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绿松石吧 关注:2,786贴子:74,415

绿松石为什么要雕刻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1楼2018-01-28 20:36回复


    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18-01-28 20:36
    回复
      2025-05-20 04:32:16
      广告



      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18-01-28 20:37
      回复
        这就是传说中的达摩一苇渡江!
        传说,达摩从天竺国(即印度)东渡震旦(即中国)后,与武帝每谈论起佛事,总是不投机。武帝是一个佛教信徒,主批自我解脱。而达摩是禅宗大乘派,主张面壁静坐,普渡众生。因主张不同,达摩感到南京不是久留活动的地方,于是便告辞萧衍,渡江北上。
          那里中国有个高僧,名叫神光,当时正在南京雨花台讲经说法,据说"神光讲经,委婉动听,地生金莲,顽石点头"。围观听讲的人是里三层,外三层,水泄不通。达摩路过雨花台,也顺便挤在人群中,侧耳倾听。
        达摩听到有些地方点点头,听到有些地方摇摇头。神光在讲解中,发现达摩摇头,认为这是对自己的最大不尊,便问达摩:"你为什么摇头?"达摩不语,转身离开。
        有人对神光说:"刚才那个人你知道是谁?他就是印度高僧菩提达摩,精通佛法,学识渊博。"神光听了以后,感到惭愧之极,师傅到了跟前,刚才自己太没礼貌了。于是他就赶快追达摩,赔礼道歉。
        达摩在前边走,神光在后面紧追,一直追到长江岸。达摩到了江边,停立江岸,只见水域茫茫既没有槁,也没有船,连个人影也不见,如何过江呢?达摩十分焦虑。


        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18-01-28 20:39
        回复
          天无绝人之路,正在这无可奈何之际,达摩突然发现岸边不远的地方坐着一个老太太,身边放了一捆草,看样子好象也是在等船过江。达摩暗自盘算:这位老人偌大年幻,为何孤苦伶仃,无人护送照料?也罢!向老人家求助了。于是上前,恭恭敬敬地向老人施了一礼,说道:"老人家,我要过江,怎奈无船,请您老人家化棵卢苇给我,以便代步。"
            老人抬起头来,仔细地端详达摩。见他两只突鼓的眼睛炯炯有神,满脸络腮胡子,卷曲盘旋,身材魁梧,举止坦然,形象端庄,仪表非凡。老人暗自点头称许,便顺手抽出一根卢苇与达摩。达摩双手接过卢苇,向老人告谢而去,及至江边,他把卢苇放在江面上,只见一杂灵苇花,昂首高扬,五片苇叶,平展伸开,达摩双脚踏于卢苇之上,飘飘然渡过了长江。
            神光不顾疲劳,尾追达摩,及到江边,看到达摩一苇渡江,也跑到老人面前不问青红皂白,抱起老人身边一捆卢苇,扑通一声,扔到水中,双脚踏上卢苇捆子,匆忙过江。说也奇怪,这捆卢苇不但不向前行进,反而很快沉入水中。神光见势不妙,急忙涉水而出,险些溺入水中。神光带着浑身泥水,冲向老人,责问:"你给他一根卢苇就渡过江,我拿你一捆卢苇为什么还过不去呢?


          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18-01-28 20:40
          回复
            老人不慌不忙从容不迫地答道:"他是化我的卢苇,助人有份,是为有缘,定能自渡;你是抢我的卢苇,物各有缘,无缘无故,怎会得助?"
            老人说吧,转瞬间悠然不见,浩荡的江面上空无一人。这时神光自知有失,惭叹不已,懊悔而归。
            达摩过江以后,手持禅杖,信步而行,见山朝拜,遇寺从禅。北魏孝昌三年(公元527年)到达了嵩山少林寺,把少林寺作为他落迹传教的道场,广集僧徒,首传禅宗。自此以后,达摩便成为中国佛教禅宗的初祖,少林寺被称为中国佛教禅宗祖庭。
            此绿松石雕件,讲述的正是这个典故!


            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18-01-28 20:42
            回复
              而我最喜欢恰好那位老神仙的佛谒:"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渡人渡已,普渡众生"的人生处事寓意。


              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18-01-28 20:43
              回复
                细看这件作品,绝对不是本地的师傅雕工,而“一苇渡江”在河南和江苏南京一带,留传甚广,现在少林寺碑廊里还有达摩一苇渡江图像碑。古人有诗赞曰:
                  路行跨水复逢羊,独自凄凄暗渡江。
                  日下可怜双象马,二株嫩桂久昌昌。


                来自Android客户端8楼2018-01-28 20:44
                回复
                  2025-05-20 04:26:16
                  广告
                  作者技法极娴熟老辣,完全到了一件随心驾驭、自由表达的高境界:达摩表情传神,眼睛炯炯有神,满脸络腮胡子,卷曲盘旋,身材魁梧,完全符合天竺国人的特征,也符合他高僧举止坦然,形象端庄,仪表非凡的气度!


                  来自Android客户端9楼2018-01-28 20:46
                  回复
                    而且这件作品完全不同传统上的拘泥细节、刀法琐碎的毛病,整个作品结构紧凑、浑然一体,线条生动,人物饱满,一气呵成。


                    来自Android客户端10楼2018-01-28 20:47
                    回复
                      譬如衣纹就显出立体、流畅,完全不同于一些雕件,只会用简单生硬的阴刻手法挖出一条条道来代替衣纹


                      来自Android客户端11楼2018-01-28 20:48
                      回复
                        尤其可贵的是巧妙避开绿松石的铁线部分,最大限度保证了作品的色彩纯净度,反映出作者熟悉绿松石特性,能扬长避短、物尽所用的高超技能!


                        来自Android客户端12楼2018-01-28 20:50
                        回复
                          “一苇渡江”的题材对不从事艺术研究的人来说,可能比较陌生,甚至听都没听说过。其实在很多作品里,都有它的身影:







                          来自Android客户端13楼2018-01-28 20:51
                          回复
                            的确,现在吧里的好货质太多,这件一苇渡江也比不过我新收的那两件蓝货,但我也考虑,有一届玉石大奖,就评给了一件青年技师,原因是他在并不十分出色的材料上,用技巧和巧妙构思说话,赋于普通材料新的价值


                            来自Android客户端15楼2018-01-28 20:53
                            回复
                              2025-05-20 04:20:16
                              广告
                              这块石头,有三处十分明显的铁线纹,分别被作者隐藏到衣纹缝、芦苇叶里,处理得很妙。如果不是他出色的雕工,这块材质的绿松石,我是不会收的


                              来自Android客户端16楼2018-01-28 20:54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