坚实的奠基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