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吧 关注:26,593贴子:146,159
  • 1回复贴,共1

今年异常气候与地磁场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科学猜想文集
(145) 今年异常气候与地磁场
2018/1/26、武汉市在北方冷空气南下的辅助下,夜间的最低气温达到零下七度,武汉市终于降下了近十多年来的第一场像模像样的小雪,虽然是小雪,持续的下也形成一定量的积雪,而且是发生在一月底,以往此时已经走出了冬日季节,向着春天靠近。今年不仅仅是武汉市的气候发生变化,北方乃至全国气候都是如此,寒冷气流多次进入中国的北方地区,气温一度降至零下四十七度以下。这是一次近十多年来少有的气候现象,可以说是典型的气候异常现象,怎么解释这一现象的形成呢?
2017年夏季的武汉,三伏天气温与往年一样,依然是持续高温天气,但出现了一个奇特现象,每年夏季都要“走暴” ,即下一场至几场大到暴雨,而2017年伏天不仅没有降下大到暴雨,反而降下了小雨。大家知道:夏季 “走暴” 是因为大气压过低,大气层托不住水蒸气,而使水蒸气在低空集结,形成大到暴雨。2017年武汉市的夏季只是降下了一些小雨,这说明2017年夏季,武汉市上空的大气密度要比往年增强,被太阳光辐射蒸发的水蒸气随气压上升至更高的高空,因而降下来的是小雨。当时,我就猜想,今年的冬季会呈两个极端发展,不是极暖冬季就是极寒冬季。从今年冬季的表现来看:无疑是一个寒冬。
在地球绕太阳作向心运动过程中,太阳的辐射力度会不断的增强,地球气候逐渐暖化,然而,事实并非如此,地球上发生过几次大的冰期,和无数次冷期与暖期交替,即使在大冰期降临时,也会出现冰期与间冰期交替进行,人们称它为气候循环现象。这一气候循环现象是乎与地球绕太阳作向心运动相互发生矛盾,但史实,地质学又证实了它们客观上存在,怎么解释二者共存现象呢?这无疑是一个新的课题。
从物理学的角度判断:在地球绕太阳作向心运动的过程中,太阳光的辐射力度会不断增强,太阳的引力磁场与斥力磁场也会同步增长,为了方便,我们将太阳三个能量的增长简称太阳能量增长。太阳能量的不断增长,难道不会对地球的物理运动,物理性质呈现出来的力度变化发挥作用吗?事实证明:太阳能量的增长对地球的地磁场能发挥作用。当太阳能量增长到一定程度时,地球磁场就会爆发,形成一个较长的强磁场时期,这一过程表现出地磁场的不稳定性,强弱波动较大,但总体上呈上升状态,达到一个峰值时又缓慢下降。但强磁场不会回归到原来的磁场水平,只会比原始的磁场略强一些,这就是原生磁性。而岩石中的剩余磁性则是由每一次强磁场爆发后留在岩石中的磁性。
地磁场的变化与气候变化有什么关系呢?地磁场的增长导至地球重力的增长,大气密度、大气压的增长。大气压的增长使受热的水蒸气上升的层次更高,移动的范围更广阔。热带地区的水蒸气会更多的飘移到高山地区、北极地区,在北极地区形成更大的寒冷气流;而地磁场的增长使空气密度进一步上升,又制约了弱冷空气的南下,迫使北极地区生成更庞大的寒冷气团来。这是今年气候生成与往年不同的真正因素。
从上述分析中,我们不难看出地磁场的变化与大气压的变化、气候变化中已经显示出来,所以当太阳能量增长到一定状态时就会引发地球磁场的爆发,地球磁场的爆发又会引发地球重力的演化,大气对流层的上升,使气候逐渐进入冷期,并在太阳能量不断增长的过程中,由于地磁场处在不变的状态中,从而使全球气候逐渐暖化。当这一过成完成后,又会形成下一次气候循环。例如,古新世至始新世全球气候极暖现象中就有明显的大雨水冲击痕迹,证明大气压的上升已经形对流层可以在低空将积云送至高纬度地区,并在高纬度地区形成大到暴雨。同样原理,大气层大气压的进一步上升,也使水蒸气进一步上升,水蒸气在大气层的饱和与保持吸收了大量的太阳光辐射所产生的热能,使地球的中、高纬度地区获取太阳热能的机会减少,气温不断下降,最后导至第四纪冰川运动的形成。
2017年夏季极热气候期间,武汉市居然不下暴雨而下小雨,这说明地磁场进入活跃期,构成水蒸气上升的高度比往年要高许多,使水蒸气向其它地区运动,如北极地区,为北极地区生成强寒流积蓄了能量,是生成2017至2018年冬季强冷空气多次南下,形成我国近十几年来未曾见过,大面积的极其寒冷气候的重要原因。


1楼2018-01-27 23:27回复
    三体世界


    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18-01-28 11:05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