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高校比较,一般以本部为准,比如哈工大,大家都算入哈尔滨的,没有人认为在深圳或威海;中大算广州的,没有人算深圳或珠海的。
说起广州高校的所在地,外地人第一时间想起番禺大学城,本地老广州可能更多想起石牌旧高校群。
番禺大学城启用后,进驻了10所高校,但是要是算各区高教PK的话,番禺很遗憾,实力不算强,中大华工华师广外中医广美6所的本部(组织机构注册地)都没有进大学城,算大学城的高校只有广工广大广药星海4所。
——传统的势力很顽固——以保持历史文化的名义,那些老高校都不愿把本部离开老校区。
石牌地区是1950年代院系调整之后形成的第一个“大学城”,集中这一带的有华工、华农、华师、暨南、广工东区(原广机)、广技师(民院),习惯称为"石牌六校",此外天河区还有广金、体院、军体院等(与石牌校群有一定距离,不算一个板块),天河高校实力大致占全市一半(分散其余各区的主要有中大、中山医、广外、外贸、广工西区、军医大、广医、广中医、广商等)。
1980年代,这些学校的来往密切,互相吃饭堂、看电影、泡男票女票。1990年代由华工牵头,联合6校搞了互相选课、互认学分,似乎模仿国内C9(或者武汉的七校联盟),不过缺了中大,似乎是不完整的。后来广工东区整体撤出,又改称“石牌五校”
2000年代中期搞大学城,老牌名校其实是有抵触的,都不愿意进驻。不过广工、广大、广药这些地方很小、校区分散的学校欣然前往。从目前来看,石牌五校的校本部全部还留在石牌,都不舍得故地。
海珠区是另一个高校地带,这里有中大,但其余几所实力较弱,包括广药、广商、仲恺、广二师(教育学院)、广美等,但分布零散、相互距离都比较远,而且中大实力领先太多、比较孤傲,所以没有象华工那样搞出互相选课这样的联盟。现在这几所学校的校区非常多,除了广药迁入大学城外,其余的校本部仍在本地,也是比较恋栈的。
中心老城区的越秀(合并前是越秀和东山),高校不多,原中山医、广工、星海在旧东山,原广医、广大在旧越秀,后来要么被合并了、要么迁入大学城,现在只剩下广医1所。
白云区也分布了一些,广外、外贸、中医、军医大、警官、海军舰艇等,但位置相隔较远,没什么往来。合并之后他们也把校本部留在原址。
好了,说了以上这么多,也就明白各校校本部定址的来龙去脉。各区实际在当地注册的高校如下:
1、天河区:华工、华农、华师、暨南、广技师、广金、体院,三本的有中大新华、广技师天河学院(东区)
2、海珠区:中大、广财、仲恺、广二师、广美
3、白云:广外、南方医科、中医。三本的广外南国、白云学院、广技师天河学院(北区,校本部在这里)
4、番禺区:大学城内的广工、广大、广药、星海。番禺空有一座大学城,中大华工华师广外等都有校区,但注册地都没有算入番禺头上。总体实力只排第4。
5、越秀:广医、广中医。当然,中大、广工、广大还有分部。
6、黄埔:广州航海。唯一一所高校,是个二本,比起一堆三本的花都、增城、从化,不好说谁强。
7、增城:只有三本:广工华立、广财华商、广大松田、广州商院
8、从化:只有三本:中大南方、广大华软、广医分院、华农珠江
9、花都:二本的广二师有分校区,但不算在这里头上。其余都是三本:华工广州、培正、广州工商
10、老城区的荔湾,新城区的南沙,没有一所本科高校,连专科也少得可怜。
说起广州高校的所在地,外地人第一时间想起番禺大学城,本地老广州可能更多想起石牌旧高校群。
番禺大学城启用后,进驻了10所高校,但是要是算各区高教PK的话,番禺很遗憾,实力不算强,中大华工华师广外中医广美6所的本部(组织机构注册地)都没有进大学城,算大学城的高校只有广工广大广药星海4所。
——传统的势力很顽固——以保持历史文化的名义,那些老高校都不愿把本部离开老校区。
石牌地区是1950年代院系调整之后形成的第一个“大学城”,集中这一带的有华工、华农、华师、暨南、广工东区(原广机)、广技师(民院),习惯称为"石牌六校",此外天河区还有广金、体院、军体院等(与石牌校群有一定距离,不算一个板块),天河高校实力大致占全市一半(分散其余各区的主要有中大、中山医、广外、外贸、广工西区、军医大、广医、广中医、广商等)。
1980年代,这些学校的来往密切,互相吃饭堂、看电影、泡男票女票。1990年代由华工牵头,联合6校搞了互相选课、互认学分,似乎模仿国内C9(或者武汉的七校联盟),不过缺了中大,似乎是不完整的。后来广工东区整体撤出,又改称“石牌五校”
2000年代中期搞大学城,老牌名校其实是有抵触的,都不愿意进驻。不过广工、广大、广药这些地方很小、校区分散的学校欣然前往。从目前来看,石牌五校的校本部全部还留在石牌,都不舍得故地。
海珠区是另一个高校地带,这里有中大,但其余几所实力较弱,包括广药、广商、仲恺、广二师(教育学院)、广美等,但分布零散、相互距离都比较远,而且中大实力领先太多、比较孤傲,所以没有象华工那样搞出互相选课这样的联盟。现在这几所学校的校区非常多,除了广药迁入大学城外,其余的校本部仍在本地,也是比较恋栈的。
中心老城区的越秀(合并前是越秀和东山),高校不多,原中山医、广工、星海在旧东山,原广医、广大在旧越秀,后来要么被合并了、要么迁入大学城,现在只剩下广医1所。
白云区也分布了一些,广外、外贸、中医、军医大、警官、海军舰艇等,但位置相隔较远,没什么往来。合并之后他们也把校本部留在原址。
好了,说了以上这么多,也就明白各校校本部定址的来龙去脉。各区实际在当地注册的高校如下:
1、天河区:华工、华农、华师、暨南、广技师、广金、体院,三本的有中大新华、广技师天河学院(东区)
2、海珠区:中大、广财、仲恺、广二师、广美
3、白云:广外、南方医科、中医。三本的广外南国、白云学院、广技师天河学院(北区,校本部在这里)
4、番禺区:大学城内的广工、广大、广药、星海。番禺空有一座大学城,中大华工华师广外等都有校区,但注册地都没有算入番禺头上。总体实力只排第4。
5、越秀:广医、广中医。当然,中大、广工、广大还有分部。
6、黄埔:广州航海。唯一一所高校,是个二本,比起一堆三本的花都、增城、从化,不好说谁强。
7、增城:只有三本:广工华立、广财华商、广大松田、广州商院
8、从化:只有三本:中大南方、广大华软、广医分院、华农珠江
9、花都:二本的广二师有分校区,但不算在这里头上。其余都是三本:华工广州、培正、广州工商
10、老城区的荔湾,新城区的南沙,没有一所本科高校,连专科也少得可怜。