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举制度甄选出的文官势力,在明朝时候达到了登峰造极。可惜清兵入关,文人在朝成为奴才,君臣关系变为了主奴关系,也就慢慢衰落了。所以明朝首辅甚至内阁个个都是人精儿,贴上毛能成孙悟空七十二变。
如果让我把想象中的那些明朝的文官集团描绘出最准确的形象,我看的电视剧特别少,电影也不多。所以想来想去只有京剧《龙凤阁》里的杨波。这老小子站在那里一身正气,说出话来汉唐宋今,其实满肚子坏水儿,又腹黑,又阴险。不过周星驰《九品芝麻官》里就有这样的话,忠臣要打败奸臣,就需要比奸臣还奸。所以这杨波既能七天为救驾招兵操劳的须发皆白,还能在大花脸的后边挑唆让定国公拿小铜锤猛揍奸臣自己还偷偷补上一脚。他敢公开反对意图篡位的国丈不惜丢官,又能趁人之危投机升官。
整出戏好像最横的是定国公徐延昭,想揍谁走谁。但是其实无论是他还是李艳妃都是被杨波牵着鼻子走的。杨教唆徐拿锤子揍李,徐问打得打不得,他说打得,结果李被打得满地找牙。他临到昭阳宫救驾,门口止步,扯出什么韩信命丧未央,什么他“自己十年寒窗、九载遨游、八月科场、七篇文章,才落得个兵部侍郎,怕只怕无有下场。”,就是为了逼老徐自愿做他的樊哙“保他无伤”。到了宫里,他一顿春夏秋冬琴棋书画地扯,明明胡子都急白了,还要装出一副想要辞官远遁的模样逼李艳妃给他们二人跪下承认他们是忠臣,他爹是奸党。最后真的保得大明江山,自己也加官晋爵。
杨波这个形象,体现了整个明王朝在庙堂为官的士大夫的整体精神。他们忠,但绝不愚忠。既善于谈古论今,又会利用人心。看《明史》和《明朝那些事》的时候这种体会更加深了。三杨,李东阳,徐阶,高拱,张居正,申时行身上都有这种特质,他们饱读诗书,十年寒窗,为了能够站在政治的最顶端,可以不择手段。但是似乎他们手中的权力又不只是为了满足自己的私欲,他们既想为实现自己治国平天下的理想奋斗,也为了天下苍生江山社稷奋斗。也正是这样,即使大明朝的皇帝奇葩辈出,阉党当道,这部国家机器仍然运转了三百年。而最后明朝灭亡,亡在一个没考过科举的吴三桂手中,而不是任何一个文官权臣手中(不要反驳我跟我提明朝之亡,亡于党争。党争不算,这是人民的内部矛盾,是原因也是客观原因)。
最后我附上天启年间杨涟狱中所写,让我哭过很多回的绝笔信,
“持此一念,终可以见先帝于在天,对二祖十宗与皇天后土、天下万世矣。大笑,大笑,还大笑!刀砍东风,于我何有哉?”
如果让我把想象中的那些明朝的文官集团描绘出最准确的形象,我看的电视剧特别少,电影也不多。所以想来想去只有京剧《龙凤阁》里的杨波。这老小子站在那里一身正气,说出话来汉唐宋今,其实满肚子坏水儿,又腹黑,又阴险。不过周星驰《九品芝麻官》里就有这样的话,忠臣要打败奸臣,就需要比奸臣还奸。所以这杨波既能七天为救驾招兵操劳的须发皆白,还能在大花脸的后边挑唆让定国公拿小铜锤猛揍奸臣自己还偷偷补上一脚。他敢公开反对意图篡位的国丈不惜丢官,又能趁人之危投机升官。
整出戏好像最横的是定国公徐延昭,想揍谁走谁。但是其实无论是他还是李艳妃都是被杨波牵着鼻子走的。杨教唆徐拿锤子揍李,徐问打得打不得,他说打得,结果李被打得满地找牙。他临到昭阳宫救驾,门口止步,扯出什么韩信命丧未央,什么他“自己十年寒窗、九载遨游、八月科场、七篇文章,才落得个兵部侍郎,怕只怕无有下场。”,就是为了逼老徐自愿做他的樊哙“保他无伤”。到了宫里,他一顿春夏秋冬琴棋书画地扯,明明胡子都急白了,还要装出一副想要辞官远遁的模样逼李艳妃给他们二人跪下承认他们是忠臣,他爹是奸党。最后真的保得大明江山,自己也加官晋爵。
杨波这个形象,体现了整个明王朝在庙堂为官的士大夫的整体精神。他们忠,但绝不愚忠。既善于谈古论今,又会利用人心。看《明史》和《明朝那些事》的时候这种体会更加深了。三杨,李东阳,徐阶,高拱,张居正,申时行身上都有这种特质,他们饱读诗书,十年寒窗,为了能够站在政治的最顶端,可以不择手段。但是似乎他们手中的权力又不只是为了满足自己的私欲,他们既想为实现自己治国平天下的理想奋斗,也为了天下苍生江山社稷奋斗。也正是这样,即使大明朝的皇帝奇葩辈出,阉党当道,这部国家机器仍然运转了三百年。而最后明朝灭亡,亡在一个没考过科举的吴三桂手中,而不是任何一个文官权臣手中(不要反驳我跟我提明朝之亡,亡于党争。党争不算,这是人民的内部矛盾,是原因也是客观原因)。
最后我附上天启年间杨涟狱中所写,让我哭过很多回的绝笔信,
“持此一念,终可以见先帝于在天,对二祖十宗与皇天后土、天下万世矣。大笑,大笑,还大笑!刀砍东风,于我何有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