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磁力充电线的方便性,一直很喜欢,switch和pro手柄也在用。这里先给提个醒,要使用的话最好是只用一种线和配套的头。之前用的两种线,磁力头几乎一样,A磁力头都能套进B磁力线,同样B头也能随意套进B线。但实际上线的针脚定义是不一样,结果不小心套错线,导致pro手柄充电模块挂了,无法充电。还好其他功能都正常。
首次把手柄拆开,什么检测工具都没有,看的一个头两个大,放弃了,淘宝搜索还真有修理的,谈好后寄过去,结果遇到快递发神经,到站点半个多月都不派送,期间打爆了客服电话。。。。。最后又被告知无法修理退回来了。
最近没什么事就拿出来顺便整一整,反正板是不会修,直接用最简单的方法加了个充电模块


上面画红圈位置钻一个孔,和内部相通。蓝色圈1和蓝色圈2也钻一个相通的孔


准备好两条线,一条焊在电池的从点触点,一条焊在USB触点。USB触点很小,要注意不要把相邻的焊点短路了。USB处焊好还要用AB胶把线粘在板上。

电池触点的线从之前开的孔这样引出来,如上图所示。USB的线直接从USB下的开孔拉出来,USB底下的空位很大,留点线挤到里面,以后要才好拆修。

把线引出来后,焊道模块上,注意正负极。红圈的是USB引出的线,蓝圈的是电池引出的线。用低粘度泡沫胶把模块固定到电池上。


插上冲电测试,红灯充电状态,蓝灯表示电已充满。

装好外壳后果效果还不错。


测试完全正常。里面空间挺大的,喜欢折腾的还可以加个电量显示模块之类的。

首次把手柄拆开,什么检测工具都没有,看的一个头两个大,放弃了,淘宝搜索还真有修理的,谈好后寄过去,结果遇到快递发神经,到站点半个多月都不派送,期间打爆了客服电话。。。。。最后又被告知无法修理退回来了。
最近没什么事就拿出来顺便整一整,反正板是不会修,直接用最简单的方法加了个充电模块


上面画红圈位置钻一个孔,和内部相通。蓝色圈1和蓝色圈2也钻一个相通的孔


准备好两条线,一条焊在电池的从点触点,一条焊在USB触点。USB触点很小,要注意不要把相邻的焊点短路了。USB处焊好还要用AB胶把线粘在板上。

电池触点的线从之前开的孔这样引出来,如上图所示。USB的线直接从USB下的开孔拉出来,USB底下的空位很大,留点线挤到里面,以后要才好拆修。

把线引出来后,焊道模块上,注意正负极。红圈的是USB引出的线,蓝圈的是电池引出的线。用低粘度泡沫胶把模块固定到电池上。


插上冲电测试,红灯充电状态,蓝灯表示电已充满。

装好外壳后果效果还不错。


测试完全正常。里面空间挺大的,喜欢折腾的还可以加个电量显示模块之类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