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回复贴,共1

[cp](135—2) 恐龙的牙齿二、我们从恐龙的牙齿出发,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cp](135—2) 恐龙的牙齿
二、我们从恐龙的牙齿出发,看看恐龙牙齿与其它部位的相互关系。恐龙的同型齿不利于咀嚼,恐龙躯体庞大,进食量同样非常巨大,而头与牙齿又与体型不相匹配。恐龙如何进食,是我们认识恐龙的重要工具。从化石上看,恐龙的脖子有长有短,恐龙的后腿粗壮长腿较多,前肢又细又小,只有梁龙的四肢能均衡发育生长。梁龙是植食动物,躯体长,脖子长,尾巴长,这些特征决定梁龙必须四肢均衡发育,以便减轻后腿的重力。恐龙的前肢还要支撑过长的颈子进食,是生成梁龙前后腿均衡发展的重要因素。梁龙必须站在低洼地或水中,将头举得高高的进食,这样才有利于梁龙的吞咽。即使这样的生存方式能成立,梁龙无法咀嚼的牙齿决定梁龙进食时,只能咬住枝叶硬扯,然后整体吞下,这个过程十分缓慢,无法满足庞大躯体的营养需求,更不可能进化成巨大的个体。所以,梁龙只能是冷血动物。
三、如果恐龙都是短粗的脖子,恐龙就没有迷人之处,就是因为有些恐龙有粗长的脖子,这对于肉食恐龙在猎食时不是一个有利条件。恐龙在猎取活物时要与活物撕扯,而恐龙过长的脖子如同今天的长颈鹿一样,易错位与折裂,即使恐龙能使用尾巴攻击猎物,对恐龙超长颈子所产生的反冲击也不太小,所以,肉食恐龙只能是食腐动物。
而恐龙的脖子过于超长,其食道也长,吃下的食物不能过大,过大难以吞咽,所以,恐龙只能小块的啄食食物。在获取食物的过程中,恐龙的前肢不能发挥任何作用,恐龙前肢即使能抓取食物,也必须让颈部收回来,这种状态是不利于恐龙进食。即使有可能成立,恐龙的进化过程也会迫使颈部缩短,以方便恐龙进食。而恐龙的长脖子至始至终都没有改变,表明恐龙的整个身体必须站立在水下,头部伸出水面,在水面与水岸边啄夺取食物,方便恐龙向下吞咽。
四、恐龙的同型齿、匕首般的利齿显然是不能咀嚼。想像他们的进食方式,参照鳄鱼。结实的下颌爆发出巨大的咬合力,锋利的牙齿结果猎物的性命,强壮的颈部带动脑袋撕扯尸体,最后大块吞下。
“如果植食恐龙能在一定程度上嚼碎树叶,整个过程也是仅限于垂直方向。因为关节的构造说明了下颌无法在水平方向上运动。而且牙齿上的磨蚀面也证明了这一点。所以,大多数恐龙只能用大量的牙齿上下相对的挤压切割,把枝叶咬碎。如果你认真观察牛羊吃草或者反刍,会发现他的下颌左右晃动的很厉害。正是这种运动,配合臼齿宽大多嵴的咀嚼面,把草料充分磨碎。”不仅恐龙的下颌无法在水平方向上运动,现生的水生动物下颌都无法在水平方向上运动,如鳄、鳖、鲸等等,都只能将食物整个吞下。参照当今水生动物的这一特点,我们推断恐龙不是纯粹的陆生动物,而属水生或半水生状态的动物。[/cp]


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18-01-26 23:07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